被爱打湿的张爱玲|张爱玲的爱

  第一次看到张爱玲这个名字,还是在青年读书的时候,那是一个物质和精神双重贫穷的时代,选择读书也是我们对付贫穷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在梅花朵朵飘香的梅花岭下,初到扬州求学的我仍用父辈农民的眼光打量一切,这种眼光甚至左右了我的阅读,注定了我的狭隘。以写农民和农村而闻名于世的陕西作家贾平凹的作品成了我的挚爱。在扬州那厚重的古籍书店,我从有限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买了当时所能买的贾平凹的全部作品,如饥似渴的阅读。那时的贾平凹还没有发表《废都》,社会上对他好评如潮。我也成了一个彻底的“贾迷”。他的许多作品都有一个总序,开头总是:“张爱玲说,人生是一件华美的睡袍,里面装满了虱子。”一个极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的尴尬,吻合我生命的历程。爱屋及乌,张爱玲就这样走进我的注意视野。­

  

  但我没有阅读她的任何作品,一是因为我的阅读兴趣;二是我的大男子主义。说实话,我总固执的赞同: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真正的有生命的作品,大都由男人如椽之笔书写的。绝大多数有才华的女子,一旦有婚姻家庭羁绊,也会从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坠入人间,成为凡夫俗子。后来在当时的现代文学史的教材上,断断续续的了解张爱玲:她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外孙女,三十年代就名满上海滩,有过几次不成功的婚姻,1949年曾在新中国生活,,因为不适应当时的环境,后移居香港,在那儿她发表了具有争议的小说。再后来她到了美国,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在我们那个意识形态还很封闭的年代,她的具有叛逆性质的行为足够在我们心中掀起滔天巨浪。正如她的《传奇》,张爱玲在我的心中也是传奇,但那时她的作品在书店里很少见,我对他的印象仅此而已。­

  

  再后来我回到家乡,在一个小镇教书。生活安逸了,精神也变得慵懒。很少阅读,临曾经最喜欢的贾平凹的书也丢失殆尽,曾经不甘平庸的我心安理得的过着最世俗的生活。­

  

  这时候,关于张爱玲的话题和作品渐渐在社会上热了起来,她的关于爱情的经典名言和她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以及被胡兰成抛弃的怨妇形象越来越吸引人的眼球,甚至超过对她作品本身的关注。尽管她这时人在大洋彼岸,在一个孤寂的敬老院里,从不与人联系,而在她的出生地,她的名字和那些大明星的名字一样,报纸上到处可见,此时的张爱玲已被娱乐化。­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张爱玲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也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尼特。张爱玲和李清照一样,是个天赋很高的女人,如果生在太平盛世,她一定找一个赵士诚式的丈夫,妇随夫唱,厮守终身。但她生在乱世,苦难破坏了她的幸福,也造就了她的人生,生命的长度没被延长,生命的厚度却因苦难而拓深。­

  

  名门之后的张爱玲注定与众不同: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新的西式教育让她变得大气优雅,改变了她的气象却改变不了她内心的不安份的因子。一旦她的不安份的因子被激活,终有一天像柴一样燃烧。­

  

  年轻的张爱玲认识胡兰成也许一开始就是错,她不像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爱情:“和休走。倚门回事,却把青梅嗅。”天真纯洁,害羞矜持。她的爱甜蜜短暂,刻骨铭心的痛楚是长久的: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句:“你也在这里。”无明珠可还,只有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无限伤感。­

  

  张爱玲依然燃烧自己,义无反顾。尽管她知道自己的爱是多么的不合时宜甚至荒诞。她幸福的痛楚,痛楚的幸福。这种生活的经历对于她个人的情感来说是不幸的,但也造就了她和她作品的深刻。­

  

  爱过才知情深,醉过才知酒浓。当柴一样的激情尚未燃尽,就有两朵玫瑰呈现在张爱玲的眼前:你得到红玫瑰,红玫瑰就是你眼前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就是你的床前明月光;你得到白玫瑰,白玫瑰就是你衣服上的一粒饭米,红玫瑰就是你胸口的一个朱砂痣。对于自己对胡兰成的爱,张爱玲从未想过圆满,她对一切结局,早有清醒的认识。­

  

  胡兰成终于离她而去,上海滩上又只剩张爱玲寂寞的背影。十里洋场的辉煌灯火淹没了张爱玲心中的那轮爱的残月。­  

  胡兰成又落魄的归来,张爱玲给予他自己力所能及的周济,只是这种周济既没有爱又没有恨。­

  

  千万被认为张爱玲就明珠暗投,胡兰成与张爱玲绝对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仅以书法而言,后来寓居日本的胡兰成被川端康成誉为:日本书法无一人过其左右。­

  

  解放以后的张爱玲只在上海居住了两年,那种暴风疾雨式的新生活不适合古典舒缓的张爱玲,她到了香港,又去了美国。在那里她又开始了新的人生。­

  

  张爱玲从此一直寓居美国,她在美国的情感生活也一波三折,这时候她和晚年的李清照一样,只想有一个心灵的港湾,一个温暖的家。她从月球跌倒地球,她以平常女人的心态恋爱结婚,对方是一个好莱坞的穷导演,她又一次付出,甚至想和他生个孩子,她怀孕了,但他不要,她留下永久遗憾。再后来他中风了,张爱玲一直照顾他,直到他去世。张爱玲的心也死了,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安详的死在那个老人院里。­

  

  许多人不理解晚年的张爱玲,不理解晚年的她为啥如此的安于寂寞。或许对于见过太多繁华经过太多繁华的张爱玲来说,绚丽终会归于平淡,只有寂寞才是真实的。或许诚如贾平凹所说,即使是名字,有时也只是被别人用的。­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打湿 张爱玲 被爱张爱玲 张爱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