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摘要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底蕴,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要求,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功能,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以此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说服力和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Political Theory

Less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untermeasures

WANG Suoming

(Institute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AbstractAscend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effec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one of the key in teachers. The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must establish students 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mining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embody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theory with practice, outstanding marxist methodology function, to carry out actively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ccomplishment,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the pertinence, persuasive and attractiv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ideological political theory less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untermeasures study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历来关心和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的状况,胡锦涛总书记曾批示,经过若干年努力,争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到“明显改善”的效果。实施“05方案”五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与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下面,笔者从实效性的视角,就如何改进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行。

1 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

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书本知识的复述讲解,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改变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以及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将“满堂灌”转向以课堂讲授与讨论、专题讲座、辩论赛、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变教师的单向讲授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和双向交流,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互动,必将迫使学生改变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状态而进入主动状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①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 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底蕴,把握好学术性与思想性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正面教育和疏导,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动摇和不容置疑的。不过,这种教学纪律的约束和规范,又很容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陷入“照本宣科”的尴尬,进而导致教学内容的简单化、贫乏化和肤浅化的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学理性为依托,否则,如果就政治谈政治,就理论谈理论,那就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进而丧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它的思想性、意识形态性并不排斥其学术性和人文性,相反,只有用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来论证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和正确人生道路的选择,才会使大学生在理性自觉的层次上认可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观念。例如,要使当代大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真正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必须从当今国际形势、我国历史和现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这就必然要涉及到国际政治与经济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讲授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和学理性,使政治性寓于学术性之中,努力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是政治宣传的形象。

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定位和课程性质,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个中立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以科学知识为依托的价值观体系,因而教学中又不宜过度地进行学术论证和学理阐释,严格地把握好学术性与思想性的关系。为此,必须始终反对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全意识形态化”,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化,变成政治的附属物或装饰品;另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推向“非意识形态化”,单纯地将马克思主义知识化,企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的崇高追求和目的。这两者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更是有害的。

3 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要求,有原则地解读社会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正是在这种结合中既解决了实际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向前发展。所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中的内容,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联系时事热点问题和学生期待、关心、不解的问题,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会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一些政治导向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尽量客观,使讲解与历史原貌相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②教师能否贴近学生生活,结合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进行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信仰和运用,也影响到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社会实际中的问题很多,有的是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暂时困难,有的是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有的是我们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敏感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即使教师在课堂上不说,学生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听到和看到,与其回避还不如正面提出,更何况科学理论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应该对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合理的说明。但是,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时,我们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要全面地看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表自己有创见的观点,但观点要有道理,并要把道理讲清楚,同时又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大前提。例如,对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认识,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也要看到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学会和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真正体会到当前的社会问题是“百俊”之“一丑”,是社会发展中的局部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口服心服,才算达到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

第二,要发展地看问题。列宁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③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实践变化和教育需要及时更新联系的实际,关注当今社会实践中的前沿问题,并有选择地在教学中“及时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解读重大方针政策、分析社会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及热点事件”,④以充分体现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要理性地看问题。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向大学生系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运用来剖析产生社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以解除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具体到当前,就是必须使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某些重要论断,而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和存在问题,则要帮助他们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促使他们纠正某种不正确的言行,进而明确自己不是一个局外人,而是社会的一份子,所以也应当积极参与到社会改革中来,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自觉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信念。

第四,要把握好联系实际的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无法显示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也无法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亲近感,更不容说为广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联系实际不是到处开花,也不是什么实际都联系,而是要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原则进行精选。这样联系实际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否则,就会显得浅薄无聊,也会影响教学进度的安排。

4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功能,注重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注重知识传授、结论灌输的普遍现象,而忽视其中的方法论意义。课程考试也是倾向于具体结论的记忆和掌握上,而对理论观点的综合及其运用能力的考核力度则明显不够。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决不体现在它的具体结论上,而是体现在它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方法论意义上。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传授和考核一些具体结论,不仅会扼杀这一理论的生命力,而且还会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变得索然无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重视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表现在其科学理论上,也表现在其科学方法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证明的工具,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既应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更应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努力把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他们真正把握好马克思主义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局面,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结构都在进行着广泛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这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还有不少消极负面的东西。例如,当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少数党政干部腐败严重、社会诚信度大大下降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等等。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相当多的学生是情绪化地对待,对问题的理解也往往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象上,不能理性地分析这些问题。对此,教师教学中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度解读,千万“不能就事论事,而应着重从正面剖析问题,讲清道理,切中要害,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⑤使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自觉抵制和克服腐朽思想观念的影响和侵蚀,确立科学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追求,从而提高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5 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力争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传统的讲授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在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起过很大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重教有余、启发不足。再加上有些教师以权威自居,尽管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很好,但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⑥

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还是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来说,都要求教师不断创新观念,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努力把抽象的理论教学与形象的直观教育结合起来。当然也必须指出,现代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等特点,它使课堂的理论教学外延得以扩充,因而利用得好,可以吸引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必须摆正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课堂讲授,教师绝不能做多媒体课件的讲解员,而必须以讲授为主,同时适当运用包括多媒体课件在内的其他手段。事实上,“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点,但也有本身的缺陷。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内容,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思想和方法的统一。”⑦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改进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但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学实践表明,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说到底,是为了教育人、改造人。要达到这个目的,作为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起码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应有扎实的马列主义的理论功底;二是应熟悉党和政府现行的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三是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四是应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五是应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做到这几条很不容易,但我们必须努力。可以预言,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明显改善”,必将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对于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注释

①文华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3).

②程琪,马辉,马琳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探析[J].科教导刊,2009(25).

③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87-88.

④孙蚌珠.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几个关系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⑤陶庭马,肖爱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8).

⑥王强华,楼梁.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社科纵横,2009(7).

⑦顾土东.多媒体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J].科教导刊,2009(13).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实效性 课教学 提升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