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秋天]秋天走进了哪里

  走进秋天,我会静下心来,独自到野外去散步,或远眺,或近看,或沉思,或自言自语,与秋为伴,默默沟通,细细品味秋的到来,秋的飘香、秋的成熟、秋的收获。    秋天这个季节,按阴历而分是七八九月,照节气则以立秋为分水岭,于是有时是六月秋,有时又是七月秋,但不管是六月七月,都隔不得很久,这也是历法的科学性,因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变,渐向渐成,才得万物之造化。    要说对秋的领会,还是民间最深:交秋三日,退凉三尺。交秋太阳,顺秋雨,单说这交和顺字,多是传递与接受的意思,一左一右,既带有阳的性质,又带有阴的性质,阴阳协调方为正气,要是气候异常,阴不阴阳不阳,那就叫阴阳不明。譬如,有关秋老虎的说法,民间认为交秋必须出太阳,而顺秋必须落雨,不然就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秋天干旱,阳盛阴衰,庄稼枯萎,黄熟不正;若是顺秋,风云际会,晴雨交注,果实正黄,饱满丰盈,喜上眉梢,所以民间有六月秋得半收,七月秋得全收的总结,这也是江南农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所品出来的经验,不但有颜色的好坏,还更有质量的轻重。    走进七月,红红火火,倒显炽烈的本性,更有高温后的凉爽,难怪常言道:夏日回落,秋高气爽。立秋以后,夏秋交织,有送有迎,中午暑热,早晚凉快,若是出去走走,聆听稻穗奔放,秋蝉晚唱,曲引清波,夜来人静花亦香,格外舒畅。    七月喜气,民间甚浓,那就是烧月半,俗称中元之期,重在一个烧字,时间从七月初三到十三日,但也有延长到七月十五日的,人们除了庆祝五谷丰登的同时,也祭祀已故的亲人,给他们化去一些纸钱,让阴阳两个世界共同分享喜悦。传说在这个节日里,已故亲人要带着所有的收获,于十三日早上去赶终阳大会,凭各自收到钱的多少来论在世亲人的秋收份量,所以民间特别重视这个节日。    走进八月,看江南水乡,男女老少,背篼箩筐,一路欢腾,自敲自跳,哼着《江南吟》:正月寒梅傲风格,二月枝枝出新裁,三月春耕四处忙,四月小麦顺风浪八月桂花遍地香,九月石榴泛红光,四处鱼儿竞稻仓品其味,赏其心,江南美景,稻香鱼肥,处处是农人的勤劳与智慧。    但看江南之秋,还忆江南之春,春风复苏,梨花带雨,俨然飘落在早出晚归的路上,回首春风,美梦故然,如似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秋去春来,暂得于己,怡然自足,诗中胜情,岂不痛哉!    正熟之秋,更有中秋,民间习惯中秋节推豆腐,所以秋是白色的、细嫩的、清爽的,自显淡泊与清高,诸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若还其中,平分秋色,与人共享,将豆腐挑到市上卖,秋又变为绿色的心情,常言说:一颗豆子圆又圆,推成豆腐卖成钱,人人说我生意小,小小生意赚大钱。天下一秋,你收我收,佳节圆满,中秋月明。    走进九月,寒露霜降,过熟老秋,菊花潋滟,看似无春甚有春。《易经》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震巽木为一气,天下兴春;庚辛申酉,敛煞万物,自成春夏的合订本。    在四时季节中,春秋最为平和气清,可谓慈爱柔顺的季节,所以自古艺术家们写春必作秋,画梅还念菊,若是有春无秋,等于有种无收,春春秋秋,才是全收,难怪白居易甚而多情,写了江南的春天,还念江南之秋美,再作《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回首时光,春去秋老,今日能来,再日何时,恋恋不忘,还望后来有机会。    人生各志,天涯与路。秋风瑟瑟,碧水蓝蓝。曾经独高处,有感而《秋》:极目远眺自高远,和风一行万里天;竹简灯光寒意过,明月秋风又一年。诗歌疏桐,傲菊霜花,然自犹想《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倒含诗人有意,独出心裁,雨露山间,秋收满明月,王维最能收。    仰观碧云天,深感黄叶地,晚秋高远,民间品秋更喜欢重阳节,重阳是打糍粑,糍粑更代表圆满,更含人心的思念,谁又不想那不得不远去的春天,谁又能放下那不得不离开的亲人与朋友?重九临高,手持糍粑,寄予明月,更有王维的孤独,终就是遍插茱萸少一人。路漫漫,修长远,余身往前走,便现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倒更喜欢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走进秋天,绿水流愁,天涯茫茫,然自归望,唯举杯消散秋风,秋意无人领,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斜睨酒杯,酒尽秋深,好梦犹自睡!  赞                          (散文编辑:可儿)

推荐访问:秋天 走进 走进秋天300字 走进秋天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