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中国散文(续9)】

  第三章南北朝文

  

  南北朝时,在文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字句整齐、音韵铿锵,对仗工切和大量使用典故的骈文取散文而代之。骈文的兴起与散文的辞赋化有密切关系。散文的辞赋化在秦汉时代已经开始,到了魏晋愈为明显,然而最典型的骈文却出现在齐梁时代。骈文加强了文章的辞藻华丽和音节和谐;一些抒情、写景的骈文也具有浓厚的诗意,取得了较散文更能够感染读者的效果。南北朝人在文的方面的贡献,则在于说理文的益趋严密和小品文的出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属河南)人。他根据前人的撰述,写成《后汉书》,包括10纪、10志、80列传,合为约百篇,后梁代刘昭做了增补。

  其中,《班超传》是《后汉书》中写得有声有色的一篇。

  班超在东汉初年出使西域,在那里住了31年,靠他的胆量和机智,建立了卓越的功绩。

  《班超传》详细而生动的记述了班超立功西域的事迹。

  文章以简括的文字总述班超的出身和为人,又投笔兴叹,生动地叙述班超为官佣书时二事,为全传中立功西域作了伏笔。

  接着极有生气地叙述了班超的机智和果敢,以及善于团结内部,布置进攻等等。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比喻不冒险不能成大功。又叙述了班超受命再往西域,不动声色,纯用智取,获取成功。出使于寊与鄯善,所叙的事情不同,文笔亦多变化。

  《张衡传》则为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立传。

  文章叙述了张衡的操守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张衡的《二京赋》《四愁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重点详尽叙述了他所制造的候风地动仪的机构和作用,——他在公元132年就造出了地动仪,比欧洲科学家创造的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

  文章评价了张衡所处的时世和他在政治上、学术上的贡献,——象张衡这样在文学和科学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在世界史中也是罕见的。

  

  《芜城赋》

  

  作者鲍照,字明远,南朝宋东海(今属江苏)人,杰出诗人。

  鲍照曾在大明三、四年间客居江北,在广陵城被毁之后,见到废墟上的荒凉景象,写下了表示万分慷慨的《芜城赋》。

  广陵城,宋竟陵王刘诞在那里建了宫室,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第内精甲、利器,莫非上品。刘诞后被弹劾,据广陵反抗,终被杀死。广陵城亦为荒芜之城。

  《芜城赋》先写广陵地势的雄伟壮阔,后极写广陵昔日之盛,使写盛衰有着落,又反衬下文的凋敝景象。

  全力铺叙广陵今日之衰:繁华湮没,满目荒芜,不胜今昔之感。

  最后,以歌作结,愁思幽眇,余痛不尽。

  

  《登大雷岸与妹书》:

  

  《登大雷岸与妹书》也是被历来评论者称赏的名篇。

  这是一封作者在赴江州任所时,途中写给他妹妹鲍令晖的家书。

  书信用瑰丽奇崛的笔调,摹绘了旅途的景物。体物写貌,力求巧似,很能生动地传达出山川的神态,有人甚至认为大画家李思训的图画也略逊一筹。

  如描写庐山: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连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

  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綵,赫色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

  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如描写长江怒涛奔腾,颇有气势:

  

  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濎振沓。弱

  草朱靡,洪涟陇蹙。散涣长惊,电透箭疾。

  

  如描写旅途的凄苦:

  

  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笔下所绘,自成一格。

  

  《庐山记》

  

  作者释慧远,僧人。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平原一带)人。曾移居庐山。

  所著《庐山记》后世传诵。

  

  山在江州浔阳南,南滨宫亭,北对九江。九江之南为小江,山去小江三十余里。

  左挟彭蠡,右傍通州,引三江之流而据其会。《山海经》云: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

  彭泽西。一曰天子障,彭泽也。山在其西,故旧语以所滨为彭蠡。有匡续先生者,

  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其下。或云:续受道于仙人,而适游其岩,遂托室

  岩岫,即岩成馆。故时人感其所止为神仙之庐而名焉。

  其山大岭,凡有七重,园基周回,垂五百里,风雨之所摅,江山之所带,高岩

  仄宇,峭壁万寻,幽岫穿崖。人兽两绝。天将雨,则有白气先抟,而缨络于山岭下;

  及至触石吐云,则倏忽而集。或大风振岩,逸响动谷,群籁竞奏,其声骇人。此其

  化不可测者矣。。。。。。

  

  山川风物,见僧人笔底,自是一番幽趣;直接影响此后的山水诸记。

  

  《北山移文》

  

  作者孔稚圭,字得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史称其风韵清疏,好文咏。移,文体,相当于如今的政府公告。北山,指钟山,因在齐都建康之北而名。

  六朝骈文中,其《北山移文》是最为人传诵的作品之一。

  文章尖锐地讽刺了假隐士周顒的丑态,前写周顒的假清高:

  

  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务光

  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接着一转: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行弛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

  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后半篇更通过幻想,写出了草木山石对这位假隐士的愤怒,连这些无知的事物也要阻挡这伪君子再来山中,表现了作者对他轻蔑与反感。

  

  《别赋》

  

  作者江淹。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恨赋》和《别赋》。这两篇抒情短赋都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就社会上各式各样人物的愁恨与离情别绪加以描绘,写出各类人物的特色,同时,他们的身上又贯穿着失意文人的情绪,容易引起失意者的共鸣。

  而《别赋》最突出的长处是借环境的描写来刻画各类人物的心理:

  如写行子: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

  逶迟于山侧。櫂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如写居者: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

  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惊。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这些都是很生动的文字,尤其象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等名句,抒情意味极浓,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南北朝的宋朝彭城(江苏徐州)人。以《世说新语》流传后世。

  《世说新语》共三卷,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逸闻轶事。它非常奇特。有人把它归于小说,而一些散文选本也选它的篇什。总的说来,这些故事写得精炼,生动,文字朴实自然。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使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

  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不足70字,就描写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曹操的英雄气度,不言自明;匈奴使臣的敏锐眼光,曹操狡猾狠毒的奸雄性格,呼之欲出。

  据说,后来戏剧舞台上,曹操的花脸就来源于此,可见《世说新语》的影响之深至广。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

  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

  友也。

  

  寥寥数语,管宁、华歆异样性情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中亦间有风景描绘,如,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

  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

  难为怀。

  

  精炼的描绘,可谓山水小品。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字叔庠,梁朝吴兴固鄣(今浙江安吉)人。好学,有俊才;文章清拔有古气。有人仿效他的文章,称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及《与顾章书》是有名的小品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起始总说富阳到桐庐的山水之美,然后分别描写异水与奇山,特别是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以及这些景物之吸引人心。

  这篇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仅140余字,把富春江一带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让人悠然神往,仿佛置身在奇山异水之间。写景寄兴,流美幽深。

  人们读《与朱元思书》大多读出她的美文如画,而有人则能够读出其中的人生况味。

  作家雪小禅说:

  人世迢迢,大多时刻我们活得太修边幅,过于严谨而刻板,为了各式各样的名目或虚荣心,担着太多负重。吴均不被贬,风烟俱净这种句子也写不出来,世道幽微,已经放下,看穿看透,方可任意东西。

  自然山水能够净化心灵。

  最低档次,乘车睡觉,登山看庙;中等层次,看花看树,爽心悦目;最高境界,面对自然,心存感激,心生敬畏。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鸢,一种猛禽,形状与鹰相似。戾,至。经纶,筹画,治理。窥,看。反,同返,归去。

  一心想学鸢鸟乘风凌云的人,面对雄奇的峰峦,他们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欲念也会平息下去;为各种繁重事务而操劳的人,看到幽深的山谷,也会依恋不舍而忘掉回家。

  到大自然中去吧。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我们读古人散文,不应当浮光掠影,仅仅满足于欣赏词句的优美,技法的精巧,而是应该品出文字后面的东西,领悟作者所抵达的境界。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

  含云,深谷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茸

  宇其上。幸富菊花,偏绕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者所乐,岂徒语哉!

  

  简洁省净,清新明快,篇无余句,句无余字,于骈俪文中,毫无冗繁之病(郭预衡语)

  

  《与陈伯之书》

  

  作者丘迟。

  《与陈伯之书》在当时是骈文中较杰出的作品。信尖锐地指斥陈伯之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的行径,义正词严地晓以民族大义;又从陈伯之个人的安危来打动他。其中: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

  抚弦登陴岂不怆桹!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

  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命意造语,新颖别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曾任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等官。一生好学好问,著有《水经注》40卷,《本志》13篇等。

  《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学著作,是郦道元为汉代桑钦(有争议)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注》是南北朝骈文盛行时,出现的不可多得的散文著作,历来人们对它颇有好评;写景的文字被推崇为游记文的开创者,影响很深广,李白、柳宗元的描写山水的作品,和它都有血缘关系。

  下面是《江水注》中关于三峡的描写:

  

  自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

  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沂阻绝,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履引凄异,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

  

  沿,顺流而下,泝,逆流而上。素湍,白色的急流。绝巘,人迹不到的山岩。

  如此生动的描写,一幅壮丽的河山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油然产生向往三峡奇景的情绪。

  下面是记三峡中的黄牛滩: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有石色如人

  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

  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

  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沈归愚说:四语中写尽纡回沿溯之苦。

  傅庚生说:盖情至于真,脱口便成隽语也。

  郦道元的笔下也刻画了一些小的河流或湖泊的幽静、妩媚的景色。

  如描写阳城渚:

  

  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至若娈婉丱童及弱年崽

  子,或单舟采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绿水。掇拾者不言疲,谣咏者自流响,于时行旅过嘱,亦有慰于羁望矣。

  

  书中还记述了一些小故事,如:

  

  胡马感北风之思,遂顿羁绝绊,骧首而驰,晨发京城,食至敦煌北塞外,鸣而

  去。。。。。。今晋昌郡南及广武马蹄谷般石上马迹,若践泥中,有自然之形,故其

  俗号曰天马径。

  

  寥寥数语,良马形象呼之欲出。

  清人刘熙载评说: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野?

  所言中的。

  

  《洛阳伽蓝记》

  

  作者杨衒之,北魏北平人。曾做过抚军府司马。

  伽蓝,梵语,即佛寺。《洛阳伽蓝记》自然是记述北魏盛时洛阳佛寺建筑的弘壮侈丽。书中竭力渲染这些建筑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有力地反映了当时富贵人侵夺百姓财物用于奉佛求福的祸国殃民的实况。

  描绘处常常有一些动人的文字,如:

  

  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描写的永宁寺,让人感到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

  

  寺西有园,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禅房一所,内置祗洹精舍,

  形制虽小,巧构难加。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

  想同严谷。静行之僧,绳坐其内,餐风服道,结跏数息。

  

  描写了景林内的果园和园中禅房的幽静。

  写到贵族聚居的寿丘里时,记述河间王拓跋琛的言行,生动地刻画出其丑恶嘴脸:

  

  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紩头狐掖,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

  王,不为华侈?

  

  这部书文笔秾丽秀逸,堪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媲美。

  

  《哀江南赋》

  

  作者庾信,字子山,北周南阳新野人。辞赋名家,其代表作是《哀江南赋》。

  庾信在梁朝做官,出使西魏,被留在长安,不得南返。不久西魏攻破江陵,杀了梁元帝,并大肆掳掠。庾信自伤身世,眷怀故国,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

  哀江南取自屈原《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庾信自招其魂,并借以寄托怀念故国、人民的缅邈哀思。

  此赋以个人的遭遇为线索,叙述梁朝亡国的惨痛和人民遭受的灾难。

  

  冤霜夏零,愤泉秋沸。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竹之泪。水毒秦泾,山高赵陉,

  十年五年,长亭短亭。饿随蛰燕,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是瓦解冰

  泮,风飞电散,浑然千里,缁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之陆机,见

  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

  

  西魏军队的残暴,人民背井离乡、跋涉山川的痛苦,跃然纸上。诗人内心的悲愤通过这惨酷的现实抒发出来,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

  在赋前,另有一篇序,,以抒情为主,简略交待了写作此赋的背景、缘起和内容。与赋形成整体,均达到了文质兼美的境界,被视为无韵的抒情诗,广泛传诵。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返。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萧。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

  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

  固其宜矣。

  

  履,踏上,陷入。槎,竹木排。陆士衡,即陆机,张平子,即张衡,均为写赋大家。陋,以之为陋,鄙薄之意。

  文章苍凉沉郁,诚挚感人;典故虽多,仍为一往情深之作。

  其《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亦脍炙人口。

  做为一代辞赋名家,庾信熟练地掌握了辞赋的写作方法,尽管也用典很多,却能够错综变化,灵活自如。他的作品风格,既有南朝的秀丽细腻,又有北朝的豪迈慷慨。杜甫如此称赞: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文学创作在南北朝时期进入自觉的时代,而文学批评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锺荣的《诗品》。特别是《文心雕龙》,不但阐述了创作的方法,也探讨了文学发展的历史,并且已经把文学兴衰与政治联系起来。《文心雕龙》对后世影响巨大。佛经翻译在中国的文学体裁方面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并极大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同时,文学创作的积累,文体的日益多样化,诗、文的选本也应运而生,至今完好地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当推梁代萧统(昭明太子)编纂的《文选》。这些相应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隋代立国很短,文学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与特色;隋代的文章,基本上是沿袭南北朝的骈体文,没有发展。祖君彦的《为李密檄洛州文》较为著名。其中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是久为传诵的名句。但这只是寥若晨星。

  (待续)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中国 散文 中国散文经典 散文《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