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中国散文(续13)】

  第四节柳宗元散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唐顺宗即位,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执政,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140多天后,随着王氏的落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后死于柳州,年仅47岁。《柳河东集》现存诗文45卷。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与韩愈并称韩柳,他也是以新型的古文来从事散文创作的。其影响和作用虽不及韩愈,但他的散文成就却有高出韩愈的地方。

  寓言讽刺文和山水记是他的两类最富创造性的文章。

  柳宗元把先秦诸子散文中仅作设譬之用的寓言片段,发展成为完整的更富文学意味的短篇,使之成为寓言中带进深厚的现实内容,具有战斗特色的独立的讽刺文学。著名的《三戒》,就是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寓言,来予以讽刺,警示世人。

  麋恃主人保护而与犬狎,最后导致杀身,又至死不悟,讽刺那些或恃宠而骄,依势以干非其类的人。

  驴体大声宏却最终被虎所食,这是讽刺那些徒有其表而无真本领,出技以怒强的人。成语黔驴技穷出于此。

  鼠于某氏迁居后仍盗暴不已,最后被歼灭,是在讽刺窃时以肆暴的人。

  它们或骄宠或自大或肆暴,而共同的下场是自取灭亡,令人思量。

  它们都写得委婉生动,饶有兴味,而取以寓意的事物又多是易见的动物或日常的生活现象,通俗而亲切。结论部分用精炼的三言两语点明主题。前后配合贴切,更见警策,发人深思,表现出作者思想的机智和观察的敏锐。

  

  《敌戒》:

  

  与《三戒》齐名的还有《敌戒》: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yiyi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

  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

  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只益为癒。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如此,

  道大远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作者别出心裁,提出一个不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敌人除了有可恨、有危害的一面,还有对自己非常有益有利的一面。其突出的例子是:秦与六国,晋厉公与楚国;鲁国孟孙速与臧孙纥。以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如此,大道远播来告诫世人。

  柳氏的这种忧患意识,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魏征的居安思危异曲同工。

  

  《观八骏马图说》:

  

  与韩愈《马说》命意相同,探讨人才问题:

  

  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

  观其状甚怪,咸若骞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

  足采。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矣。故传伏羲曰牛首、

  女娲曰其形类蛇,孔子如倛头。若是者甚众。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

  同耳。。。。。。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图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也。

  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诚使

  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也。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其实在有识之士眼中,任何时候人才都最宝贵。只是韩愈属望在于伯乐,希望得到赏识,而柳宗元则是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要打破标准。

  

  《驳复仇论》: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邦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

  仇,束身归罪。当时谋臣陈子昂建议诛而旌其闾,且情编之于令,水力国典。臣窃

  独过之。

  

  伏见,看见,伏,敬词。天后,武则天。闾,巷口的门。过,动词,过错。

  徐元庆为父仇杀人后自首,武则天时的右拾遗陈子昂在《复仇议状》中建议诛而后旌,处死徐元庆,然后在徐家的巷口立牌坊挂匾额予以表彰,并且要求把处理这个案件的结果编进法令,永远作为国家队典章法制。

  柳宗元独过之,写了《驳复仇论》而进行反驳,提出穷理认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的主张。

  柳氏认为,赏与罚、褒与贬应该是统一的。上述案例,官吏依仗权势,挟私怨违法杀人,却没有得到惩处;受害者的子弟在呼号无告,含冤负屈时,可以复仇,而不应该受到诛戮。

  这种主张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对人民是有利的。

  《驳复仇论》是柳宗元在长安任礼部员外郎时所作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政论文。

  

  《桐叶封弟辨》:

  

  桐叶封弟是一则典故:

  

  古之传者有言,咸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言: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

  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实际上是说:君无戏言。柳宗元吾意不然,对此进行了辨察和分析。

  柳氏认为周公不应当亦不会做这样的事,批判了把君主言行绝对化的君无戏言。并借古讽今,借题发挥,指出君主应该反复修正自己的言行,而辅臣不能一味地取悦逢迎君主,而是应该正确地引导君主,使其言行得当。

  如剥茧抽丝般的辨文,为后世传诵。

  

  《箕子碑》:

  

  箕子,名胥徐,官大师,商纣王的诸父(伯父或叔父),因封在箕地(今山西大谷),故名。

  《箕子碑》是柳宗元为箕子庙写的碑记。

  柳氏认为伟大人物有三个标准: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用这三个标准来评价箕子:

  

  殷人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孔子如此特别深情地提到他,而柳氏对处于乱世,又遭受迫害,却能够忍辱负重,建功立业的箕子更表示了极大的推崇与同情。

  

  呜呼!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

  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

  此,其有志于斯乎?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是乱世乏仁,箕子的人品、功业才卓然兀立。

  

  《捕蛇者说》:

  

  说,文体,《捕蛇者说》记述捕蛇者的事,但有议论。

  文章先叙永州人捕蛇的缘由。——写蛇极毒,暗伏下文毒字。

  叙永州人对危害生命的捕蛇苦役,竟然争奔走焉,则赋敛之重可知。

  借蒋氏的话,极写赋敛之毒。——蒋氏以犯死捕蛇为幸,而对更役复赋,反以为不幸。认为自己即使死于捕蛇,比乡邻死于重赋者则巳后矣,所以不怨捕蛇之毒。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触目惊心。

  其余则熙熙而乐则不知蕴藏了多少惨绝人寰的事。

  最后结出正意:赋敛之毒,甚于毒蛇。以毒为总贯,蛇毒与赋敛之毒对勘、互说、映照,揭示主题,前后照应。

  作者所选择的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而不肯死于苛政的生活事件,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加上他对民生凋敝情况的描述,悍吏鱼肉乡里的叙写以及捕蛇者心理状态的细致刻画等,使这篇不到500字的短文,从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压迫与剥削的重大主题。

  《礼记。檀弓》中有《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明显受其影响,旨意相同,手法相似。

  

  《种树郭槖驼传》:

  

  郭槖驼,一名普通百姓,因为生佝偻病,走路像骆驼而得名,以种树而闻名: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

  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柳氏为他立传,从他种树的经验谈起,引申到治国治民的根本方针。

  柳氏认为治理百姓应该像郭橐驼种树一样,要顺应人心习俗,注重清静无为,与民休养生息;借郭橐驼之口,揭露谴责了当时政令烦苛,一贯仇视骚扰百姓的弊端。以传立说,命意显然深刻了许多。

  从《种树郭橐驼传》中,可以看出柳宗元要求革新政治的强烈意愿。

  

  《梓人传》:

  

  梓人,木工。柳宗元为木工杨潜作传,目的在于说明做宰相的道理。

  木工与宰相,是两个差别很大的职业,而柳宗元却独具慧眼,将它们一一比对,两两映照,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要善于全面规划,指挥若定;而不要包办替代,事事躬亲。

  名为传记,实而立说,这样的文章,在柳氏笔下,特点是非常突出的。

  

  《愚溪诗序》:

  

  《愚溪诗》即柳宗元自己作的《八愚诗》。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在城郊冉溪东南定居下来,作《八愚诗》歌咏周围景物。

  序文紧扣愚字,说明他称丘、泉、沟、池、堂、溪、亭、岛等8物为愚的原因,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表达他对当地奇山异水的热爱,抒发他被贬后的愤懑。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

  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弦外之音,清晰可闻。自谓其愚,大有深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韦公到永州做刺史,处理好州里的政务之外,又修建了新堂;柳宗元作记,予以赞扬,并借此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

  

  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因欲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

  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远望,岂

  不欲家扶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

  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柳氏借宾客之语,勉励新刺史,也是自抒己志。

  披记之华衣,敞其胸怀,实柳氏之记文的特色。

  

  唐顺宗永贞元年,王氏集团落败,柳宗元自礼部员外郎被贬为邵州刺史,继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荒凉偏僻的永州,山水风景却极佳。柳宗元在永州城外西山一带,剪除榛芜,搜奇选胜,自放于山水之间,并将那些山水景物作为描绘对象,流于笔端,排遣郁闷,寄托情怀。

  谪居永州10年,地方多了一个好官,世间有了8篇佳作。

  《始得西山宴游记》《钻鉧潭记》《钻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是为《永州八记》。

  柳宗元是郦道元之后刻画山水的高手。这些渗透着自己痛苦感受与抑郁情怀的《永州八记》,在每一篇所刻画的山容水态中,都可以或隐或显地看出作者的影子。

  《愚溪诗序》说: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娱,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正是他的创作心理的独白。

  自然山水仿佛就是柳宗元亲切的知己,反映在他的笔下,便具有了和他的性格相谐调、相统一的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

  

  《钻鉧潭西小丘记》:

  

  永州城西5里,有西山,山口西北有钻鉧潭。记从潭写起,点出小丘所在,描写小丘形状之奇。

  叙述得到小丘的始末:买小丘,修治小丘;叙述修治后从小丘上眺望所见的奇景,在小丘上枕席而卧所得的真趣。

  记有感而发:就小丘景胜价廉而连岁不能售发出感慨,隐喻自己的不得志。

  柳宗元笔下,那些奇石是活的:牛马饮于溪、熊罴登于山等,笔墨传神可见。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有一个小石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作者潭边赏景观鱼,独享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疾速的样子。

  对游鱼的揣摹,臻于化境。虽无一笔写水,而水的明净澄澈已可以完全感觉到,潭中游鱼,也宛然可以想见,尤其是精炼的空游,体现了实中写虚、以少胜多的美学原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斗折,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象蛇的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望曲折泉流的观感:有明有灭,明而又灭,灭而又明。差互,相互交错。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其形象化,其炼字功夫,真是了得!深值吟味。

  字凝语炼,多用短句,代表了柳氏散文语言的共同特点。

  

  《袁家渴记》:

  

  渴,楚越一带的方言,念衣褐的褐。袁家渴的渴指水的反流,即水从一条河里流出,再反流回去。袁家渴上流同南馆高山合,下流同百家濑合。

  清人林纾说:《袁家渴记》于水石容态之外,兼写草木。每一篇必有一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

  其主人翁如下所绘:

  

  其树多枫、楠、石楠、便、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

  缪轕水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

  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袁家渴是否有如此多的树木,已经无可考;柳氏笔下的用字,也大多生僻,普通字典里面没有,电脑也敲不出来,这在《八记》中,是个特例。

  

  《小石城山记》:

  

  石城山,在湖南零陵县西。

  文章前半写景,叙述小石城的位置、环境、景色,历历在目;后半议论,抒发济世之志不得实现(不得一售其伎)的愤懑,情溢山水。

  柳宗元贬永州8年,即被弃遗8年,心中抑郁可以想见。放浪山水,寓情《八记》为虚,排遣抑郁,畅发议论,以吐块垒为实。

  这里所抒发的是造物的有无之论:以疑唤起,言有无难以判定;再以以为,信其诚有;又以又怪言其有未必不无;反复用或曰。写无中未必不有。大有辨证的意味。最后以是二者,余未信之,回抱其疑,贤而辱于此的感慨悠然而长。

  明人茅坤评说: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

  

  《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唐朝汧阳(今陕西汧阳)人。唐节度使。建中四年,朱泚反,段秀实在议事时,痛骂并击打朱泚而被害。后追赠太尉。逸事,多不见正式记载的事迹。状,行状,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体。

  柳宗元写这篇文章时,韩愈任职史馆,柳宗元送给他,以供参考。

  行状记叙了段太尉的三件逸事:

  冒死为邠州人民除害;尹少荣责骂焦令谌,侧写段太尉;段太尉的廉洁和节操。

  文章取舍剪裁,仅用三件事就写出了段太尉的刚正、仁厚、慈惠及廉洁和节操,布局谋篇的笔力可见一斑。

  文章又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军人暴横,剥削惨重,人民陷于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参元,柳宗元的友人。柳宗元闻其家中失火,写了此信。

  与《国语》中的叔向贺贫的立意相类,作者没有去安慰友人,却向他道贺: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馀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

  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

  贺者也。

  

  继而,作者说出了坏事变好事多道理,进而对友人提出期望,劝他从政。

  有悖常理的书信,快语惊人,可令友人破涕为笑。

  

  《送薛存义序》:

  

  薛存义在永州的零陵县作代理县令,离开零陵的时候,柳宗元写了这篇序送他。

  在这篇赠序中,作者说出了他对官吏职责的看法,一面斥责当时一般官吏的为害人民,一面嘉勉薛存义的不虚取直。

  薛存义对当时吏道大坏,不胜愤慨,他认为官吏是给人民办事的。一个封建官吏尚有如此觉悟,不知那些自我标榜为公仆却满脑子的以权谋私的现代贪官赃官比照柳宗元,会做何感想?

  

  柳宗元为人为官为文,堪称楷模。

  (待续)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中国 散文 中国散文网 官网 投稿 中国散文网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