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死亡|幸存者危城真正破解版

【导读】对于个体而言,死亡使其消亡归零,面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死亡却是个体回归整体的历程,他通过死亡溶入整体而拥有全部。

  《淮南子精神训》中云:生,寄也;死,归也。列子说: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者无所奈何。;古代还有人认为:始吾未生之时,安知生之为乐也?今吾未死,又安知死之不乐也?可见这些古人心胸很豁达。其实想开了,人的一生,不过是一个从冥冥中诞生又向冥冥中走去的过程。人从自己的哭声中诞生又从亲人们的哭声中离去,人生的旅途就这么简单。因此,人生在世,争强好胜、争高论低、争权夺利、争锋吃醋,甚至勾心斗然、尔虞我诈、互相

  

  攻击、彼此倾扎,成天活在累呀、烦呀、怨呀、仇呀的自制樊笼之中,实在是太不值得。可见人本应活得轻轻松松、愉愉快快、自自在在、潇潇洒洒。

  

  关于死亡,古今中外有不少人认真地探究过。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强调: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德国托马斯.曼指出:死亡是非常深邃的幸福。当然,也有人把死亡看成是苦恼、恐惧、和威胁人类最大的灾祸。我觉得,说死亡是幸福或灾祸都多少有点偏颇。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是一个死,对处于不同境遇的人来说,意义也是不同的。譬如同一个军官,在侵略掠夺的战争中丧生是耻辱,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牺牲是荣耀,对于陷于凄苦中的人来说,死亡无疑是一次精神的拯救与解脱;对于泡在甜蜜中的人来说,死亡则意味着幸福的终止与无奈;对于平淡的人而言,死亡只不过是另一种平淡。

  

  意识到死亡并对其进行思考是感受生活的开始,因为死亡牵涉到人往何处的哲理,暗含着对人生目的的关注。而且,人只有对生命承载能力终极意义进行思索时才真正脱离生存的层面而达到生活的境界,否则,人只不过是移动的植物而岂。每个人的诞生都不是出于自己的决定。但对死亡的思索,却使人在不断追寻自身存在的意义;而且使人意识到自身有掌握命运的自由。当他眷恋生存状态时,他便追随希望的召唤而快活地生存下去,当他厌倦生活时,他能不愿成为生活的累赘将自己的生命之火亲手熄灭。在清醒中死亡的人是高贵的,因为他至死都处于生活中,从而使人拥有了异于他类的品质。

  

  个体的消亡,恰如人体一个细胞的代谢。个体归于空虚,将空间留给后继者,从而延续了整体的生命。由此看来,无生则无死,无死则无生,生死相轮,一张一弛,暗合大道,死亡便自然地成了最纯粹的未来。对于个体而言,死亡使其消亡归零,面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死亡却是个体回归整体的历程,他通过死亡溶入整体而拥有全部。

  

  人就像一粒露珠,自身无法阐明凝成之前和消散之后的状态,生前混沌,死后迷茫。人人从虚空中走来,向幽冥中走去,如朝阳注定要溶入黑夜。意识终止、躯体消亡,分解为最初的物质,托体山阿,复归自然,死亡如是而已。然而仔细思量,死亡喜悲未卜,前路不明,不也正是生的状态么?既如是,生死一事而已,从纸的正面走向背面,一粒露珠袅为气体,从日光烂漫的白昼走进星光珠缀的黑夜,有何惧哉?

  

  人,生,当如夏花之灿烂;死,当如秋叶之静美。

  赞                          (散文编辑:月然)

推荐访问:生存 死亡 生存与死亡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独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