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 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 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 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 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

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

是 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有理数的运算 :带上符号进行正常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

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 0 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 0 相乘得 0。

③乘积为 1 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 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 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A 叫底数,

叫次数或指数。

混合顺序: 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例如:π =3.1415926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 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正数 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 2 个平方根; 0 的平方根为 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 A 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 X 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0 的立方根是 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 A 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单项式

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 :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 :

A^M+A^N=A^ (M+N )

A^M)^N=A^ ( MN )

( A/B )^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就是根据 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 :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

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A-B)^2=A^2-2AB+B^2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 A 除以整式 B,如果除式 B 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 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

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 :①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 0 的解称为原方程的 增根 。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

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 (不为 0)一个代数式,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 1。

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的方程叫做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 :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

ax^2+bx+c=0;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2 的方程: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 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 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 Y=0 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 图像与 X

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 (-b/2a ,4ac-b^2/4a ),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 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 所以他也有自己

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

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 X1={-b+ √

[b^2-4ac)]}/2a , X2={-b- √[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 1,再同时加上 1 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 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 a,一次项的系数为

b,常数项的系数为 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 =-b/a ,二根

之积 =c/a

也可以表示为 x1+x2=-b/a,x1x2=c/a 。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

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 ”,而

△=b2-4ac ,这里可以分为 3 种情况:

I 当△>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 2 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 2 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 当△<0 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 2 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 =,〈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 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 公共部分 ,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用坐标轴来找)。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 不像等式那样, 等号是不变的。

 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如果 A>B ,则 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

例如:如果 A>B ,则 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

推荐访问:总结材料 知识点 公式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