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与“始终”的比较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内容摘要:明确时间副词“一直”和“始终”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系统总结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也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本文旨在总结前人对“一直”和“始终”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其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上的异同点,尝试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一直 始终 语义 句法 语用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汉语近义词教学无法回避近义时间副词的区分这一重难点问题。因此,明确区分不同时间副词,不仅有助于系统总结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也有助于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和参考,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避免学生产生偏误。

基于此,本文尝试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时间副词中的近义词“一直”和“始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以求为现代汉语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做贡献。

一.前人研究综述

纵观前人研究成果,学界对“一直”和“始终”这两个词分别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多,但对“一直”和“始终”进行比较的成果并不常见。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时间副词“一直”的解释为: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始终”表示动作持续性含义,经常用于否定性含义,“一直”与“始终”能够替换。丁树生先生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一直”只有副词词性,表示动作的不间断及持续性;“始终”不仅具有副词性,还具有名词性。副词词性的“始终”也表示动作的持续性含义,与“一直”的含义相对。实际上,二者的替换是存在一定条件的。本文选择了三本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词典,将二者的解释整理对比如下:

就相关文献来看,张娟(2010)、刘璐(2015)、张苗苗(2013)都是直接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的,他们认为二者的语义和用法存在差别。孙欣的(2016)和李小亚(2016)都是以服务对外汉语教学为目的,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上述文献的研究角度不同,且尚未达成一致看法。因此,本文将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层面出发进行整理和讨论。

二.语义层面

(一)时间义与空间义

“一直”和“始终”都可以表示某种行为或状态在某段时间中保持不变的现象,具有时间上的语义特征。但“一直”具备空间上的持续性,“始终”不具备。如:

(1)一直往前走,你就能看到西餐厅。

这里的“一直”不能替换为“始终”,因为“往前走”包含了空间上的移动,“始终”不具备空间上的持续性。

(二)长时义与短时义

不论被修饰的词语表示的是行为还是状态,持续时间是长时还是短时,“一直”和“始终”都可以充当修饰成分,它们均具有“长时义”和“短时义”。如:

(1)演艺圈一直是一个不平静的世界。

(2)在这五分钟里,他一直半闭着眼睛。

(3)人的血液在全身始终沿着一定的管道流动。

(4)他在三分钟的会见中始终没有坐下。

例(1)和(3)均表示的是“长时义”,例(2)和(4)均表示的是“短时义”。

(三)静态义与动态义

“一直”和“始终”可以都用于表示静态义或动态义的句子中,因此,它们都可以体现静态义和动态义。如:

(1)我给妈妈打电话的时间一直很固定。

(2)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股神奇的泉水。

(3)中国始终认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至关重要。

(4)房间钻进了一只蟋蟀,始终不停地歌唱。

(1)、(3)的“一直”和“始终”都体现了静态义。(2)、(4)的“一直”和“始终”都体现了动态义。

(四)时态义

“一直”和“始终”的时态义具有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一直”用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可以特指某段时间,也可以指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始终”指从开始到说话时,或某一段时间里,或某一事物发展的过程之中,可以指过去、现在,不可以指将来。

但本文认为,二者都可以运用于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如:

(1)我们坚信在未来,人才培养始终占改革进步动力的第一位。(将来)

(2)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的道路。(将来)

例(1)和(2)的“始终”用在了将来式,因此“一直”和“始终”都可以适用于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但(1)和(2)中的“始终”不可以直接被“一直”替换,如果想要替换,必须得在“一直”前加上“将要”等类似的时间副词。

三.句法层面

(一)句法位置

“一直”不能够出现在句首,但“始终”可以。如:

(1)始终没有改变的,是我们的信念。

(2)始终坚持以大学生为引领主体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1993年开办。

在(1)和(2)中的“始终”全部位于句首,我们尝试用“一直”将其替换,发现句子并不成立。

(二)与时态助词“着”、“了”、“过”的搭配

“一直”和“始终”所修饰的动词可以与时态助词“着、了、过”相搭配,但使用“过”的前提为该句为否定句。如:

(1)他们一直驾驶着自己的车。

(2)他始终坚持着父亲处世的原则。

我们可将其解释为时态助词“着”的进行义,“了”的实現义、“过”的完成义和“一直”、“始终”的动态义相容。

(三)与表示不固定时点的状语搭配

“一直”和“始终”都不能与表示固定时点的状语搭配。如:

(1)*去年清明节,我校一直/始终安排学生扫墓。

但是,“一直”可以与表示不固定时点的状语搭配,“始终”不可以。如:

(2)我校一直在清明节安排学生去扫墓。

(3)*我校始终在清明节安排学生去扫墓。

(四)与表终结点的时点成分共现

在下列语境中,表终结点的时点作补语成分。“一直”可以与这一成分共现,“始终”不可以。如:

(1)一直到八十年代后,这种情况才有所转变。

(2)开春,孩子们便趟河上学,一直到严冬。

(3)从奴隶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这个阶段叫传统农业阶段。

如果想表达事件持续发生过程或状态持续不变最终结束的时点时,常用“一直”来修饰以表时间的结束。

(五)与表过去的模糊时段成分共现

表示过去的泛时时段、模糊时段,如“过去、以前”等可以与“一直”共现,表示某一动作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且带有恒常性。但这类词不能与“始终”共现。如:

(1)在这之前,他们一直享受政府的照顾。

(2)煤炭过去一直被看作废物,现在却不是了。

上述例句中,“一直”不可以替换为“始终”。如果想用“始终”进入类似的结构中,时段成分需满足为“具体的时段”,,即“明确的有始有终”,且时间段在句子中的位置处于“始终”前。如:

(3)在这八年内,我始终/一直没有和他联系过。

(六)与变化动词共现

在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变化动词有“增加、减少、降低、提高、上升、下降”等。“一直”和“始终”可以与这类词共现,表示某种行为或状态在某段时间的渐变。这类变化动词与其动态义相容,因此可以搭配使用。如:

(1)采用了新设备后,我厂的产量一直在增加。

(2)中国文学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七)与数量短语的搭配

“一直”后的动词可以接表示时间的数量短语,但“始终”不可以。如:

(1)这个问题一直讨论了三小时。

(2)大雨一直下了三天。

上述(1)、(2)中的“一直”均不能替换为“始终”。

(八)“否定词+极小量”的使用格式

“始终”可以用于“否定词+极小量”的格式前,但“一直”不可以。如:

(1)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都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2)在这里,他始终没吃一口饭。

上述例子的“始终”都不能替换为“一直”。“一直”这类“否定词+极小量”构成的格式大多表示某种极性意义,我们可以将其视作一种“有界成分”。

四.语用层面

(一)书面语与口语

虽然二者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可以使用,但“一直”多用于口语中,“始终”多用于书面语。如:

(1)中国共产党一直/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一直/始终都喜欢你。

上述例句都成立,但(1)、(2)的表达适用于书面语体,因此“始终”显得更恰当。(3)、(4)中的口语化表达运用“始终”进行表述时书面色彩略显浓重,运用“一直”更感贴切。

(二)主观化色彩和焦点强调

从语言色彩的角度来看,“始终”更能体现说话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和评价色彩,且更凸显其强调作用。如:

(1)奇迹一直/始终没有出现。

相比之下,“一直”则更具客观描述色彩。如:

(2)在生产上她一直/始终站在群众前头。

通过例句的对比,足以表明“始终”相比“一直”更具有强调色彩和焦点色彩,“一直”所修饰的状态或动作的持续所造成的印象没有“始终”深刻。

综上,“一直”和“始终”在语义、句法和语用层面均有异同。由于语料内容有限,仍可能存在考虑不周之处。但通过对比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其的理解和使用条件。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释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娟.“一向”、“始终”、“一直”的语义和用法比较[J].科教导刊,2010(9).

[4]刘璐.“一直”、“向来”、“始终”的比较分析[J].山西青年报.2015(8).

[5]张苗苗.“一直”与“始终”的比较分析[J].学语文.2013(5).

[6]孙欣.“一直”與“始终”的对比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6(4).

[7]李小亚.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始终”、“一直”、“一向”、“一贯”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6(4).

[8]邓小宁.“一直”与“一向”的多角度分析[J].汉语学习.2002(6).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推荐访问:始终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