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记忆: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

儿时的中秋,清贫而香甜。

俗语说,八月十五月儿圆,它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按照家乡的习俗,除了外出的,要赶回来之外,中午还要杀鸡,包饺子,做些好吃的,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把酒叙旧。那时的乡村上空,总是飘着袅袅的炊烟,以及饭菜的香味,让人对八月十五充满了期待。

早早地,月亮就挂在了东边的天空。中秋的乡村,是热闹的。宗族、邻居,互相要带些月饼、苹果、石榴什么的,去窜门,你给我送,我给你送,路上,大家打着招呼,那些让人永远听不够的乡音,在寂静的乡村里或高或低地传递着。偶尔的鸡啼,狗吠,让整个村子里充满原始的生机与鲜活,那时的乡村,就是一副和谐的自然风光画,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晚饭后,大人们在各自的庭院里,或碰巧在村尾巷口,让着烟,老爷爷,大都还是喜欢抽旱烟袋,晾晒干碾碎的烟叶按在烟锅里,对着,或点着了,狠狠地吸一口,让烟雾瞬间遮盖住刻满皱纹的脸,那一明一暗的烟火,那花白的胡须里,让人猜想,里面一定装满了各种神奇的故事。我们小伙伴呢,此时,拿着各式月饼,有买的带有青红丝,吃上去很硬的伍仁月饼,也有用面粉、香油,馅里有冰糖、芝麻、花生仁等,闻起来香喷喷的自制月饼,或拿着红枣、柿子、苹果或梨的,纷纷跑出家门,交换着吃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那时的夜空,特别的湛蓝和清澈,你能看到薄薄的云翼,一丝丝,象棉絮,一团团,象花朵。透过稀疏不一的树梢,能看到在云层里,时隐时现的月亮。那时的我,曲终人散后,总喜欢独自一人抱着臂膀,静静地睁大眼睛,去仔细看月亮里模糊的纹路,猜测背叛了后羿,独自吃了仙丹,飞上月亮的嫦娥,此时此刻,到底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她为会此时的孤独而后悔吗?

月亮是可爱的,总喜欢跟我们小孩子捉迷藏,她是欢快的吧,一会从云层里钻出来,一会又躲到树梢后。我们在村口,在打麦场里,沐浴着月亮清洁的光辉,打闹、嬉笑,无拘无束,任午夜的秋露,打湿我们的衣衫。

不知什么时候,乡野村落,慢慢地沉寂下来。在大人们呼唤着乳名的声声唤里,小伙伴们开始不舍地回家,抬头看月亮,她依然在云端里漫步,依然不知疲倦地微笑看着我们,依然在村后那条美丽小河静静的流淌里,挥洒着明亮的光。

跑了一身汗,尽兴的我,也回到家,在父母的催促里,不情愿地上床睡觉。月光,就在窗外,游移着,温柔地看着我,似在不舍吗,我也感觉到我的无礼了,我不应该撇下她的,我一下子又坐起来,走到窗前,我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暗自庆幸自己,能守在父母的膝前,感受家人浓浓的爱,是多么的幸福。

后来,上高中、大学,参加工作,每年的中秋,无论身处何方,无论路途再遥远,我都会按期回家,只为我心中念念不忘的乡情、亲情,我认为,那才是我生命里最珍贵、最难忘的记忆......

当然,并非每一个中秋,都是花好月圆,有时,也会赶上雨季,就象此时,我独坐在时光的寂寞里,聆听窗外的雨,感受不一样的中秋。

一刻钟之前,我的家人和乡邻还在这里,酒酣耳热,其实,酒菜都是附属品,那酒里的岁月,那时光里的经典,才是最拨动人心弦的。

一个我家前排旁院的堂哥,小时,我们是最好的玩伴,他比我大几岁,父亲先前是干部,后来是小学校长。从他那里,我借来和读了大量当时非常少而难得的各种书籍,武侠、演义、传记、小说,包括连环画,他喜欢听收音机,我俩经常蹲在家门口的坑边,一起听马季赵炎的相声,听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从向他借来的留声机里,听《小二郎》歌,我们坐着用马车带充气后铺上板子做成的小船,一起去河里下网捕鱼,看鱼虾在网上蹦哒的情景......

夜,渐渐深了。我拉开门,走出来,感受外面清凉的风。

醉意朦胧的我站在屋檐下,看时断时续的秋雨,在灯光里,在我眼前,欢快地跳着,此刻,我的大脑一下子欢愉起来,这还是我儿时顽皮的雨么?雨,落在院子里,溅湿了地皮,院子里的石榴树,叶子湿淋淋的,借着屋子里的光亮,发出温柔的光芒。

空气是湿润而清新的,沁人心脾。

我听到了屋角蟋蟀的歌唱,那清亮的嗓音,也许是乡村夜空里最美的和弦,一定是对远方归来的我的欢迎吧?

我听到了雨打梧桐树叶的声音,那啪嗒的雨滴落地的声音,在夜空里,传的悠远,我甚至听到了几声鸡鸣。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匆匆的时光里,割舍不了的,也许就是浸在骨子里的乡土与风情,那散发着泥草味的土壤,那时浊时清滋润了两岸的小河,那愈久弥新的故乡习俗,那浓重的乡音,憨厚的笑貌,总是不经意溢上心头,那是一种怎样的回想呢......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中秋 记忆 中秋记忆600字 中秋记忆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