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课程逐渐由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变成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文尝试梳理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不同教学模式的不同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大学生;计算机课程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点在不断的更新,而在不同区域的学生在计算机技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为了在教学中照顾到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真正做到人人进步、人人提高,我们应该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开展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开发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基本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现行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制定适合二十一世纪大学互联网课程教学的新模式,首先必须认清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涉及很多概念和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例如,教学内容更新慢,开设的课程单一,课程学习时间较短,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课程学习比较独立,与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学习联系较少等。这种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不能使学生系统和完整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时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不利于其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材和实验项目难以选择等问题。

对于该课程,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普遍反映是课堂上可以理解,但印象不深,不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网络方面的实际问题,缺少综合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学生对考试的反映是名词、概念多,理论分析和计算偏复杂。学生的总体反映是难学、实用性不强。针对互联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互联网课程的教学目标又大致可分为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3个层次,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为第一个层次,即要求学生掌握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熟练地应用各种网络资源和搜索工具,能进行简单的网络连接和设置,能解决简单的网络问题。

网络管理员目标,即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等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网站建设、网络管理与维护、各种服务器架设等工作。

网络工程师目标,即要求学生掌握网络集成、综合布线、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的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网络规划设计、网络或小区智能综合布线、网络软硬件产品的维护和开发等工作。

互联网课程应根据文科和理工科的学科特点分别确定教学目标。比如,文科的互联网课程应该以网络基本应用和网络管理员培养为目标,力争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互联网设计能力和解决基本网络问题的能力。文科学生应学习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应当以应用为目的,没有必要让学生学习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不会用的内容。

互联网教程的体系和内容理工科的互联网课程应该以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培养为目标,应在讲授网络理论和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分层讲述互联网体系的结构,着力培养学生的组网、综合布线、网络编程等能力。

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包括学生考研的知识需求;要注意课程内容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知识部分的衔接;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时可能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要有一定的理论内容,便于学生对网络知识和理论进行探讨;基本的教学模块设计中,应该考虑实验或验证的内容,以达到提高技能、巩固理论、学以致用的目的,多方面应用最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工具软件。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既有利于抽象理论的直观表达,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服务端的数据传送、域名的解析过程等内容做成动画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引导创新思维。教师在实践环节上安排Flash动画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同时,教师给学生留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学生可以分组,也可以独立完成,从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培养讨论习惯,触发创新思维。创新教育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教师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學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

参考文献:

[1]白雪,白永国,孙维福.“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中的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 (04).

[2]严耀伟,王方.互联网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蔡翠平.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梁涛(1983-)男,新疆昌吉市人,本科,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

王晓燕(1983-)女,重庆市石柱县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 混合 课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