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哲人】 兼具哲人与诗人

  诗人与哲人

  

  诗人是寂寞的,哲人也是寂寞的;诗人情真,哲人理真。二者皆出于寂寞,结果都是真。

  

  诗人是欣赏寂寞,哲人是处理寂寞;诗人无法,哲人有法;诗人放纵,哲人约束。故在中国,诗人与哲人势同水火。但大哲人也是大诗人,大诗人也是哲人,此乃指其极致言之,普通是格格不入的。如王维是一位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高明淡泊的哲人。在他的诗作中,常常是情理合一,情意合一;景是意,事也是意。他借重自身的感受和印象来刻画外界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亦悄无声息地阐释了内心的感怀。但是这种感怀却是一副冷寂凄清的面孔。王维一生仕途不算得意,开元九年秋(721)进士擢第后不久即谪官济州;天宝十五年又为安史之乱叛军俘获,苟从得命。但是总的来说王维生活在开元盛世,且家道殷富,他所以会有这类寂寥隐逸的心境,大概受到了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诗人将相思,别离,盛衰,死亡等等都超脱于禅宗宣扬的宁静淡泊之中,在生活的表层显露出一种逍遥不争的态度,流连山水,离世绝俗。不过这种放任却无能改变岁月的残酷,也无法寄托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政治理想和济世抱负,像写于天宝末年的《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社会动荡的征兆已然显现,传统士人忧国忧民的心态终究不能逃避。于是在诗作中,多少流露出几点悲慨与无奈。每一首诗词都是一段小历史的凝结,放在每一个诗人生命长河的坐标中检阅,它才能激活情感本身的灵动与生机。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知识分子人生的理想状态,也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一大悲剧,大概中国古代士人大多时候所能做的,即是在作品中演绎出内心那种对于自身,对于国家的无限感慨。

  赞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推荐访问:哲人 诗人 德国素有诗人和哲人的国度 普希金简介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