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作日记

小引

我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为一本书的写作激动不已。以前没有这样写过,以后大概也不会有了……持续地体验着写作的愉悦。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疲劳,有时半夜醒来,想着某一个句子,某一个段落,某一个章节,就继续写。

我曾经写了《鲁迅肖像》,从不同的写作体裁和门类,去体会他写作的动因,如果说它是“横向读本”的话,那么,现在所写的《鲁迅写作日记》就是“纵向读本”了。从1898年到1936年,以时间的顺序,把鲁迅的写作历程和日记呈现出来,从而去发现他写作的魅力以及人生的魅力。

这一百多年来,鲁迅先生无疑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一个热爱他的书的人,写这一部书的过程,是充实而幸福的。古希腊人说:“一粒麦子除非掉在地上死去,仍旧是一粒孤独的麦子,如果死了,就能结出许多子粒。”写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活的过程。

写作意味着一种再生。

第一章

未见天才痕迹的起点(1898-1909)

站在门外看鲁迅,就像看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既平凡又伟大的人。

1898年,他写《戛剑生杂记》时,只有17岁,是他流传下来最早的文章,那时真地看不出什么天才的痕迹。同年五月,他从浙江绍兴往江苏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0月,改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物铁路学堂。在异乡,为异客。他写道:“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可当至某处矣,此时直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故予有句云:日暮客愁集,烟深入语喧。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原录自周作人的《柑酒听鹂笔记》)

1899年的写作是一片空白。

1900和1901年,除了几首诗和《祭书神文》,没有什么作品了。

1902年1月27日,他从矿路学堂毕业。同年3月,赴日本留学。

1903年是他写作和发表作品较多的一年。他一边学习日语,一边从日语书籍移译了雨果的随笔《哀尘》,培伦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而值得一提的是他写的科普论文《中国地质略论》和《地质学残稿》,还创作了具有反叛思想的《斯巴达之魂》……那时可供他发表的是《浙江潮》月刊。置身日本东京的感受,既有新鲜感。又有孤独感。心潮澎湃,壮怀激烈。他的七言绝句《自题小像》,可谓那时精神的一种写照: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1904年,他从东京弘文学院结业,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选择学医了。只看到他致蒋抑厄的信,“校中功课大忙,日不得息。”而课余翻译的《世界史》、《北极探险记》、《物理新诠》,均未发表,已佚失了。

1905年,他的译文《造人术》在《女子世界》刊发,一年只留下这一篇短文而已。

1906年3月,他从仙台退学回到东京,并在《浙江潮》上发表了翻译作品《地底旅行》,写作完成了《中国矿产志》。同年,回国,奉母命与大他三岁的朱安女士结婚。这一名存实亡的婚姻,整整折磨了他二十年。从此,他对文艺的兴趣更加深了。改变人的灵魂比医治人的肉体更重要。

1907年,他译出了《红星佚史》中的16节诗,收入周作人译的小说《红星佚史》一书,同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所写的《人之历史》,刊发在《河南》12月第1号上。

1908年,他的长篇诗论《摩罗诗力说》,随笔《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还有译文《裴彖飞诗论》在《河南》月刊上发表。

1909年,在他的一生当中。是很关键的一年。他结束了七年之久的留日生活,八月归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生理和化学教员,编有生理学讲义《人生象学支》、《生理实验术要略》。在这之前,他曾致力于搜集、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尤其关注俄罗斯以及东欧被压迫民族的小说,寻找同类者的声音。回国之前在日本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便是开先河之作。

他在《序言》中说:“《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木新宗,自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不为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所在,则此虽大涛之微沤与,而性解思惟,实寓于此。中国译界,亦由是无迟莫之感矣。”

天才意味着终生的努力。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尤其在28岁以前,区别是不大的。聪明人有的是,有才华的人有的是,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就少而又少了。

一个影响了几代人的人。这就是鲁迅的意义所在罢。

第二章 过渡时期的趣味(1910-1917)

1910年,他29岁。七月,辞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职,回到故乡。九月,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生物学教员及监学。课余,在寂寞的时候。他着手搜索古籍,寻遍唐代以前小说佚文。他的《古小说钩沉》,在那时候便撒下种子了。一言可采,归魂故书。

他对地域文化感兴趣。人文地理,乡俗民风,开始整理汇编《会稽郡故书杂集》。后来借署周作人之名写了序:“书中贤俊之名。言行之迹,风土之美,多有方志所遗,舍此更不可见。”

他与许寿裳情同手足。整个1910年。遗留下来的只有他给许写的三封信。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心境:沉下心来,希望总还是有的。

1911年2月,革命党汪兆铭(精卫)、黄复生于北京谋以炸药杀聂政王载津,为巡警发现,逮汪、黄二人,处无期徒刑。3月,革命党黄兴于广州起兵攻总督衙门,军败,死72人。葬黄花岗,世称七十二烈士。刺杀、军变、起义、叛乱、议和、停战、独立……乱世出英雄。也出枭雄。10月,辛亥革命爆发,绍兴光复,他就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与许寿裳通了6封信,自抒衷肠,自发感慨。一月“与子英共事,助之往往可气,舍之又复可怜,左右思维,不知所可……越中理事难于杭州。”托其在北京找李贺诗集,除王琦注本外,别的版本。也向往与许一起聊天的日子。二月,“久不得消息,甚念甚念,假时希以书来。”惺惺相惜,心心相印。三月,“得手书如见故人,甚以为喜。……越中棘地不可居,倘得北行,意当较善乎?”人是离不开朋友的。为知者道,为知已言。四月,“倘一思将来,足以寒心……”读《恨赋》,而沉睡。活在一种无奈的境遇里,“然以饭故,不能立时绝去,思之所及,辄起叹喟。”七月,“京华人才多于鲫鱼,自不可入,仆颇欲在它处得一地位,虽远无害,有机会时,尚希代为图之。”既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方式,也是为了找到更理想的生存空间。在信中,还提到了几本书:《比较文章史》、《人性论》、《小学答问》。

写作《辛亥游录》、文言短篇小说《怀旧》。辑录、校勘了唐代刘洵的博物古籍《岭表录异》。

1912年1月1日,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应教育部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在2

推荐访问:鲁迅 写作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