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随想_随想

【导读】:在我的心田里,它已经不是一首诗,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寄托着亲友情感的载体;它,已经渗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中,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在枪林弹雨中,在战火纷飞时,毛泽东同志于戎马倥偬中挥笔填词,还有着如此浪漫的情怀。

  

  斗转星移,日升月落,传统节日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改革开放,各种为经济搭台的新造节日如雨后春笋,加上许多洋节日漂洋过海而来,并颇受追捧。于是乎,传统老节备感冷落,常常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在这个以高速为时尚的现代社会里,传统节日可能会被不少人忽略。我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基本上是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长大的,尽管外表要紧跟时尚,如上网冲浪、用伊麦尔写信等,但骨子里还是很传统的,加上还有八十高龄的慈母在世,今天这个好日子——我自然记得的。

  

  据有关记载,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朝,有了正式的名分——尽管是民间的。这以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关于重阳,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因地而异,于是就有了有登高、踏青、赏菊、饮酒等许多习俗。古今文人墨客传下来诗词,最熟悉的还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久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我的心田里,它已经不是一首诗,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寄托着亲友情感的载体;它,已经渗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中,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

  

  然而,时至今日,传统节日正日渐衰微。在许多新生代心目中,不少传统节日,似乎简化为一顿饭、两瓶酒,那些历史的、文化的、情感的因素只剩下一个遥远的模糊背影80后和90后们,他们可以在平安夜今夜无眠,可以为圣诞老人而大煲电话粥。但是,却不愿意在重阳节打一个问候电话,甚至发一条祝福短信。

  

  前几日,有长沙周南中学老师来我校交流,其中就有与我两度共事的黎老师。日月如梭,感觉更甚!想当年,他们夫妇携手远赴长沙,仿佛还是昨日,不经意间,已经10年有余,她的女儿今年已经考入武汉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战友久别重逢,自然十分高兴,于是在校园里合影留念,一切尽在不言中。

  

  但愿我们的发展,不是以牺牲传统为代价,因为,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啊!

【责任编辑:月华】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重阳节 随想 重阳节来历 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