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市场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摘要:市场的形成,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为前提。随着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了商业,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市场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市场;市场管理;商品经济

一、市场概述

广义的市场是包容了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整个流通领域,即泛指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狭义的市场指商品交换的场所。

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市场的形成,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为前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产生的那天起,就开始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当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的初中级阶段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故也没有物物交换。到了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偶尔有剩余产品,在不同的氏族部落之间发生了简单的商品交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氏族成员之间进行了交换,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带来了史前社会中经常的交换活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此时出现了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进入奴隶社会以后,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人类社会发生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了商业,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

商品经济把狭小的地方市场连洁成统一的国内市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市场的商品逐渐增多。而经济市场化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一个多样化的、完整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活动的舞台。

三、市场管理概述

国家运用法律、政策和经济措施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的管理。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和正当竞争,稳定物价,保障消费者权益。

四、市场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市场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即以市场和国家的形成为前提。

中国早期的市场管理属于封建领主制下市场管理制度。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的出现,生产关系的变化,封建地主经济得以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新兴的自由商人階层。战国中后期,一些思想家提出来“重农抑商”的主张,此后,重农抑商政策便成了封建社会市场管理的指导思想。隋唐时期,在市场管理方面,出现并十分重视市场的设置和市官的任命。秦汉时期,市场管理十分严格,并出台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市场管理之法大都沿用汉朝的制度。到了唐代,从市场的设置到市场的准入、交易、商品的质量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定,这一时期虽然摆脱了对伤人的严格控制,但统治者要求经营者的市场行为必须合乎规章秩序。宋代到明清,中国商品经济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市场管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调节供求、平抑物价受到重视。总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管理呈现由集中综合的严格到相对松散,再到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

到了近代,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市场管理的特点为对外实行丧权辱国的半殖民地市场管理政策,对内承袭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半封建性市场管理政策。太平天国年间,市场管理经历了取消市场向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上转变,并坚持做到重视私营工商业者的管理,对市场客体管理十分严格,打击富商大贾,严加管制不正当竞争,重视物价管理,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抗日战争时期,在设置各种市场管理机构上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和效果显著的特点。

中国当代的市场管理,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起始与探索、艰难与曲折到规范与发展的变化过程。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内市场形成了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市场管理的任务是打击投机资本,稳定市场物价,稳定市场秩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要积极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引导私营工商业逐步走上国家资本主义,推行全行业公司合营等。“大跃进”时期,在市场管理方面,主要是继续加强工农业产品的收购和供应工作,扩大商品流通,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在国家指导下的自由市场,正确利用价值规律和价格政策促进生产的发展。“文革”期间,市场管理工作遭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出现了消费者得不到满足,市场秩序十分混乱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起初是对计划商品的管理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后来则主要是对自然资源商品、文化商品等进行了持续性的监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管理的不断完善,管理者的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政策水平、行政执法能力等均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监管执法手段和服务方式上都有明显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阎应福,郝玉柱.市场管理概论.2002。

推荐访问:中国市场 简述 发展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