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及管理研究

摘 要: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汽车数量与道路运输量持续处于上升阶段。鉴于当前我国部分公路设计与建设水平不足,加上道路上车辆行驶情况复杂,交通管理水平有限,导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毋庸置疑,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阻碍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方面,其不单单会导致经济损失,还会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影响。现文章主要针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

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进行分析是人们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规划措施的重要前提。只有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做到预防为主,有效的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最大程度的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与管理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科学价值与实际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

(一)人为因素

从我国城市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占据了九成以上。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人为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人行人原因。其中,直接原因即为在交通事故发生前驾驶员出现行为失误,超速行驶、酒后驾车、驾驶差错等都处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即为影响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状态或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条件的原因。疲劳驾驶、生理反应、驾驶员素质、交通环境、交通社会环境。行人原因即为行人在使用道路过程中漠视交通安全法规,在从众心理、省能心理、省时心理的驱动下违法交通法规,导致驾驶员无法完成安全驾驶任务[1]。

(二)道路因素

道路因素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直接影响到了驾驶员正确获取道路信息,合理性欠缺的道路设计提升了驾驶员判断失误的概率。在道路线性组合方面。道路线性变动过大会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从而容易导致精神紧绷,进而导致交通事故。道路旁环境变化与地形环境也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感受,曲线过多或夜晚光照距离过短也会降低驾驶安全性。

(三)环境因素

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黑夜白天、阴天晴天、降雨、降雪、起风、低温等。上述因素不单单会对汽车发动机运行情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还会恶化驾驶员的驾驶环境,影响其及时获取正确道路信息,做出驾驶判断的能力,进而影响到驾驶安全。

(四)车辆因素

车辆因素即为由于车辆因素而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其中包括汽车制动设备实效,制动效果不佳;汽车转向系统失灵;汽车轮胎爆胎;汽车电气系统失效等。上述车辆因素均会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2]。

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管理

(一)控制人为因素

在控制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过程中控制人为因素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控制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就必须遵循人机工程学原理与交通安全心理学原理来超前预防交通事故。首先,需要做好驾驶员的教育工作。提升驾驶员的交通道德水平,礼貌驾驶,保护交通弱者。始终秉持安全第一的道路使用原则。定期组织驾驶员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或讲座,交流安全行车经验,掌握安全行车规律。其次,对非机动车驾驶人与行人进行教育。强化非机动车驾驶员与行人的教育力度,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到自己的道路使用权利,意识到违法交通法规的严重性。最后,提升交通参与者适应水平。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资格的审核,严禁无证行驶,定期开展驾驶员群体适应性测试,以提升交通参与者的适应水平。

(二)控制道路因素

道路环境是影响道路参与者获取正确道路信息的来源。因此,控制道路因素是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方面[3]。首先,需要强化道路安全设计。在道路设计时期要对道路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道路设计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而使得道路设计更加满足行车安全需求。其次,道路设计要实现人性化。道路应该满足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保证路两侧的视野良好,使得驾驶员能够对道路的特征与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防止误判的产生。道路线形要均匀流畅,变化柔和,过度自然,从而避免视线跳跃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最后,道路的设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配合,以形成和谐的动态景象,以便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可以获得舒适的视觉享受。另外,要注意道路照明设备的照明情况,避免由于光线不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三)控制环境因素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无法进行人为控制,因此可以从道路安全管理工作方面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法规。交通法规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定了道路参与者在使用道路时的行为,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交通管理法规才能够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其次,严肃处理交通违章行为。交通违章是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重要切实加大交通违章执法力度,让道路使用者意识到违法的道路使用行为会给道路安全带来直接的危害。再次,改善交通管理手段。利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车速检测仪、酒精检测仪、闯红灯检测仪等设备来监测捕捉道路违法行为,以便能够严肃处理道路违法者。最后,提升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道路行驶能力,利用现有路网来实施分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推动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进程[4]。

(四)控制车辆因素

车辆因素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与汽车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控制车辆因素,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强化车辆的安全性研究。车辆的安全性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人体尺寸、人体生物学、人体驾驶姿势、人体安全保护等,以提升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建立良好的车内驾驶环境。第二,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与保养。部分驾驶员往往驾驶带有故障的汽车使用道路,这给道路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加强对机动车的安全状态检查,严格开展车辆检查,以保证道路行驶汽车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是在一定环境下出现的动态过程,其随机性与偶然性十分明显。道路交通事故并不是单纯的人、车、道路因素而导致的,而是各类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要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就需要将其控制人为因素,切实提升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优化道路设计,加强道路安全管理,以全面的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奎,刘永彬,刘真.夯实交通安全工作 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交警大队全面打响交通事故预防攻坚战[J].祖国,2015,(10):41-42.

[2] 任杰.浅谈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75-77+80.

[3] 胡孟夏,王岩,李一兵.驾驶模拟在交通事故致因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1,(02):35-40.

[4] Preet k.Dhillon,Amy S.Lightdstone,Corinne Peek-Asa.Assessment of Hospital and Police Ascertainment of Automobile Versus Childhood Pedestrian and Bicyclist Collisions.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01,33:529-537

推荐访问:交通事故 城市道路 分析 研究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