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续22)】 中国散文

  第八节苏辙散文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又号乐城,眉山人。三苏中的小苏,著有《乐城集》。

  古人说他的文章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

  

  《上枢密韩太尉书》:

  

  枢密,太尉,官名。韩,韩琦,神宗时任宰相,勋望极高,与范仲淹齐名,并称韩范。

  嘉佑二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应礼部试,皆中进士。同年苏辙写就此信。

  苏辙提出文者气之所形和气可以养而致的说法。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文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之气之小大;司马迁行天下,其文疎荡,颇有奇气。苏辙推崇他们二人,说自己求天下奇闻壮观,并与名人交游,以养其气。可惜惟独没有见到韩太尉。申明自己入京师非为仕禄,而是向太尉求教。

  书信本为求得达官贵人的接见,却以论文述志的姿态出现,颇显高雅脱俗。

  

  《武昌九曲亭记》:

  

  今湖北鄂城县,宋时叫武昌县,其西九曲岭有三国时孙权的遗迹——九曲亭,苏轼重行修建。苏轼谪居黄州,苏辙曾去看望他,二人相游武昌西山,留下了不少的诗篇。《武昌九曲亭记》则叙述了苏轼喜游西山及修筑九曲亭的经过,文末说: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又说: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安慰之情浓郁。

  

  《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

  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

  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著名的黄州快哉亭,由此而来;记快哉议快哉的《黄州快哉亭记》也因此而广为传诵。

  快哉出自宋玉之语,由此引出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两句泛论。张梦得在贬谪中能够自放山水之间,穷耳目之胜证明这种泛论。看似旷达之语,实则意在慰藉居官不得志的人。

  当时,其兄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苏辙亦被贬为筠州监盐酒税。与苏轼同时被贬到黄州的张梦得建了一个亭子,苏轼命名为快哉,苏辙写下此记,成就一段古代文人处于人生低潮,随遇而安的佳话。

  

  《六国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朝覆亡,给后人留下了绵绵不尽的反思。以《过秦论》的作者贾谊为代表的汉人,从实用主义出发,对秦始皇做了一无是处的评价;到了唐朝,反思的焦点逐渐由秦转向了六国,至宋,先后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问世。而苏辙亦作《六国论》,从天下之势的视角展开了论述: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

  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

  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

  韩、魏也。

  

  七雄相斗,韩、魏地位突出,这就是当时起决定作用的天下之势;秦灭六国的军事战略正是从将韩、魏连腰截断,削弱韩、魏之势开始的;六国都不能正视天下之势,以致秦得以东指而天下遍遭受其祸。

  俱往矣而痛定思痛,苏辙为成为历史陈迹的六国构想了自安之计;实际上,当时宋王朝正在遭受北方辽和西夏的威胁,苏辙发此议论,是具有针对性的。

  论文笔势一气流注,曲折尽意。

  金圣叹评说:看得透,写得快。笔如骏马下坂,云腾风卷,只为留足不住故也。

  (待续)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中国 散文 中国散文网 官网 投稿 中国散文网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