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 幸福来敲北川的门_幸福春天里

【导读】已经上了车的温总理却站在车门口,深情地凝望着仍在沸腾的群众,他向大家挥手,再挥手,此时,时间仿佛停止了,定格在人民热爱总理,总理热爱人民的感人瞬间。

  绵阳,因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典范长虹,因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因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闻名全国、享誉世界。

  然而,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惨绝人寰的特大灾难降临绵阳:山崩地裂,桥断路塌,屋毁人亡,山河破碎全市520多万人受灾,北川县城夷为平地,成为512汶川特大地灾区受灾最重、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重建任务最重的地区。北川,一时间,成了国人最心痛、最牵挂、世界最关注的地区。

  三年了,如今的北川怎么样呢?

  宽阔的大道,安昌河畔,一个被体现了羌风羌韵、又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城镇——永昌镇已经诞生;

  亮丽的风景时时跃入眼帘:青瓦白墙,绿树掩映,大红灯笼点缀其间,一座座新建的农房,宛如乡间别墅;

  设施一流的敬老院、集中连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蓬勃发展的工业集中区、具有浓郁民族风貌的崭新场镇,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荡漾在和煦的春风里

  5月6日至8日,记者穿行北川灾区,目睹这一切,都以真切的事实,向人们讲述着灾区的巨变。

  万里春风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新北川的如此脱胎换骨的巨变昭示了什么?

  两年前曾被媒体反复提及的一句话言犹在耳: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三年了,曾经遭受巨大灾难而坚强勇敢的北川人民已在这片曾被地震撕裂的土地上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如今,这片土地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山河破碎到一片生机。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北川人已从悲壮走向豪迈。而幸福,正在敲北川人的门。

  

  最宜居:魅力初显北川新县城

  

  512地震中,北川遭受巨大创伤,全县死亡和失踪两万多人,县城成为一片废墟,全球为之震惊,世人为之揪心。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涛总书记在地震灾区的讲话震撼人心。

  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的讲话言犹在耳。

  在绵阳的干部群众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绵阳重建看北川,北川重建看新县城。

  2008年11月7日,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获得新生,新县城易地重建规划全面启动。

  北川新县城是512特大地震后惟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叮嘱:一定要把北川建设好,并亲自为新北川县城所在地取名为永昌镇,寓意永远繁荣昌盛。他要求新县城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施工、突出城市特色、确保工程质量。温家宝总理站在老县城废墟上庄重向世界喊出:再造一个新北川!

  由此,北川新县城建设创造了惊人的速度。从2009年4月道路建设动工到现在,总投资50多亿元的北川新县城76个项目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新县城基本框架已建成、基本功能已形成、城镇的基本形象已经树立起来。

  从绵阳城区出发,经永兴,过宽阔平坦的辽宁大道,行约40公里,至永昌镇永昌桥,即进入北川新县城——它坐落在绵阳西北方向,群山与平坝之间,美丽的安昌河畔。

  它,独具魅力;它,举世瞩目;它,以其规划的科学精致、建设的高质量与高速度,让世界震撼,令世人欣慰。

  据了解,北川新县城的规划实际上由两大块构成,以安昌河为界,以东为建设中的工业集中区,是未来潜力巨大的北川工业经济核心区;以西为北川政治、文化、商贸、休闲中心。连接东西两大块的是新建的四座桥梁,一座是永昌桥,另三座分别是西羌北桥、禹王桥和西羌南桥。

  记者置身于北川新县城,感觉她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儿,让人惊喜,给人希望和信心;又如一颗刚刚淘出的巨大宝石,璀璨耀眼,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去欣赏、去品味

  一廊、一环、一带、一轴是北川新县城空间布局最为简明的概括,也是探知北川新县城的钥匙。

  依山傍水是最宜居之地。新北川县城就在安昌河与连绵群山之间的河谷平坝里。清灵澄澈的河水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就像母亲的乳汁滋养着这座城市;河流及两岸的绿化带形成一个生态廊,调节着城市的小气候,呵护着这座城市。

  漫步河堤,看河水流淌,赏绿树红花,周边环境,宁静而美丽。

  新县城主城区的骨架是两条环状的主干道,这就是永昌大道和新川路,被称为新县城的一环,城市主要公共职能大多沿这一环状干道布局,所以,又被称为公共服务设施环。长62公里、宽40米的永昌大道从南到北贯穿北川新县城。

  永昌大道为双向四车道,为慢车道,两旁设人行道,行道树90%为留冠,间植桂树银杏等,整齐中又富有变化。

  永昌大道沿线布局企业办公和生产服务、行政办公、集中开敞绿地、文教等城市主要公共服务功能,有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北川中学、北川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

  在北川老年活动中心前,北川县老龄办主任李学军向记者介绍道,中心是面向全县4万多社会老人开放的、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保健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场所,也是北川县委、县政府为全县老年人办的一项实事工程,更是推动该县老年事业发展的一个示范性窗口。

  李主任说,地震前,该县老年活动中心初建于2006年,原址在老县城禹龙中街20号,建筑面积300平方米,5.12特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地震后,根据该县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将新中心建在此,由山东省枣庄市援建。中心占地7.35亩,建筑面积3442平方米,四层框架结构,投资1115万元,是具有羌族文化风格内涵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

  中心于2009年12月开工,经过6个多月山东省枣庄市广大援建人员日夜奋战,艰辛施工,目前竣工初验即将交付使用。中心里面包括娱乐用房、生活用房、辅助用房、室外活动场地及配套家具、设备等,中心内设有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电脑室、台球室、康乐球室、乒乓球室、多媒体教室、保健室、理发室、健身房、聊天吧、排练厅、舞厅(多功能厅)等娱乐、保健、教学设施,是集老年人学习、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休闲场所。李主任还神采奕奕地介绍说,中心还开设有老年电视大学、老年大学课程,建立了服饰表演、乒乓球、游泳、舞蹈、唱歌、武术、书画摄影、旅游文化等10多个团队,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展示老年人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精神风貌。

  我们中心的宗旨是:真诚为老服务,共创和谐社会,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敬老氛围。为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健康长寿,精彩生活做出竭诚奉献。说起中心的服务方向,李主任张口就来,一脸春光。

  另一个半环为新川路。新川路沿线是商业服务带,沿线安排着城市的商业服务和医疗服务,两个半环相扣形成了新县城的城市核心区。

  家住新县城尔玛小区的女市民、出租车司机刘丽娟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新县城里最吸引人眼球的恐怕还要算一带,而所谓一带即休闲带。

  水为城市之魂,有水的城市才会有灵性。

  北新县城建设中,结合原有水系永昌河水脉,通过取水工程,将安昌河河水引入,形成4条景观河,寓意四川。沿这些水系设置了贯穿南北的带形城市公园,这一带又被称为永昌河景观带。景观带将政务服务中心、国恩寺、抗震纪念园、体育中心和河滨公园等重要公共设施联系起来,使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成为有机整体,为整座城市注入了灵性。

  永昌河分为三个段落,上段由自然山林过渡到城市居住区,景观带设计突出公园职能和乡土植物特点,包括羌族植物园和顺义园;中段位于城市公共建设集中区,以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为特色,包括政通园、仁和园、抗震纪念园和友谊园;下段以服务社区为主,道路划分为三个地块,以永昌河上的永昌命名永昌园。据介绍,沿永昌河沿线,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一共有11座。

  漫步河边,新栽的树木已是生机一片;河底全用鹅卵石铺装,河水清冽,卵石清晰可见。流水与树木,与廊桥亭榭,与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新楼相融相映,如同一幅墨迹未干的清新水墨画,入眼、入心,令人陶醉。

  多难兴邦,愈挫弥坚。

  目睹、行走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地震重灾两年之后,通过规划设计者和建设者们的艰辛努力,一座承载着希望和梦想,山环水簇、建筑精美、热闹繁荣、生机勃勃的北川新县城已经崛起。

  

  最动人:敬老院里笑声多

  

  宽敞明亮的大院,设施齐备的活动中心,舒适温馨的老年公寓;绿草如茵的运动场上,老同志们正快乐的打羽毛球,而旁边的健身场地,老年朋友有的荡秋千,有的踩滚筒,玩得不亦乐乎

  这是5月7日,记者在北川永昌20号永昌敬老院中见到的最让人动容的一幕。

  记者来到时,该院院长王刚正和院里的老年人亲切地摆着龙门阵,一位头发须白地老人悠闲地往铜烟袋中装烟叶,点火、深吸、悠悠吐出,显得气定神清。

  说明来意后,老人们一个个笑嘻了:噫,省城来的记者采访我们这了,好!你们来对了,我们这确实不错哩!

  随后,我们在随和的王院长引导下,在一楼参观了24小时实时网络监控的院值班室,各位老人在户外的活动情况在电脑荧屏中一览无遗。同时,在值班室还安有远程报警对讲系统,哪位老同志们如有什么紧急情况,他们只需在公寓床边按一下按钮,我们的值班人员就会知道,在第一时间赶过去处理。王院长边说边将我们引导到了二楼,在拐角一间宽大的类似教室的房间正中央,挂着一个投放屏幕,中间的一排桌子上摆放着一台宽屏液晶电视,还有影碟机,左边角落立着一个柜式大空调——所有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包括室内的所有桌椅。这是老人们的电教室,可容纳50多人,三楼还有一个,同这的是一模一样。我们时不时给他们放电影或是应他们的要求,买来电视连续剧的碟子放给他们看。王院长介绍说。

  就在这时,一位中年人进来夹放新报——是该院的副院长邓光利。在他所夹新报中,记者见到了近期出来的《晚霞报》,倍感亲切。

  我们给院里的老年人订有6份报纸3本杂志,因为这些老人有不少不识字或是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使,我们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组织人读报学习。邓光利说。

  走出电教室,记者见旁边一间老年公寓中有3个老人正在闲聊,便走了进去。

  爷爷,你们在这感觉怎么样?记者微笑地问道。

  可以。老人们边笑着回答边请记者坐他们的床上聊。

  记者坐了下来,笑着请坐在正对面的那个老人详细说说以前和现在的情况。

  老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叫蒋兴平,原是北川县安昌镇金霞社区的的人,地震将他的房子震垮了,而他因小时患了小儿麻痹症,一直是饥一顿饱一餐,虽有子妹时不时给他点钱零花,但日子过得艰难。

  今年4月20日,他被政府安置在这敬老院,在这住的房子是漂亮的,盖的被褥是崭新的,身上穿的也是院里发的,还交了很多老年朋友。

  记者笑着问他:现在让你回去,你干不干?

  他一听,呼地一下站起,生硬地冒出一句:打死我也不回去!

  于是,屋内一片大笑声。

  记者又问坐在身边的谷志林大爷,今年高寿,敬老院伙食怎么样?

  头谷志林憨憨地答道:58(岁)。伙食还不错。早上一般是稀饭、馒头,还有一个鸡蛋;午饭是二荤一素一汤;晚上大都吃面条或是午饭的剩菜。

  记者问他在敬老院想不想家,这样的伙食是否真的满意时,不料老人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说:这里这么好的条件,我想我那破屋干啥?!接着,老人有些伤感地告诉记者,他是孤老,如今在敬老院,他才算是真正进了福窝里。

  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啊!说着,老人竟要流下泪来。

  记者好一阵安慰,总算将老人激动的心情平息下来,重新下到楼下,见一位残疾老人摇着辆三轮车满面春风地转悠。

  一问,方知老人名叫张清明,今年61岁。北川安昌竹林社区人。谈到地震后他到这家敬老院的感受,他很是感慨地用了一个词:天上地下。

  接着他笑呵呵地向记者解释道:说这是天上,是因为这的院领导、院务人员对我们很尊重,说话和气,且很关心。有一次,两位院长到绵阳培训三天,一回来,就挨个进房间问我们这些老人这几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还问几个病重的老人按时吃药没有,身体有没有什么好转,需不需要到县城的医院医治。还有,原来洗衣机放在三楼洗漱间,我腿残疾上不去,就没有把要换洗的衣服拿去洗。不想,王院长得知后,第二天便又新买了一台回来,放在一楼,还让院务人员帮我洗晒。另外,我们所有进来的人,敬老院都会给我们发一双棉鞋、一双胶鞋、一双布鞋、一双拖鞋、一双棉布鞋,还有秋衣、洗衣粉、牙膏、牙刷、毛巾等,也都是要发。除此,每月还发给30元钱的零花钱,我们中的哪个生日到了,还给我们过生你看,摊到这么好的领导和敬老院,是不是在天上?

  那‘地下’又怎么讲?问话一出口,记者便后悔了。果不其然,闻此,老人顿了顿,止住了笑脸,说道:说是地下,那是我们过去这些人,过得都是些什么日子哟?不说也罢,不说也罢,那是真正的造孽哩!

  发这发那,敬老院哪来这么多钱?副院长邓光利含笑不语,只说:你跟我来。

  说着,他带着记者翻过紧挨敬老院一道不高的山梁,指着一片才栽下不久的菜苗,笑着说:答案就在这。这样的菜地,我们领着身体还能劳动的老年人开荒了共有5亩多地。今后,吃菜问题是不是自己解决了?

  下了山,走到另外一排老年公寓围墙边的一个开旷地,见有不少师傅在忙碌着砌房子,一问得知是在修猪圈。

  邓光利仍微笑着说:答案就在这。我们准备喂4头猪。今后,吃肉的问题是不是也解决了。

  说着,他走进一个网子里,指着到处乱跑的鸡说:答案也在这。我们喂了300只鸡。

  当然,现在我们还只能指望政府要,但这决不是长久之计,今后将走以院养院的路子,只要进出我们敬老院的路修好了,天然气管道通了,我们就可以对外接收老人进来入托,就可以走产业发展之路,你看了我们的环境和设施,都是一流的,敢说放眼全四川省,我们这,也是一流的!说到此,邓光利自豪地笑了。

  在院长办公室,王刚院长告诉记者,5.12大地震让北川不少孤老、五保户老人的家园尽毁,无家可归,灾难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社会各届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由山东省临沂市援建的永昌敬老院于2009年12月18日投资3200多万开工建设,至2010年9月建成,占地23亩。敬老院建筑面积2000平米,现设有床位100张,今年1月份临沂市交给他们后,目前首批入住30位老人,有工作人员8人。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文明办院、尊老敬老养老的办院方针。树立‘一切为了老人,一切服务于老人’的服务理念,强化责任,精心服务,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努力把敬老院办成老人理想的生活乐园,使之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家园。王院长深情地说,为此,他们对入住人员都配备了生活必需品,如:室内设有洗漱间、生活用品、应急呼救器、电风扇等;个人配备有外套、棉衣、棉鞋,床上用品等。为确保入住老人的吃、住、医等,院内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指导入住老人正确使用设施设备。同时,加强院内管理制度的健全,对老人的生活、护理方面也都作了精心安排:生活上注重营养,按照标准每周制定食谱,让老人能吃好吃饱。抓好环境卫生和老人的个人卫生,院内设有洗浴室,在老人的需求下随时开放。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院内设有活动室,室内有棋牌、电视,报刊杂志等供老人休闲,敬老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老人们集中学习,交流,并举办一些健康有益的竞赛活动。实行院务公开,建立院务公开栏,让每个老人都能了解敬老院职能及相关情况,设有意见箱,老人们有什么合理的意见、建议和需求都可以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院领导或工作人员反映。

  生活在永昌敬老院的老人们笑声多多,那么北川全县有关涉老的情况又如何呢?

  北川县民政局副局长袁家贵向记者介绍说,全县灾后重建(改扩建)敬老院9所、福利院2所(维修加固1所),项目占地163.74亩,总投资8066.4万元,总建筑面积22529平方米,总床位1373张,其中敬老院新增床位1173张,福利院新增床位200张。截止目前,完成建设的有永昌、永安、禹里、通口、片口、坝底、小坝、桂溪敬老院和永昌福利院等9所,擂鼓敬老院即将完工,桂溪中心敬老院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今年12月底前能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今年计划将永昌敬老院申报为一级敬老院,永安申报为二级敬老院。

  他非常熟悉地进一步详细阐述道,全县三无三孤人员共1231人,其中孤老706人,孤残180人,孤儿204人,城镇三无141人。按照五保供养条例规定,他们将三孤人员中符合五保条件的尽量纳入五保,实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安置通过纳入敬老院和福利院,全面解决老人的吃、穿、住、医、葬,每人每月解决生活费310元(上级转移支付150元,县财政补助100元,农村低保资金60元)。集中供养是在桂溪、永昌、永安、擂鼓、片口5所敬老院,共有五保老人372人。分散供养的分别落实了村组监护责任人、乡(镇)联系人,并与监护责任人签定了监护责任,每月补助生活费250元(上级转移支付150元,县财政补助100元),解决了这一群体的基本生活。

  

  最漂亮:璀璨夺目是农房

  

  从安昌镇启程,穿越辽宁大道,驶入山东大道进入老北川县城辖地。当路边闪过一块杨尚昆手迹大禹故里的牌坊后,吉娜羌寨便呈现在眼前——2009年春节,温家宝总理在这与当地群众一起欢度春节。

  在青山环绕中,苏宝河潺潺流淌,河边高坡之上,一座尖尖的碉楼直刺天空。一排排、一幢幢或联排或独立、砖木石结构的羌家农房依山而建,布满山谷,一面面绣着羌字的彩旗迎风招展,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好雄伟的碉楼,好漂亮的寨子!这就是世人闻名遐尔的吉娜羌寨!

  在一家名为禹羌农家的小院内,一位满脸慈祥的老奶奶正在削窝笋,她不远处,一条黄狗正扯长身子,懒洋洋地晒太阳。整个禹羌农家共二层,装修得极具羌民族特色,让人觉得赏心悦目,而屋顶上同大都数的农家一样,顶楼处插起的国旗和党旗,正迎风猎猎飞扬。

  走进小院,好客的老奶奶热情地忙致问候,并献上一杯清茶。

  在摆谈中,得知老奶奶名叫金永芳,今年80岁,如今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而这家农家乐就是他们家开的,她是闲不住,给他们帮忙做点勤杂活路。

  金奶奶说,大地震当时把他们的寨子差不多全部毁坏,到处一片疮夷,而她的老伴也是在这场大劫难中丧命。就在我们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时,党和政府给我们家死去的老头发了5000元丧葬费,又给了我们2万2千元的受灾补助,另外,政府还要求银行贷款了5万元给我们修房子,对了,还有特殊党费3千元,没有这些,哪有我们现在的这个房子哟!金奶奶感慨地说:地震毁了我们的房屋,可是政府不但出钱帮助修房,全国的共产党员还给我们捐款,真是天灾无情人有义啊,真是太感谢共产党了!

  猫儿石村党支部书记王孝虎介绍说,吉娜羌寨,是震后擂鼓镇猫儿石村的集中安置点之一,集中安置了猫儿石村一、二组,共71户296人。吉娜这两个字,在羌语中是美丽女神的意思,吉娜羌寨就是美丽女神居住的地方,如今也成了猫儿石村的别名,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地处永安镇与擂鼓镇交界处。地震中,村舍被夷为平地,71户村民房屋有69户需要重建。而重建工作从2008年7月6日正式开始,到当年12月26日村民入住,全村农房重建只花了5个多月时间。王孝虎说,之所以这么快,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政策条件:一是国家及时分档发放灾后补助款,家庭人口1-3人的,补助1.6万元;家庭人口4-5人的,补助1.9万元;家庭人口6人以上(含6人)的,补助2.2万元,这在根本上迅速稳定了人心和增强了大家灾后重建的信心。二是政府及时向银行担保农房重建贷款,最高可贷款5万元,3年内免息。三是特殊党费及时向灾区群众发放到位,每户3千元,让灾区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四是吉娜羌寨是北川与安县的进出门户,且是老北川的南大门,羌族文化特色明显,各级政府对此尤为重视,对其重建工作专门请相关专家作了规划。

  沿着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小路进入羌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外墙由薄薄的青石片砌成、内部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房顶上装饰有羌雕羊头,旁边是高耸的碉楼,建筑风格中透着浓浓的羌文化气息。

  村民唐琼秀的家在寨门旁,一楼是门面,带有厨房,里面装了崭新的厨具和煤气灶,与城里家庭的厨房别无二样。上二楼,有一个大客厅,布艺沙发、数字电视、宽带,加上色彩柔和的落地窗帘,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客厅旁边还有四个房间,一律是席梦思床;旁边的厕所里还安有浴霸

  农房重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下步入了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生活!看得出,唐琼秀对建起来的房子十分满意。

  王孝虎告诉记者,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寨所有农房统一打造成了羌族风格,他主政下的吉娜羌寨,意欲给村民震后依托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为主打外,还想通过这种规划、建设,改变和提升群众的居住品质。

  进入寨子中心,是一个大广场,身着羌服的姑娘们正在卖一些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煞是热闹。这不算什么,到晚上,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着熊熊篝火跳锅庄、唱羌歌,那才热闹!村民王成益说。

  鸟儿啁啾,林荫大道,气派洋楼,连排别墅,闭路线、电话线接进屋;村中建有广场,并安装了健身设施;从村民家中到广场,干净得掉颗针都能看见。

  北川五星乡大田村,这里本是农村。如今却呈现出浓浓的城市味道。两年灾后重建,让这里的430多名村民一下过上了城市生活。

  村民王得寿的新房为一楼一底,在联排小别墅当中。门前院落用乳白色的栅栏与道路隔开,里面栽种着青菜、莴笋、萝卜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铺着乳白色地板砖的宽敞客厅一尘不染。

  王得寿说,地震前,全家住的是土坯加小青瓦房,门前道路破破烂烂;使用的是旱厕;厨房是烧柴草那种土灶,一遇下雨天,满屋烟雾缭绕,有时熏得眼睛都睁不开新房建起后,厨房、厕所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灾后重建,让我们前进了一大截,最少是10年!提起这幢有150多平方米、花10多万建起来的新房,王得寿连称值得。如今,他三天两头地忙着往北川、绵阳跑运输,收入还不错。

  青山绿水中,一幢幢、一排排崭新的农房,或打造成羌族风貌、或为川西民居风格;有的依山而建、有的傍水而立;有的单家独院、有的聚集而居

  记者穿行在北川乡间,不论是山区、丘陵,还是平原,随处可见崭新而漂亮的永久性农房。所经之处,记者发现,群众不仅安了居,而且能乐业,与新居相伴的还有生存方式、精神面貌的巨大改变——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新农村画卷迎面展开前来!

  最坚强:走出阴影往前看

  

  对于从三年前那场特大灾难走过来的每个人而言,学会忘记和选择铭记,也许都意味着一种成长——当灾难过去,新生回归,时光流逝中,我们可能已经学会忘记天崩地裂时噩梦般的惊恐、学会忘记生命凋零前那些废墟下的呻吟、学会忘记亲人离去家园被毁后无言的伤痛一如我们选择铭记,铭记那些灾难时刻伸出的双手、铭记那些昼夜奋战在废墟之上的疲倦身影,铭记那些匆匆的脚步、关切的眼神。

  灾难之所以能击倒人,并非身体的折损,而是对精神的摧毁。就是此刻,川人特有的韧性开始展现,和新北川这座新城一样,一点点修复,一点点累积,逐渐从惊恐、悲伤中站立起来。

  从北川煤矿退休下来的陈仕群奶奶,今年已经69岁了。三年前的那场地震对她来说,无异于是一场噩梦,在这场地震中,二儿子一家和女儿四人全部遇难,可爱的小孙儿才3岁零两个月,而她自己也在地震中受了重伤:左边肩胛骨、肘关节都已粉碎性骨折,肋骨也断了6匹。这场打击对于她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然而坚强的她不但没有倒下,反而用自己的经历去劝说别人,帮助别人走出困境。

  老人告诉记者,她原本是北川县老年协会舞蹈组的负责人之一。地震中丧生的二儿子是北川水电局农机站站长,儿媳是一名医生,女儿则是北川县旅游局的副局长,他们个个都非常优秀,所以我做母亲的不能丢了他们的脸。我只有重新坚强的站起来,才能帮他们把没有做完的事做下去!这掷地有声的宣言让她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协舞蹈队,当时在她的左手臂中还有这两块固定骨头用的钢板。

  原本有40多名队员的舞蹈队,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下了20余人。看着稀稀拉拉的队伍,和精神跟自己一样即将崩溃的队员,我没有放弃,我甚至用自己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劝说别人,每次心痛眼泪快要决堤,我总是强行忍回去,实在忍不住了,就一个人偷偷跑到厕所,大哭一场擦干眼泪再回到队伍中来。陈仕群说,她的举动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队员,舞蹈队又从地震的20余人发展到了40余人。

  陈仕群还介绍道,那段时间,她白天安慰队员,晚上回到家里,还得独自一人咬紧牙关做康复训练。当初她以重病患者的身份被转移到武汉治疗时,一位医生曾让她做好左边手臂会高位瘫痪的心理准备。医生的话一度让她的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可是当她看到那么多50、60多岁的退休医生为抢救伤员而再一次站到了医务战线上时,她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她说,在医院的时候,她总是配合着医生坚持做康复训练,虽然一次又一次钻心地疼痛让她直掉泪,但她坚持了下来,也为自己的手臂争取到了重生的机会。从武汉回到北川,没有了医生的帮助,她就自己做抬臂动作,5个、10个、15个,20个每当她痛得泪流满面的时候,她总会用医生那句只要你坚持做康复训练,还是有希望复原。来勉励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10月份,她在绵阳市人民医院将手臂中的12颗钢钉和两块钢板给拿了出来,当医生告诉她,手臂已经基本康复时,她喜极而泣!从此,她又可以跳起自己喜爱的舞蹈了!身体恢复的同时,舞蹈队也发展得非常好,只要有时间,她经常组织队员们出去打腰鼓,打拳,有时还去敬老院慰问演出。

  必须要让他们走出家门,才能淡忘灾难的阴影。陈仕群说,我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帮了我自己,我和队员互相鼓励着相互关心着,彼此拧成一根强有力的绳子,我觉得惟有这样,才能给自己、给大家带来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

  在茶坪乡土桥社区的街道上,正在编织竹篓的戴永国老人告诉记者,他今年60岁,是千佛村山里边的,那场大地震夺去了他两位亲人的生命,而他的房子也垮了,喂养的两头猪儿也给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砸死了,而他也被倒塌的屋梁打在了左腿,如今出院后,他的脚走起来就一跛一拐的,经医院鉴定,是三级伤残。

  人死的死了,脚残的残了,可日子要过呀,人嘛,活着,总要往前看嘛!说到他为什么在这编织竹篓,老人憨厚朴实地一笑,告诉记者,如今他垮了房子在政府的扶助下,重新修了起来,比原来的好上了百倍,他和老伴现在每月也有了低保,每逢过年过节,当地政府和残联还要到他家走访、慰问。老人说,他的脚残疾了,不能再干体重的活路,于是他便在这租了这间铺面,买了台二手的修鞋机,自学了修鞋子;后来,又自学了修理自行车,加上自己原来就会的蔑匠手艺,他一个月除去铺面费,可以挣到1200元左右。

  ——是的,川人的品性如此,跌倒了就爬起来。采访中,一北川女子说她的父亲,瞬间失去50多个老友,一度酗酒,直到入院,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她为父亲带回了两斤北川的新茶,品了品,老味道。其父出院戒酒,品着新茶,一再说要把孙女带回到北川读书。

  奥尔罕•帕慕克曾说:美景之美,在其忧伤。更深刻的美,在于人的内心,对抗这种忧伤的力量。倔强地活下去,就是川人对地震中罹难家人最大的告慰。

  五月鸣蜩,一切都有重生的机会。劫难过后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正倔强地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生活的阳光终将覆盖焦土和冲破阴霾,就让我们拥抱,以最倔强的姿态。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时代前行的车辙,昭示着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成长的方向和力量。

  当五星红旗在重归祥和的灾区的天空下迎风飘扬,国旗下的人们,也注定将还给她多一份的爱和忠诚。

  

  最感恩:诚心一片情可鉴

  

  总理和蔼的笑容、关切的话语,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们的感恩之情都融合在这一针一线里,这是茶坪人民最真挚的情感。在茶坪乡土桥社区的王秀兰娘家,记者见到了6位绣娘之一的她,去年5.12大地震两周年前夕,她们6人代表茶坪乡7000多名父老乡亲,历时两个多月,绣了47万针,完成了长2.2米、宽1.5米,380多种颜色构成的题为秀美茶坪涅磐图的大型绣画,连同3000多名茶坪村民签字的一封信送给温家宝总理,以表达灾区人民对总理的感恩之心。。

  在王秀兰的电脑中,一张照片分外引人注目:在总理,我们搬新家了的巨型标语下,王秀兰等6名绣娘共同托举起这幅秀美茶坪涅磐图,画面上,温总理神态慈祥,和茶坪乡群众亲切握手,栩栩如生。

  说起此事的由来,王秀兰仍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她说这幅画其实是一件十字绣作品,是根据2008年11月16日,温总理来到极重灾区茶坪乡,在灾后重建最困难的时候为乡民带来了关怀和鼓励时的照片设计出来。

  王秀兰动情地说:温总理在茶坪乡看望群众45分钟,他犹如一个慈祥的父亲和我们近距离拉了30分钟家常,还和很多人握手致意,鼓励我们鼓起信心,重建美好家园。同他亲切握手的有我们的茶坪小学老师张鸿和茶坪乡穿心村7组的赵小蓉等人。

  一年后,茶坪新居林立,村民们安居乐业,都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如果我们把灾区的新变化报告给温总理,让敬爱的总理知道茶坪人民如今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总理老人家一定会很欣慰。思前想后,我决定用刺绣的方式,再现当年总理在茶坪乡废墟之上慰问我们时的感人场景。不想,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同村里其他人一商议,大家都表示这主意不错。说到这,王秀兰自豪地笑了起来。

  正是抱着这种质朴的想法,村民们商讨决定整幅刺绣长2.2米、宽1.5米,题为秀美茶坪涅磐图。主画面为温总理当日亲临茶坪看望受灾群众时的场景,当时总理的脚下、四周都是一片废墟。背景为茶坪灾后百姓新居,展示群众现在的幸福生活。随后,经过层层筛选,在土桥社区、老望沟村、东益村、宝藏村等村(社区)选出了王秀兰、沈鑫、彭元玉、贾定菊、孙华琼、唐佳蓉等6名擅长刺绣的妇女担此重任,乡上还专门请了两位专业老师作指导。农闲之余,王秀兰等绣娘们就聚在一起,一针一线认真刺绣,直至全部完成。

  当年,温总理曾同我们有三年再相见的约定,三年来,我们无时不在想着这一天的到来,为此,我们加倍工作,努力建设我们的新家园,你不知道,最近我们6位绣娘正在抓紧排练,准备在温总理再来时,我们给他唱一首山歌,表表我们的真心话。在我们的提议下,现在包括茶坪、晓坝两地,共有30多名妇女要求参加联唱。听王秀兰这么一说,记者眼睛一亮,王微笑地告诉:想不想听下?想,我去召集几个来!

  半小时后,彭元玉、张鸿、王秀兰、张建梅在土桥幼儿园,用当地的羌语深情地唱了起来——

  感谢共产党,把我们挂心上/

  感谢共产党,给我们修新房/

  感谢共产党,我们灾区才变了样/

  感谢共产党,我们的生活喜洋洋!

  5月8日下午,在记者返回成都的路上,王秀兰高兴地给记者打来手机,说她们在当日上午9时左右,温总理践约再次来到了茶坪,而她和其他的6位绣娘一道将秀美茶坪涅磐图送给了总理,还梦想成真地给总理唱了那首山歌,总理同她们一一亲切握手,并夸奖她们画绣得好,歌唱得好,向她们表示感谢,还连说两声辛苦了!

  温总理又要来北川了!5月8日,这个消息被北川人民奔走相告。当打听到温总理将会到新北川城县城停留一段时间时,人群顿时汇聚成人流,纷纷向新县城赶去。

  然而,通向新县城的主要路口,全部被戒严,车辆一律不得入内。记者跟随一位背上背着一个小男孩的盲人大爷,左边是老伴护着,右边是一年轻妇女的一家人,从安昌镇徒步进入新县城,同行的还有另一位打着伞背着菜篓的老奶奶。

  大爷告诉记者,他名叫唐成宴,今年58岁,老伴名叫邓佳秀,今年62岁。小家伙是我们的孙子,才三岁,年轻女娃是我们媳妇,我们听说温总理要来新县城,我们是特意回家见他老人家的!大爷边迈开大步边同记者聊开了,他说,他们家原是安县黄土镇常乐村的农民,一场地震袭来,他们家全毁了,全村也毁了。好在政府把他们村整个安置在新北川县城,也把黄土镇从安县划归于北川县辖地。

  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也成了城里人!正说着,邓佳秀奶奶禁不住插话道,政府给他们的安置房是每人35平米,现在他和老伴住一套70多平米的,儿子媳妇们一家住那套100多平米的。如今,他们家衣食无忧,他和大爷每月都有社保,大爷现在每月450/月,她满了60岁,相对还要高些,有500多元。儿子现在跑运输,媳妇做生意,生活比过去好多了,这全仗国家好哩,这全仗党的政策好,要是搁以往,遇到这么的难,我们不知在哪探口要饭哩!邓奶奶说。

  就是就是,真正要感谢政府,感谢温总理,是个好人勒,没有他老人家,我们能有今天呀?想都不要想!打伞背着菜篓的老奶奶也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老奶奶说她名叫井清贞,今年70岁,是原黄土镇温全村人,现在也安置在新县城,也享有社保,每月有700多元。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说话间,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新北川县城,到达时,在山东省援建的巴拿恰商业步行街至新川路一线,当地的干部群众已经是成千上万地翘首期待总理的到来。记者也在人群中等待。

  一位71岁的梁光厚老人告诉记者,他是永安镇丰水村人,听说温总理今天要来,为此他们村男女老少200多人从清晨5点就打着火把出发,走了几十里山路赶来,为的就是想见一见亲爱的温总理,为的就是想对总理说一声感谢!

  采访中,不少人是怀着这样的心思。

  10:30分左右,突然,人群中欢声雷动:总理来了!总理来了!

  总理好!总理好!温家宝总理的车队从步行街的西首一路缓缓驶来,街道两边的群众挥着手向总理呼喊,而温总理坐在中巴车上则始终满含深情地、不断地向大家挥着手,点着头。

  车队驶进尔玛小区E-20号时,温总理下了车,不多久,只见在人群的簇拥下,温总理身穿白色衬衣、深色裤子,微笑着走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向周围的干部、群众招手致意。人群中不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老乡,现在过得怎么样呀?在一次走近人群时,温总理亲切地询问一位激动的大爷,大爷眼眶红红的,一个劲点头道:好!好!好!

  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总理您辛苦了、总理,我们爱您!、欢迎总理回家看看!温总理不时挥手问好,不时抱拳向大家致意,路边的群众高举着标语,告诉总理,灾区群众已经搬进了崭新的房子;告诉总理,灾后三年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告诉总理,北川更漂亮了,江油更漂亮了,安县更漂亮了

  温总理走过了小区,走到了中巴车前。大家纷纷高举着手中的标语向中巴车靠拢。车子的四周,北川的父老乡亲仍在深情地喊着:总理,您辛苦了!,北川中学、安县桑枣中学的学生们仍在高举着新教学楼的照片,含着热泪向着总理大声呼喊:温爷爷,我们学校更漂亮了!从江油赶来的十几位农民,仍在高声唱着淳朴的民歌,歌声和着热泪

  总理乘坐的中巴车没有启动。

  已经上了车的温总理却站在车门口,深情地凝望着仍在沸腾的群众,他向大家挥手,再挥手,此时,时间仿佛停止了,定格在人民热爱总理,总理热爱人民的感人瞬间。

  越来越多的人眼含热泪,大家呼喊着总理!总理!,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终于,中巴车启动了,但车窗却打开了,温总理又探出头来,向群众再次挥手,人群又沸腾了

  三年前,川之殇,心之痛,举国哀;三年来,岷江涛起,浊浪滚滚,蜀山千仞,峭壁巍巍;三年后,痛楚并乐,北川变样,巴蜀崛起,废墟重生。

  春天里,幸福北川来敲门,三年北川演绎幸福春天,三年北川讲述春天故事,三年北川抒写春天传奇  

  赞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