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问题探讨

[摘要]新疆综合大学需要培养符合边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人才的培养要主动适应新疆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疆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应该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使本地区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能够自主培养,以适应新疆地区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

[关键词]人才培养 模式 分析

研究的背景

新疆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发展速度仍然慢于东部发达地区,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加速新疆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对本地区的基础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区分不同地区、科类的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所处层次上办出特色”。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综合大学相对东、中部综合大学在本科教育上存在着基础差、底子薄、生源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新疆综合大学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水平化及人才的市场化的要求,如何在竞争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本科人才,是新疆综合大学面临的紧迫课题。

新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1998年的8%提高到2005年的18.1%,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大中专院校31所,有11所高校设置了本科专业,而属于综合性大学有2所(即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本研究针对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力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有所突破,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疆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新疆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

新疆综合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随着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调整而制定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疆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人才”;石河子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多类型、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新疆综合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设计,首先是反映国家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其次是体现新疆综合大学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多样性需要而设计的各种人才培养规格,因此,新疆综合大学人才培养规格设计的原则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规格。

新疆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依据新疆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吸收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新疆大学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和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新疆和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石河子大学以“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基础,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和综合培养的原则,按照“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上水平、出精品、办特色”的意识,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处理好人才的通与专、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和造就具有远大理想和良好品质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3,专业设置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目录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份基本性文件。它规定专业的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是设置、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授予学位,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基本指导性文件。

新疆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74个本科专业。

石河子大学现有6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等10个学科门类。

4,人才培养方案

新疆大学采用模块结合的方式,构建多规格、多模块的人才培养框架。培养方案的基本模块由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组)、跨专业选修课程(组)、集中实践教学五大模块组成。专业(专业方向)选修课群中包含专业(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专业(专业方向)任选课两个部分。

石河子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施行前期按大类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X+Y+Z+W人才培养模式(注:x--公共基础,y--专业基础,z--专业。W--实践)。前两年按学科、专业大类打通课程设置,主要安排学校公共课、基础课和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课,后两年主要安排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类课程贯穿于整个学程之中。

5,人才培养途径

新疆大学在落实“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教学发展思路上,体现培养方案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了大众化教育形势下学校面向就业市场的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框架:一是作为民族区域高校,就业率保持在较充分的水平;二是立足地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与服务新型工业化建设,就业后做出好的工作业绩;三是一部分高层次人才可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和领军人物。而其办学特色为: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实践中,逐步建构起以“梯田模式”具有区域特色的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石河子大学人才培养途径,遵循“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原则,强化应用能力,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一方面发挥综合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加强通识性教育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和本科生全面素质培养。针对本科生全面素质培养中的课外教育部分,制定了课外学习教育计划。课内教学和课外延伸教学及课外教育相结合。

新疆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1,存在的问题

其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符合问题。

高等学校现行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

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从现阶段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看,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才能;具有开放的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国际交往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的综合型人才。目前的培养目标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对所学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而难以形成关于客观世界的整体观念。

其二,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问题。

表现在培养出的人才能力不足,既表现为传统意义上的实践能力不足,又表现为创造能力不足;素质有欠缺,大学生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或其中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尤其引起社会关注的是,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而不具备相当的文化底蕴,势必阻碍学生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也影响创造能力的提升,还不可避免地抑制了学生广泛涉猎多科知识的动机。

其三,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对接问题。

主要表现在,部分专业面不够宽,与国际公认标准接轨的“大教育”体系还相差许多;专业方向与市场的联系不紧密,看到了“宽”的一面,没有看到“窄”的一面。缺乏对人才市场的敏锐洞察,专业方向设计不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灵活,学生还缺乏专业发展上的自主选择机会,一是表现在复合型专业(即双学士专业)、辅修专业、第二学位专业等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要求,二是部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尚不育影通过自主修学来发展;专业设置对学科发展的敏感度还比较低,跨学科专业较少。

其四,人才培养途径选择与社会环境变化的脱节问题。

表现在教学手段上,因实验教学设备不足和落后,存在着理论课教学比重大、实验课教学比重小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少数民族教学方法上,因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差距,加之使用不同语言授课,导致民汉语言学生用两个标准进入高校学习,高校也只能以两个标准考核,以两个标准毕业,而面对就业市场,毕业生却要面临同一用人标准的竞争和筛选,造成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偏低。

2,改革的思路

首先,确立办学目标,明晰办学理念。

以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育人为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以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一为本,三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树立开放办学观念,强化改革和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形成办学特色。

其次,搭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三级平台。

以地方性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一级平台,建立按学科大类进行人才培养的二级平台,形成符合新疆经济、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的三级平台。

制定出公共及基础课程、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的科学合理学时,搭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框架与课程平台。此外,制定课外学生素质教育学习计划,将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显性与隐性课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综合教育方式。

第三,形成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以“学科本位”为主线转变到以“三位一体”为主线,即应当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作为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形成专才型人才(I型人才)培养模式、通才型人才(--型人才)培养模式、通专结合型人才(T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X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要求+特色”的柔性人才培养模式、311”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双重目标型”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学。

一是实施“三个优先”、“三个改造”,优化专业结构。

优先遴选支柱产业所需的专业、学科交叉型专业、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按照“改老、扶优、拓宽、增新”的思路,从“提升传统优势专业、整合创新传统专业、重点建好新办专业”三个层次进行专业建设。努力建立专业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良性机制。

二是建立“课内外贯通、校内外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实践教学“系统性、整体性、循序性、全程性、平衡性”的特点,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探索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组与革新实践教学内容,大力提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型实验项目,不断加强与校外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深入社会实践,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建立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推荐访问:新疆 大学本科 探讨 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