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饭吧》在哪看 [今天,你们回家吃饭了吗?]

  今天,你们回家吃饭了吗?

  

  小时候最喜欢吃红烧肉。那时候父亲一个人工作,收入低,家里四个兄弟,都是在长身体的年龄。那时候所有的食品基本上都要凭票购买,一个月的肉票都是托关系买的肥肉来炼油,很难吃到肉的。记得那时候只有一家工农兵食堂,在如今的一幼附近,每个月父亲都会带着全家去那里吃一次饭。一份红烧肉,基本上都是肥肉和油,一份素菜,全家六个人一人一份米饭,母亲把肉均匀分配好,加一勺油,油乎乎的吃下去。那时候觉得这是最好吃的饭了,以致每个月都盼望着父亲发工资的日子,想着又可以吃到油油的红烧肉,口水都会不自然的留下来。那时候,只要是肉就是最好的食物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

  

  后来,父亲在家里的院子里养了一些鸡、兔,这样每个月都能吃上一两次肉了。那时候还是70年代末,正是国家政策在缓慢开发的时代。进入80年后,独山子的肉菜渐渐的多了起来,是有钱就能买到肉的时候,只是父亲的工资还达不到天天都吃肉的水平。

  

  假期的时候,母亲常常派我出去买菜。那个年代独山子的蔬菜都是自产的,在指定菜点购买,很便宜。记得那时候一元钱可以买上很多菜,蔬菜价钱都可以便宜到用角分来计算的,不像现在一元钱连买一头大蒜都不够,只是那时候的工资还很低。渐渐的独山子有了自由市场,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我一直很怀念那时候排队买菜的情景,那种在等待中轮到自己时的喜悦心情。

  

  现在网上痛诉现今中国的食品里越来越多的添加剂和转基因因素,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吃,还有什么可以选择了。那一天来到汇名市场买菜,路过鸡店鱼店,想起用人工饲料喂养的鸡,用避孕药催大的河鱼,虽然不知道独山子是否也是这样,还是转过身离开了。看着花样品种众多的蔬菜,简单的选几样,花了二三十元钱买够一两天的菜,想起新闻中描述的菜农的菜烂在地里,而我们这里的菜价却居高不下,真不知道如今的社会怎么了。

  

  那时候早餐都是油条、苞米糊糊、玉米发糕、自家腌制的咸菜,虽然简单,但很可口。九十年代初,独山子出现了一家早餐卖包子的饭馆,每天早餐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吃到包子。这家的包子油水多,一口下去,汁水流入口中,油乎乎的很鲜很腻,只是那时候对油腻还是很喜欢的。

  

  第一次参加酒席是单位的一位师傅结婚,在当初的昆仑商场那栋楼是一家饭馆,一家可以排满十几桌的酒店。都是单位同事,开始吃的时候,没有不好意思的,常常是菜上来后,服务员一转身,很多双筷子就冲上去,转眼间盘子就见底了。酒倒上就一口喝掉,没有耍赖的不想喝酒的人。后来酒席参加的多了,就知道什么叫矜持了。

  

  渐渐的,很多外来人在独山子开了饭馆。牛肉面刚进入独山子的时候,那一家小小的饭馆只能摆几张小桌,门外的人在等待,里面吃饭的人在吃完牛肉面后,还要慢慢的喝汤品味。一把拉的细长的面,几片牛肉,冲入牛骨头熬得滚热的老汤,撒一些葱花、香菜,加一勺油波辣子面,再加一点醋,用筷子一搅,那股浓浓的牛肉汤的味道,至今还留在记忆里,此刻嘴边都开始流口水了。只是现在独山子的牛肉面很难有那时候的味道了。

  

  大盘鸡进入独山子的时候,引起的轰动延伸了十几年。那时候有一家红苹果大盘鸡店在如今的一中西边,去晚了连座位都没有。那时候在倒班,下班后约上几个同事,一份大盘鸡,两瓶酒,四五个人围坐一起,剥几粒蒜瓣在小蝶里,喝一杯酒,吃一块鸡肉,一边聊一些可笑的事情,那种悠闲自乐、津津有味的感觉,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虽然现在的酒和菜肴很丰盛,只是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那种温馨的口味了。

  

  记得自己上高一的时候就会喝酒了。那时候暑假的时候,几个人,凑几块钱,买一块钱一瓶的散装白酒,五毛钱一包大豆或榨菜,一壶凉水,坐在树林里,卸一个自行车铃铛盖子,洗一洗当酒杯,一杯酒一粒大豆一口水,喝完了,走在马路上或在楼房墙头,高歌一曲,尽管声音嘶哑走掉,那时候就图一个高兴,可以和几个朋友一起畅饮,一起疯狂,是那时候癫狂少年都爱做的事情。后来,渐渐的钱多了,酒也有了一些档次,可以喝有牌子的大曲或特曲了,可以有钱坐在烤肉摊前或小饭馆要一盘大盘鸡,喝一些酒,有一些上头,说一些彼此间的糗事,一起大笑一下。那时候几个人几十块就可以大喝大吃一顿了。

  

  现在一个月收入几千块钱,但是少年时那种一个口哨就出来聚饮的机会早就找不到了,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因为家庭的原因,因为身体的原因,或者因为这样那样的诸多原因,很难再相聚一起喝酒聊天了。也许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责任的越来越重,压的男人承受不住,已经失去了年少痴狂的冲动了。就是聚在一起喝酒,也没有曾经那样喝酒时有多少喝多少的豪爽了。现在每次与朋友一起聚会喝酒,尽量控制自己喝酒,能躲则躲,能少喝则少喝,渐渐的没有了那时候喝多后无话不说的热情了。前几天一个朋友生日,几个发小聚在一起祝寿,喝开后,一个朋友说:前几天找了几个老朋友,提了一壶水,一瓶酒,卸一个自行车铃铛盖子当酒杯,想重温一下少年时代喝酒的感觉,却怎么也没有那种滋味了,一口酒就呛住了,不知道是怎么了。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也许是因为身体素质不如当年了,也许是平时吃的过于好了,也许.太多的也许让我们在如今物质高度丰富的年代却没有了当年的快乐和冲动了,没有了那种亲朋好友相聚后心情激动的体会了,只是多了漠然和空洞的话题了。

  

  这十几年,独山子的饭馆酒楼越来越多,等吃遍了每一家后,没有觉得有什么好的,也许是菜肴丰富了,却少了一些激情了。现在,鸡鸭鱼肉都是普通人吃的了,那些有钱的人已经开始返璞归真,开始吃野草真菌了。记得有一次在西风塘吃饭,儿子点了一道200元的中华鲟鱼,吃过后觉得很一般,是不是人工饲养的东西再好也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了,我不知道。有时候好想念曾经的那一碗红烧肉,尽管油腻的可能吃不下了,只是怀念曾经的那种欲望罢了。

  

  今天晚上不知道吃什么好,骑着摩托在街上寻找,路过一家家饭馆,精致的招牌向我频频招手,却没有一丝胃口。经过寇氏牛肉面饭馆时,想起了曾经在这里吃过的牛肉面,那种滚烫的牛肉汤冲入面碗后,葱香的味道牵扯着自己不由停住了脚步,点了一份清汤面,看着白萝卜、牛肉片、葱花、香菜交织在一起,一碗绿油油的面食打开了胃口,虽然少了一种浓郁,可是我喜欢这种简单。加一勺油泼辣子面,浇些许醋,刺溜中一碗面入肚,意犹未尽间喝完了一碗汤,仿佛回到了曾经排队吃牛肉面的年代,尽管现在牛肉面的价钱有些离谱,我只是寻找一种味道。

  

  走到路上,看着霓虹灯闪烁的饭馆在远处招摇着,想起了一句话民以食为天,是不是国人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饮食上,反而少了一种纯朴,一种家的味道。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个卖水煮玉米棒的女人,买了一根老玉米,拨开外衣的时候,嗅到了一股玉米原有的田园味道,是那种久违的家乡的味道。坐在路边,一粒粒的剥着吃,玉米粒在口里辗转,清香沁入肺腑,一滴怀念的泪水却在眼角慢慢的凝聚。仿佛闻到了小时候妈妈做的水煮玉米的味道,那种围在炉灶前等候玉米煮熟的时刻,妈妈抚摸着我们的头发时的情景,这才是家的味道吧。

  

  今天,你们回家吃饭了吗?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吃饭 回家 回家吃饭怎么倒闭了 回家吃饭菜谱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