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

中国现在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教育同样也是问题多多。杜威是饮誉全球的教育学家,正如克伯屈所说:“对当代教育的影响,我把他同詹姆士、帕克、桑代克放在一起,他们已最有效地帮助了我们现在的美国教育思想的形成。”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许多教育理念极大地影响和支撑了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阅读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能否从中寻到走出中国学校教育困境、指导中国学校教育变革的思路呢?

学校教育,也就是杜威所说的“正规的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真正意义上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是近代欧洲社会政教分离、治教分化的结果,是作为一种教育的主体部分存在于国家之中的。作为一种制度性存在,它不可能永远坚定不移地走在它初创时被赋予的发展道路上,指向特定的目标,保持永远的纯真和适宜,需要我们不断改革以保持活力。

杜威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型的历史时期,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使美国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和技术的进步,却使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失调,物质力量不仅没能为社会服务,反倒成为社会进步的异化物”。基于对美国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向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渴望。作为一个教育家,他选择了通过改革教育来改良社会。针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希望教育领域的革新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对于现在同样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教育来说,杜威的想法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

“没有这种正规的教育,不可能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如果让年轻人和别人的非正式的联系中获得训练,他们是得不到这种经验的。”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杜威十分清楚正规教育的益处,但是他也认为正规教育过于“抽象和书生气”,不如非正规教育“亲切”和“有生气”,而且非正规教育的“这些优点可以补偿所得机会的狭隘性”。具体说来,原因就是正规的学校中充斥着各种被符号化的、必须学习的东西,它们“远没有变为习见的动作和对象”。同时,由于被人为的衡量和选择过,这些材料只“存在于它自己的世界内”。简单地说,就是“正规教学的材料仅仅是学校中的教材,和生活经验的教材脱节。”要解决此类种种问题,杜威认为应该保持两者的平衡,促进两者的沟通乃至融合,防止它们的割裂。这里,学校教育功能的弱化或者说是“走样”,在杜威看来,未必是值得哀悼的不幸,相反是让人欢心鼓舞的幸事。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的是杜威这样“攻击”学校教育,并不是希望灭亡它,他更多的是在对学校教育的批判中注入了自己对当时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的愿景。希望从非正规教育中汲取养分,为日渐僵化的学校教育引入活力,促进它的改良。

杜威提出的以上这一命题,溶入了他深刻的思考和希冀。我们可以从中体悟杜威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憧憬。杜威的思想深邃而博大,对美国转型期学校教育的思考独树一帜,当然,也可以为我们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思想上的启迪。

一、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品性

现在的中国处于时代的交汇处,面临着传统和现代的激烈碰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这样一个时代鼓舞着人们怀着无比的激情去改变现实生活。但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理性开始主导一切,所有事物是否有价值都要诉诸理性判断。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一样,课堂中只有按部就班的知识的满堂灌,学生无法接触实实在在的生活,没有砥砺品行的机会,只会些所谓的科学知识。不是危言耸听,当这些理性的学生长大成人控制我们这个社会时,不公正和灾难将很可能会遍布人间的每个角落。因为最理性的人类就是最愚蠢的动物,毕竟人只有拥有品行才成其为人。例如七年级上册就有《笑迎新生活》《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等章节。

二、关怀学生,创造属人的世界

世界属于人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都能够相互理解,人之间不能够相互理解的世界不是属于人的世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个体越来越独立,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也越来越大,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的理解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学校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学生封闭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中,漠视学生的理解自己、理解社会的需要。我们的课堂应该面向生活,在生活中发展教育。让学生在生活的引导下学会与人沟通,学会理解,发展自己。这样,学生在各方面也就取得了和谐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该有勇气把这一美好的愿望化为实际的行动,在教育实践中尽力施行。努力抛弃隔离学生的课堂,使学生沐浴生活的阳光。让他们在参与、实现的过程中体味理解的快乐。否则,我们的教育很可能会继续滑落,学生也将在沉沦中迷失自我。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县第二中学)

推荐访问:教育 思想品德 启示 初中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