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的成因分析

摘要: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已经制约着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制约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落实。通过文献资料法、调壹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当前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间接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论述了我国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的成因,阐明了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就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和秩序的失调。其本质是学校体育与学生个体需要以及社会需求之问的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传统体育价值观念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和秩序的失调。

关键词: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成因

体育的本质和属性告诉我们体育在育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指导思想。诚然,正如其他事业一样,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非常有局限性,不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或对体育运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然而,当一些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力量控制和解决时,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确存在一些影响深远的问题,带有明显的普遍性、复合性、变异性和潜伏性,已经制约着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制约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落实,长此下去势必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文章试析的学校体育问题基本符合社会问题的界定。由于学校体育问题冲突性不够强烈,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是马上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严格地说是间接社会问题。文章对我国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表现出的主要矛盾、产生的根源等方面进行社会学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制约人才培育过程中的不良因素,进而论述学校体育的间接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阐明控制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的重要性。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不断前进。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学校体育发展的法规、政策及其他指导性文件,查阅国内外关于学校体育和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著作及文献,查阅国内权威性报刊,了解一些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现状。

1.2 调查法

采取走访、座谈的方法,听取部分教育和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体育教师、学生对学校体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1.3 逻辑分析法

对进行访谈、讨论、座谈、走访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问题和体育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社会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不理想、不可取,因而需要社会给予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那些社会情况。”社会问题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二是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三是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四是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的定义,《人文体育一一体育演绎的文化》一书中指出:“体育社会问题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客观存在的,干扰体育文化发展,妨碍体育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影响体育社会功能发挥正常的社会作用,引起社会公众关注的,期望消除和通过社会力量解决的体育文化失衡和体育社会秩序失调现象。”体育社会问题反映出人的价值观问题,对体育的不同认知、不同目的造成了体育社会问题的存在。不过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整个社会问题大背景的前提,体育社会问题不是空穴来风的,严格地说,是社会问题的缩影,体育社会问题从本质上讲是映射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因此,解决体育社会问题必须有宏观的概念。

2.2 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的理论探究

在诸多体育社会问题中,很少有人提及学校体育存在的社会问题,难道学校体育就不存在社会问题或学校体育的社会问题不够严峻吗?我们承认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不像有些社会问题那样具有强烈的冲突性,但是不等于说没有社会问题。众所周知,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育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地方,体育的本质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体育具有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技能性、娱乐性、社会性等属性”。体育的本质和属性告诉我们体育在育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指导思想。诚然,正如其他事业一样,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非常有局限性,不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或对体育运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这样的问题是不能称为社会问题的。然而,当一些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力量控制和解决时,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确存在一些影响深远的问题,带有明显的普遍性、复合性、变异性和潜伏性,已经制约着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制约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落实,长此下去势必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学校体育问题基本符合社会问题的界定,由于学校体育问题冲突性不够强烈,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是马上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严格地说学校体育问题是间接社会问题。学校体育的间接社会问题就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和秩序的失调,其本质是学校体育与学生个体需要以及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传统体育价值观念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和秩序的失调。

2.3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中的主要间接社会问题分析

2.3.1 体育教学的问题

学生需要体育是因为体育具有健身、健心、促进社会化的功能,社会需要通过体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来促进社会发展。曾经有人做的一个调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们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个事实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出问题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属性是体育健身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活动。随着体育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提高了,学生渴望在体育课堂中学到自己喜好及风行社会的体育知识。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的多是失望。此外,学生体质下降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学校体育教学的问题。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经过发展,虽说成绩显著,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个体需要以及社会需求,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同提高人类素质的要求和体育运动发展尚存在着差距。表现为:“1)学习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要求,体育教育内容少且重复,资源浪费严重}2)体育教育思想不明确,体育考核达不到为教育目标服务的目的;3)高校体育的高级层次低级水平现象;4)高校体育管理制度陈旧,缺乏激励机制。”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大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由于各级管理人员及教师缺乏改革理论基础和具体指导,依然存在:“1)体育教学目标单一化;2)体育教学内容竞技化;3)体育教学过程技术化;4)教学评价无差异化。”

2.3.2 学校体育场地问题

学校体育场地匮乏问题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中始终表现得比较突出,已经有很多专家做过调查和分析,这一

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2005年11月14日,山西省沁源县二中21名学生早晨在公路上跑操时被撞身亡这一特大交通事故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学校体育场地匮乏问题的关注。其实,学校体育场地紧张是个老问题,像沁源二中那样,学校老师带着学生在马路上跑操的情况,在全国各地比较普遍。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全国人均运动场地仅1.03平方米。上海市人均拥有体育场地1.71平方米。重庆市人均运动场地只有0.51平方米,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人均体育场地也仅1平方米。全国小学、普通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不高,尤其是小学,仅仅过半。

我国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一直非常重视,然而,直接影响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的是体育经费投入,就中国国情来说,解决体育经费仍需以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的支撑为主体。

2.3.3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教育的问题

回顾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近二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诸如学训矛盾、训练条件滞后、文化课学习名存实亡等,这些问题无不说明大学生运动员的教育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运动员选择高校的目的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是为了通过学习知识达到个人社会化,而高校特招运动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竞技比赛为校争光。这种主观上的异同导致高校选择运动员一定是只需要高水平的,拿来马上能用的,而运动员在高校的教育问题只能放在第二位。“学训矛盾”恰恰说明运动员被高校选中就是要保证训练,就是要拿金牌,就是要为校争光,当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出现矛盾时,管理者采取措施协调矛盾。如此这般地培养能让运动员进入高校真正通过学习知识达到个人社会化吗?

2.3.4 学校体育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由此产生的经济与法律纠纷也随之增加。事故的发生不但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也给体育教师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给学生与家长造成很大的生理和精神伤害,甚至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发生了沁源车祸,上至国家,下到各省市教育部门,都下发了有关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的通知,安全成为首要问题。盐城师范学院蒋荣教授对盐城市中小学体育安全教育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中小学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安全教育问题还未足够重视;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责任感、对体育运动中预防运动伤害事故不重视、安全意识不强;相当数量的中小学学生缺乏运动卫生保健方面的常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场地条件差等等,都是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直接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主要因素。”

2.4 中国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的产生表现为学校体育各部分、各层面出现既受社会关注又需动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的发展失衡问题。那么这样解释的理论前提是:我们首先肯定了只有学校体育各部分、各层面的发展有机协调、平衡,才能保证学校体育功能的正常发挥,才能使学校体育秩序稳定。

从价值冲突理论的角度分析学校体育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不同,人们对同一问题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不同的立场、态度等等,因而在采取某种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群体间无休止的冲突。”正是由于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差异,才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上文中谈到的体育教学、体育场地、高水平运动员教育和学校体育安全等存在的问题就是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有差异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社会差异性使社会人的社会经历、社会角色和受教育程度异同,从而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经验、知识、态度甚至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致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及其他内部规律性的把握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差异。

在学校,这样的差异认识表现在管理体制、教学态度、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带有普遍性,并且在条件优劣的学校都存在。中国体育报刊曾登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一一春晖中学校长潘守理的感慨:创造重视学校体育的氛围,很难。学校体育在学校里不可能得到重视,学校场地设施除必修体育课外基本闲置。因为学校的声誉要靠排名、靠高考成绩。作为校长,要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对社会评价和家长中的信誉负责,同时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当地政府以升学率考核学校,社会也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家长更是以此来掂量学校。在小城镇和农村表现更为突出,“虽然理论上小城镇中小学校均有校长分管体育,领导每年听、看体育课,体育教学计划纳入学校总体计划,有专门机构管理体育教研室和体育活动,但目前的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使中小学领导在处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业问题上有所失衡,局部地区学校体育课以及体育活动仍不能真正摆上学校领导的议事日程,体育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农村的学生家长现在更是望子成龙,他们不让孩子“疯玩”,在他们眼里体育就是“玩”,“玩”的时间把学的时间都占用了,所以有时候家长对老师还很有意见。在农村,考学被家长们看得十分重要,对素质教育他们是不可能去理解的。

探究体育价值观念的成因,我们应该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自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形成重文德而轻武勇的教育思想,以至两千多年,我国学校教育中一般都没有军事训练或身体的锻炼,只偏重德育、智育而无视体育。清朝末年,由于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都主张西学,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并开设了体操课,但是,教师和教学设备十分缺乏,体操课的开展参差不齐,很不平衡。据郭沫若回忆:在四川成都有很多新学堂的体操课用日本教习来教,请来了很多日本教员,竟然连日本的皮匠师傅都聘请来了,聘金特别贵,体操口令都没有翻译成中文,可见当时办学人的外行,也可见中国人办事草率了。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国民党政府注重对学生进行‘党化教育’,既不重视教育,更无视体育,学校体育被视为学校的‘小四门课’之一,可有可无。很多学校只注意训练少数选手去夺锦标,作为学校荣誉和招生的宣传工具。学校体育的好坏,要看校长是否重视,全靠体育教师的热情和努力。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备很差,大多不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材组织教学,体育课放任自由,纪律松懈,被讥为‘放羊式’教学。”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体育违背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机关、学校、工矿、农村推行“劳卫制”、等级运动员突击达标活动,损害了学生身体健康,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冲击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不但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使得本来就不够完善的学校体育发展更为混乱。

今天,学校体育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曲折道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各种学校体育改革思想、方案、计划、成果不断涌现。然而,体育价值观念在很多国人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继承了重文轻武的思想,从近代学校体育传播中由于忽视师资培训而固化了国人心目中对体育教师不屑的第一印象,从对国外体育教学的一知半解和简单嫁接中形成了对体育单一、粗犷的理解。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这种局面造就了令人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学校体育的社会问题出现了。

落后的体育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教育方针,最终影响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人是需要体育的,体育能给人们带来健身、健心和促进社会化的功效,否则,体育不可能在当今社会成为热点文化,更不可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社会也是越来越青睐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人,体育在当今社会在促进人的社会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卓越的。当我们培养出体质状况不如前一代的“人才”走上社会时。当我们将不懂体育运动的“人才”推向社会时。难道就不会成为社会问题吗?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说:“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

3、结论与建议

1)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一些制约着合格人才培养和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问题,制约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落实,长此下去势必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学校体育问题基本符合社会问题的界定,由于学校体育问题冲突性不够强烈,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是马上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严格地说学校体育问题是间接社会问题。

2)学校体育的间接社会问题就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和秩序的失调。其本质是学校体育与学生个体需要以及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传统体育价值观念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和秩序的失调。

3)较为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场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教育和学校体育安全等方面,这些问题影响了人类素质提高、人的社会化进程、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前进。

4)控制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的关键是改变长期历史积淀而固化在国人头脑中的体育价值观念。

推荐访问:社会问题 成因 当前我国 学校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