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之着力点

摘 要:施工企业审计部门如何从项目组织、经营预算、工程技术、物资供应与财务核算等基础管理方面,对项目经营的合规性与效益性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监督与评价,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项目管理中的监督、规范和服务作用,是促进施工企业提高项目前瞻性控制水平、规范经营管理、规避经营风险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施工企业 内部审计 基础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6-139-02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是指施工企业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上级审计机关或企业主管领导的指派,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对被审计项目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根据审计的特点,它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个基本特征。本文从项目审计的内容入手,结合工作实践和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侧重于项目经营管理方面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内容

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内容,按照现行规定一般分为项目财务收支合规审计、项目完工效益审计、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内容。

目前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一是较多侧重于财务收支合规审计,或对某一专业的审计(如分包结算审计),往往对项目系统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的审计重视不够,难以充分利用审计职能达到从根本上纠正管理偏差的目的;二是往往侧重于对项目管理与核算中已发生的不规范现象进行监督与评价,针对被审计项目存在的管理与效益风险,应采取的前瞻性控制措施或审计建议较少,具有针对性的后续审计工作相对薄弱。

因此,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应从项目经营管理各项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与效益性入手,根据具体情况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基础管理包括:项目组织、经营预算、工程管理、物资供应、财务核算等方面进行全面或重点审核,为项目经营管理把准脉、开对药。

1.项目管理基础工作的审计。项目管理基础工作是指项目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项目管理的职能和目标,提供的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它一般包括:项目组织、共同准则、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信息传递、数据处理,以及资料的归集、使用与归档等工作。此项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项目部在该审计期间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等情况;审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该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包括目标成本、管理费上缴、项目暂设以及产值、利润、质量、安全等指标的核定、执行与完成情况;项目部相关业务部门各类管理台账是否建立健全,基础台账的登录是否符合及时性、准确性与规范性原则,以及是否体现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的要求。

据了解,不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基础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1)在人员配备方面,业务骨干普遍缺乏,如有的大中型项目经营预算管理涉及建筑、安装、仪表和电气等多个专业,从事工程造价专业3年以上的预算人员只有一名业务负责人,其余鲜有胜任的相应业务骨干,这是造成项目管理被动的主要原因。

(2)项目部相关业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往往侧重于强调本部门或本专业相关人员的职责,未具体界定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与责任,制度落实措施欠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3)各业务部门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管理台账不完善、欠规范现象时有发生,各业务部门之间归集的基础资料核算范围不统一、欠明晰,特别是在同一项目部有多个单项工程在建的情况下,难以实现项目的规范管理与成本控制,容易导致项目潜亏与经营风险。

(4)基础资料的归集欠规范。一是有的项目分包工程验收单无日期、无页码、无图号,有的仅填写汇总工程量无分项工程量,有的仅有工程内容无具体工程量,导致验收范围不具体,验收标准欠明确等等;二是有的项目分包工程结算将不同专业工程内容合并为一本结算书,有的结算将同一单元相同专业的工程分拆为若干份结算书,有的结算书封面未规范填写工程项目名称、单项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及专业名称,造成核算范围不清;三是有的项目将对业主结算的“工程联络单”复印件装订于结算书之后,而必须装订的“工程量验收单”却未附于结算书之后,难以确认该工程量是否为分包商施工,还有的结算资料出现多种装订格式,如装订条、线装、横装、竖装等等。

建议:首先是强化项目组织与策划,项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用人和制度,制度的关键在于流程清晰、职责明确、奖惩分明、落实到位;二是及时规范归集各类基础资料,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专业基础台账,对项目管理施行动态控制;三是规范办理工程验收与结算,验收单的内容与结算资料的编制均要符合财务核算与费用控制的要求,工程合同、技术资料与结算资料之间要有明晰的钩稽关系。

2.合同预算管理审计。审查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情况,包括工程地点与范围、合同与实际开竣工时间、甲乙方责任、设备材料供应方式、工程变更与验收、结算方式与违约责任等,以便于与分包价格水平对比、预测结算风险和衡量项目管理水平。

审查工程分包合同签订的手续和程序是否齐全与规范,是否存在分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和滞后现象;审查分包工程招投标情况,包括参加投标的分包商家数、资格预审情况、招标文件的编制与发放、开标、评标与中标情况等资料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实际采用分包商家数与分包合同价格水平,合同条款是否符合“合法性、合规性与效益性原则”。

审查总、分包工程预计结算值及自开工累计列报产值情况,总包工程结算管理和分包工程进度款审批情况,收入与成本的匹配列账是否符合及时性与规范性原则。施工企业合同预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是:

(1)工程分包欠规范。一是在工程分包招投标中议标往往多于招标,不利于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容易给工程管理造成系统风险。

(2)分包合同条款欠规范。分包工程合同范围不具体、欠明确,如有的工程范围仅界定“某单元或某块区部分工艺管道、钢结构或电仪工程”,有的直接表述为“一级管网部分建筑、安装工程”等等,容易造成分包商之间及分包与自行之间工程范围互相交叉,不利于分包工程管理和成本的控制;分包合同材料供应范围欠具体,如,有的合同表述为“工程主要材料由甲方供应,其他材料由分包方供应”,未明确具体的材料类别和名称,容易造成分包工程最终结算时产生歧义。

(3)承包合同履行不严格。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业主变更材料供应范围、设备材料供应或设计图纸提供滞后,以及延期支付工程款等影响费用与工期的情况时,施工企业未及时以书面形式按承包合同通用条款规定程序报告甲方,而是在项目竣工结算或出现严重亏损时,才被动地向甲方提出费用补偿要求,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4)施工图预算编制滞后。有的项目工程进度已经过半,施工图预算尚未编制,影响工程管理,不利于成本控制,且容易造成结算被动等等。

建议:一是严格依照分包工程招投标管理相关规定对工程进行分包,通过竞争性招投标达到项目控制的目的,规避项目经营风险;二是及时签订分包合同,合同条款应充分体现规范性、效益性和风险控制原则;三是以合同条款的形式规范各类合同的变更与履行;四是通过编制结算资料及时发现费用与成本控制的问题,动态管理及控制项目费用和成本。

3.工程技术管理审计。主要审查项目技术部门是否按工程项目,分单项工程或承包合同建立工程管理月报制度,其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工程进度、分包管理、人力资源、大型机具、费用管理与成本控制、质量与HSE管理、下月工作重点与存在问题等,各管理环节是否明晰、可控。相关基础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材料代用、现场签证、会议纪要;材料预算、工程验收和工程交工资料等管理台账是否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工作在满足工程施工的同时,是否满足工程结算与成本控制的要求。

对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来说,往往侧重于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忽视基础工作与项目核算管理,就项目管理而言二者不可偏废。目前由于诸多原因,工程技术管理审计仍是企业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

4.物资供应管理审计。从物资供应管理基础台账入手,审查各类材料采购、调拨、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发放、盘点、现场余废料处理等环节管理的合规性、规范性与效益性。重点检查以下方面:

(1)供应部门对于主要材料是否按单项工程、依据材料计划分供应方式与材料类别,建立材料供应综合平衡台账作为一级台账;根据材料出入库情况分领料单位建立材料明细账作为二级台账,并通过两级台账综合反映各类主材的动态供应管理情况。

(2)对于辅助材料是否依据材料预算或采购计划,按单项工程、分材料类别建立采购供应一级台账,依据出入库原始凭证分领料单位建立材料供应明细账。

近年来审计中发现,项目供应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的项目基础管理台账不健全欠规范,各类材料出入库未严格按单项工程建账管理,有的各级材料供应管理台账之间缺乏明晰的钩稽关系,材料明细账登录不及时,有的原始凭证未按单项工程分材料类别编制顺序号和按月装订等等,造成数据失真,给成本核算与材料核销带来困难。

建议:项目物资供应部门应按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分单项工程或承包合同,按供应方式与材料类别、分领料单位,通过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台账对物资供应管理实行动态控制,使物资供应管理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同时,满足成本核算、材料核销和工程结算的要求。

5.财务核算审计应按国家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此不赘述。

二、几点体会和建议

1.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企业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从人员配备、办公条件到审计工作计划的制定,企业主管领导亲自过问和审核,对审计事项、审计结果、后续审计和执行决定,给予亲自批示和关注,是审计职能有效发挥和审计成果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保证。

2.加强审计队伍管理,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和具有高度职业素养与相应执业能力的审计队伍,是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关键。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部门的人员配备要符合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应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好学敬业、克己奉公;对审计人员的管理要职责明确、目标具体、考核规范。

3.为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对一般项目重点审计,特殊项目全面审计。为促进项目规范管理,保证审计覆盖面,对一般项目进行正常审计时可以在财务收支、经营预算、材料供应管理的规范性与效益性检查方面为主要审计方向,重点对结算收入与成本控制的措施与效果进行审计;对项目管理问题较多或经营与效益风险较大的项目在开展项目专项审计时,应对项目组织和相关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实施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在依据翔实的数据和客观情况得出审计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对风险较大或管理薄弱的项目应尽可能进行前瞻性审计,及时提示风险、制定措施。

4.加强与规范后续审计。项目审计要讲求实效,整改措施要落到实处。审计不但要通报发现的问题还应表彰先进和推广经验,这就要求审计发现的问题不仅准确还要切中项目管理的要害,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问题整改应规定时限、责任到人,并将整改情况归入审计档案。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一是要高度重视人才选拔机制的建设,二是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而监督和促进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和不断完善,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施工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强化项目管理系统审计,切实发挥工程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是施工企业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管理、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在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一环,而基础管理审计与前瞻性审计应成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法律出版社,2012

[3]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编.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438)

(责编:纪毅)

推荐访问:着力点 施工企业 内部审计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