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有效运用。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与具体教学案例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

【分类号】G633.51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及生理发展是学习的物质前提;而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

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和保持的关键因素。

三、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因为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极为重要。

四、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特别是其中的认知风格)对学习有深入影响。

五、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六、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物质环境(设备设施等)、及非物质环境(校风、学习气氛、文化氛围等)对学生的学生及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我就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方面,谈谈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也就是说,历史教学大力提倡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提出问题、计划探究、得出结论并评判结论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收集信息、分析资料、建构证据,然后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的结论进行争论的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习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因史料琐屑繁杂,对某些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缺少现实感;机械地背诵大量的历史知识,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排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极易扼杀学生的个性,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此我改变过去传统的方法,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给机械、呆板的课堂教学增添了鲜活的气息。

一般说来,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学习的操作大体上有四个步骤:情境导入——自主自学或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应用发展;或确定问题——收集和处理资料——推导结论——表达结论。

例如讲授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课时:

首先是创设类似真实的情境。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为探究本课的问题创造合适条件,为“诸子百家”设置展示的舞台,把学生的学习带到2000多年前的古代氛围中,让一个个社会精英一展才华——让他们介绍自己的主张,描述改造社会的理想。

其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自主自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的过程。仍以上为例,当学生进入了“历史情境”后,教师可根据重点、难点设计学习目标 :搜集足够多的相关资料,充实自己学派的“主张”,并围绕一个关键问题進行思考:为什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得不到重视和推广?其他学派的哪些观点得到了重视和落实?

再次是问题探究。探究问题的设计可以是教学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还可以结合教材探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但不能出现理论性太强、过于抽象的难题,让学生感到太难、无法探究。问题要有开放性,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能在讨论中、辩论中或争论中探究问题的答案。问题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探究式学习也是“问题导向式”学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是否一定是由学生探究得来的。再如采用历史辩论赛的形式,如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洋务运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

最后是应用发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当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走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在关注人类发展历史的同时,培养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历史知识应用相结合,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如在讲本课内容时可以联系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探讨为什么孔子的思想仍然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

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在于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也能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无疑,探究式学习符合这一目的和新课程的理念。

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式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教师只是参与者、指导者。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讲授的情况下,通过互相合作探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首先它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其次,探究式学习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在亲身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探究式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态度和习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了保证探究式学习顺利进行和达到好的效果,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选探究内容,激活学生思维,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

在教学中,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由学生探究得出的。有些问题概念性和知识性较强,没有研究的空间;而有些问题过于复杂,研究空间过大,学生现有水平和能力无法探究得到答案,这两种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因此要想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内容的精选是关键。

二、在课堂中要协调好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师生互动的方式直接决定了探究教学和探究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有效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多数教师在布置完要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之后,自己就去做其它的事情。的确,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管学生。教师在安排学生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探究式教学的组织者,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研究的开发者,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使得教学行为趋于多重整合、学生的研究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師要善于引导学生讨论,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而不局限于几个学生;要引导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表达不同的见解,寻求不同的答案,来调控探究的效率,发挥一个真正引导者的作用。

三、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分层指导,鼓励所有的同学都参与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由教师的讲解转变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后,老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及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差异和认知差异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情境可分层创设,小组讨论可分层组织、分层指导,探究性作业可分层布置。

四、提高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时间效率

在实际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通过教学双边活动的优化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时间效率,不去反思怎样通过改进教学问题的设计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等途径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是在课堂中,每个问题都让学生探究讨论一番,或游离于主要的探究任务之外,从而使必要的探究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教学的整体时间。在实际课堂探究性学习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思考,在重要问题上获得的能力发展机会很少,实用时间甚至接近于零。这样一来,就浪费了时间,根本没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推荐访问:浅谈 探究 课堂教学中 高中历史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