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新教师上岗前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目前岗前培训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以紫金学院新教师岗前培训为例,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岗前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 新教师 岗前培训

一、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1.岗前培训是完善教师资格任用制度的需要

《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第九条规定“岗前培训的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考核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这表明国家对有意进入高校教育教学岗位的人员在思想品德、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高校教师只有在具备条例所要求的条件后,才能获得高校任职资格。因此,各高校明确规定新教师必须参加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在取得各项培训课程合格后,方可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且在岗前培训中的成绩和学习表现将记入档案作为考核、奖励、聘任职务等的重要依据。

2.岗前培训是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的需要

高校新教师队伍主要包括三类:高校应届毕业生,从其他岗位转来的新教师,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岗前培训是这些高校将聘用的教师转变为高校建设者的重要起始过程,要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并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使专业素养日益成熟。通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师可以明确高校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多重角色扮演者,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社会知识、学习方法及做人道理等。新教师通过逐渐熟悉、适应高校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定位,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高校的发展。

3.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性的潮流,它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专业化最基本的含义是,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教育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和传输、驾驭课堂的基本技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就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起点。

二、高等院校岗前培训的现状

1.岗前培训功利性日益凸显

岗前培训应围绕促进高校教师“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这一根本目的和任务来进行,以此来提高新教师的思想政治及业务素质,即坚持教育性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然而,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参加岗前培训是为了拿到合格证书的观念在青年教师思想上越来越固化,培训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培训主体对岗前培训目的认识越来越扭曲。部分青年教师只是把岗前培训当作晋升的敲门砖,教育科学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依然没有体现。

2.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能力培养

目前岗前培训的要求和内容多依照《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进行四门常规课程——《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这些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内容贫乏,缺乏活力,忽略了新教师的特点,缺乏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难以满足新教师对学校情况、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需求,直接影响了培训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

3.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很多高校将岗前培训仅视为一项常规工作。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从而使培训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4.考核方式不全面

培训成效如何要有完善的考核机制来检测,才能检验出新教师掌握知识的程度。多年来,岗前培训的考核内容就是采取闭卷方式考核四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这种以纯粹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新教师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能力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三、紫金学院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组织及实施

1.入职培训的最终目标

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必须明确入职教育的目标,培训计划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一是向新教师传递学院的文化及系统政策;二是改善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完成角色转换;三是促进新教师的个人及专业舒适感;四是满足资格证书及晋升的指令性要求。

2.集中培训的内容及方式

(1)组织集中授课,丰富课程内容。第一,举行开班典礼。为了引起新进教师对岗前培训的充分重视,促进岗前培训的制度化,学院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培训开班仪式,由学院院长主持,介绍学院整体情况,并对学员提出具体要求。新教师刚入职,对学院的校纪校规了解不多,学院职能部门会通过开班典礼对新教师进行人事、教务等方面的制度培训,促进新教师了解作为本校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理论性培训。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和学科的知识水平,在这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必须的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需要有很强的教育专业素质和技能。学院的岗前培训除了开设四门常规理论课程外,还开办了名师讲坛,邀请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介绍教育教学方法,解答新教师在教育技术等各方面的疑惑,促使每名新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教师。第三,技能型培训。新教师入职以后,各系、部教研室为每人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负责布置新教师的学习任务并指导其拟定讲课内容、撰写教案、模拟课堂教学。各教研组组织教学督导组试听,并针对课堂效果提出改进性意见。第四,研讨式培训。新教师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使他们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体验与认识,学院通过组织座谈会,并邀请相关专业的优秀老教师参加,通过交流相互分享,讨论在培训过程中碰到的疑难,从而使新教师在切磋后上升到较高的理论层次。

(2)规范培训管理,严格考核制度。第一,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为了端正新教师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确保岗前培训的效果,学院还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人事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对岗前培训进行全程监督。按照制度规定,新教师因教学任务不能到课的,须由教研组证明假条,并交由人事部门备案;病假须出具医院证明。旷课超过一定课时者,取消其考试资格。第二,检查新教师教学过关情况。新教师入职一个月后,学院将对新教师进行教学考评,主要分为系部考核和学生测评两项,系部考核主要包括检查教案、听课抽检、民主测评等方面,学生测评是采用随机任教班级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测评结果由人事部门汇总,对于未合格的教师,所在系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帮助其进一步提高,学期结束前再进行测评,直到过关。第三,严格岗前培训理论考核。学院按照省师资培训中心要求认真组织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坚决防止和杜绝考试过程中的舞弊现象,确保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新教师岗前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以新教师能否真正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校教师为终点。作为高校,应从学院发展的角度给予新教师更多的关怀、更大的发展空间,促使其早日成为高校的教学骨干。

参考文献:

[1]刘传哲,何凌云.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方案[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0

[2]楼世洲.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

[3]宋永刚.人才战略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4]管培俊.新时期中国高校教师培训[J].教育人事,2002,1

[5]曾凤玲,黎辉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创新实践与问题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6]李瑛.普通高校教育岗前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4

推荐访问:岗前 高校教师 实践 模式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