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标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中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也因此开始被应用到教育心理学中,提高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质量。鉴于此,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关 键 词]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教育心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104-02

现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心理学的教学需要,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则由于其独有的优势开始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心理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把控,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解,并借此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调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在教育心理学中将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就成为当前我国所有有识之士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多种主题任务,并以主题任务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其中,主题任务并不仅仅局限于和教材内容相关的任务,同时还可以涉及一些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完成主题任务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锻炼自身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也有效巩固了学习的知识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现今,我国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认知不足。许多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虽然学生很快就能学会课程知识点,但是在课程教学过后学生很快就会忘掉相关知识点;(2)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和评价非常单一,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忽略了知识提升技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过于注重最终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评价非常片面,缺乏足够的针对性以及个性化[1];(3)任务驱动扩大化,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过度使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不管是什么教学内容,一律采用任务型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任务和实际出现严重差异性的情况发生,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最终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均不理想的情况发生。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一)在階段性任务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给我国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标准,使得我国教师的教学工作难度上升。要想有效体现教学成果,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一评价方式对阶段性任务进行评价。阶段性任务评价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通过该环节能够使教学任务变得更加明确,同时能够以公正、客观的角度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

学生心理认知薄弱是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缺乏足够的认知,同时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该问题有效解决。

比如在进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这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各自的性格和特点,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并向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对态度和品德相关的人物故事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态度和品德对人们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之后,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完成任务中,借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认知,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后续的阶段性任务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在整体性任务中的应用

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就是保证教学任务的实际性、教学难度的客观性以及教学过程的时间性。

其中,教学任务的实际性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压力比较大,并且对学生的心理转变要求有严格的要求标准;教学的客观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过程非常复杂,导致教育心理学的教学难度大大增加;教学过程的时间性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循序渐进,对教学时间严格控制,保证能够在教学的有效时间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此外,在进行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对教学任务、教学难度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价,通过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特征,有效地将教学成果展现出来,借此对教学任务、教学难度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评估,观察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合。任务型驱动教学模式为教育心理学教学成果检验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完成教学目标[3]。

在教育心理学中,整体性任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对有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调整,对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并为他们制订合理的心理问题预防措施。鉴于此,教育心理学老师就必须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以及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学生合理分类,结合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对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跟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此外,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心理学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对不同学生进行把控,对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重点关注[4]。

例如,在进行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学生认真思考之后,可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提问,在学生回答之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正确评价,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有效防止学生接触到一些影响学习的不良因素,同时消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在目标性任务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通过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學模式进行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这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多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将协调学生心理作为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凸显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实现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提高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按照教学目标对驱动力进行有效发掘,借此有效提高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教学成果的满意程度。

通过建立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对教学总体规划的制订工作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出发点,围绕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进行研究探索,但是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对此,可以通过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将之解决,借此有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健康疾病。

例如,在进行预防心理学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以下任务:结合自身的日常生活,对如何预防心理疾病进行研究讨论。在学生找出预防措施之后进行合理应用,有效防止学生出现心理疾病。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注意对部分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着重讲解,同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

(四)在情感培养中的应用

培养情感目标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应用,借此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认知。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任务目的,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利用体验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相应的情感进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将之升华,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情感价值观。同时有助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使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作用能够完全发挥出来。

例如,在进行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部分认知的相关概念,之后让学生思考自身的情感认知方式,最后让学生将自身的思考结构进行讨论和分享,让学生通过借鉴他人的观点,形成优势互补[5],最终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升华,借此有效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水平。

三、结束语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其越来越受到我国民众的重视。通过在教育心理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教师能够有效完成阶段性任务、整体性任务以及目标性任务。因此我国教育心理学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有效保证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作用能够完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高婷.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8(4):180-181.

[2]任倩.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34.

[3]田丽丽.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127-129.

[4]吕凤军,王美红.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9):213.

[5]陈燕,秦爱民,吴静祎.当代教育心理学习风格理论和模型[J].内蒙古师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38-40.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学 驱动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