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后续发展问题的指导研究

摘要: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是一个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聚焦团队发展过程的学习型创业团队。但是,从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现状看,创业团队在组建前、组建中、组建后分别存在成员任用和选拔的局限、固有知识与信息的约束以及创业者创业能力的薄弱等问题。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团队创业实践,在其指导下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多变的环境中开展动态建构,实现后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构主义;学习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2.2+F53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3-0034-02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领域、模式和路径日新月异,新业态、好创意层出不穷。政府、社会和高校对此也非常支持,鼓励、支持并希望其创业成功,协同发力努力实现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目标。《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随着大学生创业人数的增加,学界对大学生创业状况、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的促进措施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等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研究,有一些学者从高阶理论的视角提出它就是一个特殊的高管团队;还有一些学者从本质主义的视角提出它就是和社会上创业团队没有本质区别的一个组织。这些研究都有其内在合理性,为我们研究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有的过于强调特殊性,有的过于强调普遍性,均有失偏颇。“建构主义思想源自社会科学领域,是创业研究的新视角。”本文认为,从建构主义视角研究大学生创业团队问题,有利于形成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有更为全面的指导意义。

一、 建構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

建构主义是近些年来多学科关注的重要理论,从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发展而来,是对传统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反思。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从本质上分析,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张扬的过程,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就会丢掉根基。此外,人的全部知识又受到外在因素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不是简单的外因向内因的信息传递,也不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而是主体基于自身习惯和经验、吸收外来信息、持续动态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主体结合自身积累经验来构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是一个动态的、也是有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是一个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聚焦团队发展过程的学习型创业团队。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主体是大学生,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者的身份建构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对创业者身份的认同,这一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其身份认同,但关键在于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情境互动增强创业身份认同。“创业者的身份建构不仅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而且创业者本人可以积极主动地通过情境互动来寻求身份认同,强调创业者在身份建构中的主观能动性。”创业团队的成员通过发挥主动性建构创业者身份,才能实现从“大学生”向“大学生+创业者”身份的转变。

(二)聚焦于创业团队的发展过程

自我成长作为学习型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的重要标识,同样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大学生创业团队关注的不是最终的结果,因而金钱不是其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建构主义研究的目标不在于特定的结构或结果,而在于过程本身。”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创业团队讲究的是团队整体和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的发挥。因此,建构主义范式的推广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也将研究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结构或者结果,而是向着团队发展的过程本身聚焦。

(三)凸显知识优势的学习型团队

创业团队初期往往都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初期也不例外,除了有共同的目标外,成员的性格乃至价值观都可能存有很大的差异。但与以往传统的创业模式不同的是,大学生创业团队有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基于专业训练而习得的研究方法和整体保持中上水平的智力,易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较强,体力和智力的相互配合,能够保证稳定向上的学习效率。成员素质普遍较高是社会共识,也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自我共识。根据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来看,一个组织能够拥有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他们有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力,很显然,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真正优势体现在有更强的学习力,有更强的可塑性。

二、 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大学生创业调查研究中显示,创业团队的合理建设是影响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在创业团队组建前、组建中以及组建后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组建前:成员任用和选拔的局限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初建时期,团队成员的任用和选拔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一局限性突出体现在团队雏形组合的随意性,团队成员往往不是因为创业而走到一起,而是因为其他偶然性事项进行了密切交往。在其中一人提出创业的“议题”后,得到了其他成员的响应。此外,创业团队的人际关系网络会受到“大学生”这一特殊创业队伍身份本身的限制,团队成员的选择也就相对片面、狭窄,随着创业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组织结构不明确、成员角色定位不准确的创业团队很容易走向疲乏困顿期,进而限制创业的发展,甚至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二)组建中:固有知识与信息的约束

大学生创业团队有着社会上的其他创业团队难以复制的优势——理论知识强,这种优势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创业的根基,也是创业的隐性资本,在创业初期阶段能为凝聚创业团队保驾护航;但是,这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如果团队过于依赖这一点,优势就将转为劣势,大学生创业者既有可能无法脱离书本,无法将知识外化,也有可能局限于固有的知识与信息,难以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不到与时俱进,更谈不上开拓创新。从理论到实践,迈出这一步是困难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组建后:创业者创业能力的薄弱

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大学生的创业事业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创业成功。而在此期间,创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始终脱离不了生活实践与生活环境的相关影响。大学校园的文化和社会文化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偏于理想主义的,后者是倾向现实主义的。理想要与现实结合,理想也最怕触碰现实。若被理想主义局限,再加之社会阅历浅薄,大学生抗摔打能力显得相对薄弱,同时受年龄的客观限制,大学生的认识与经验有限,如若遭遇失败,自我认可度及团队认可度可能会迅速下降,这也就意味着创业者的耐挫和抗压能力薄弱,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大问题。

三、 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创业环境因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而复杂多变,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团队创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多变的环境中开展动态建构,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一)建设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创业团队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是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组织作为具有众多共性特征的组织类型,其适用性就大学生创业团队所需的特质而言最为贴近。学习型大学生创业团队是指有明确的目标,能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认识社会、组织和个体的关系,能够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分析、判断和进行决策,持续获得多元信息,有效整合信息,结合目标,调整自身架构、组织策略,为实现目标进行不懈努力的团队。创业团队中创业成员的特质非一朝一夕就能够看出,且不同创业成员特质的权重和主次很难界定不说,还极有可能随时随刻会根据外在的环境因素和内在的个人因素等发生大小不一的变化,如果用静态的选择判断来定位动态的团队发展,用过去的数据研究来定位未来的团队建设,那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维度来看都将会落后于时代的脚步。

(二)激发创业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不赞同大学生创业团队有一劳永逸的模型设定、路线发展,它更多地关注团队的发展过程本身而非特定的结构或者结果,主张团队要适时完备知识结构,结合团队经验,动态建构团队的思想体系,既依靠经验,又不陷入经验主义;既追求创新,又不忽视经验总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机会不是独立于个体的客体,而是一个随着创业人才行动、经验、动机、情绪,以及外部环境特征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建构式学习观不同于以往创业团队中大学生的被动学习、书本学习,而是主张大学生创业团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思维习惯,本着继承创新的原则,对外部的信息进行全面系统获取,并主动对其进行细分、加工和处理,尊重建构主义的认识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主张创业者结合以往的经验,依靠自身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获取新知识,体现首创精神,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业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促使信息在加工、融合、运用中成为创业者自身知识经验体系的一部分。

(三)以意义建构和交互式学习为方向

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社会经验不足、机会识别能力薄弱、沟通能力欠缺等内在缺陷,建构主义同样提供了解决思路。建构主义提倡意义建构和交互式学习,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对产品的性质、市场的规律、人际交往的内在联系等诸多创业相关因素进行认知的深化、结构的系统把握;并且“建构主义经常采用的案例分析、叙事分析、民族志等定性方法,能灵活地反映出创业者个体与变动不居的社会情境的互动关系,更适合锻炼、释放创业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以及把个人想法与外部环境良好融合的能力”,从而帮助创业团队提高面对市场变化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最大程度上弥补不足,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功创业提供更多可能。

四、 结束语

建构主义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在不确定环境下应对动态变化的各类因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找到宏观层面的方向,并从微观层面验证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站在大学生创业队伍真正所需的立场来思考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才能实实在在地为这一从校园跨入社会的独特群体找到光明之路,而建构主义恰好提供了这个可能。建构主义对促使大学生创业者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进而实现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8:166.

[2]王朝云,张芬芬.建构主义与效果逻辑理论整合观下的创业机会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7).

[3]王晶晶,韩远翔,杜晶晶.大学生创业者的身份建构模型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4).

[4]杜晶晶,丁栋虹,王晶晶.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创业机会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

[5]凌斌,王重鸣.创业专业人才的机会识别与开发策略模型:基于建构主义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3(4).

[6]韩雅麗.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范式比较[J].就业创业,2014(12).

作者简介:

严智琳,女,江苏宜兴人,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会计学专业学生;

夏魏诗雨,女,安徽合肥人,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会计学专业学生。

推荐访问:后续 大学生创业 团队 指导 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