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脚教学设计爬山虎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

七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

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 一 ) 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 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 丝

瓜)

B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 葡萄 )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 ?( 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 二 ) 理清条理,扶放结合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

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 (1) 问答法 (2) 提问法 (3) 朗

读法 (4) 画图法

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

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 三 ) 结合课件,披文入情

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

的。

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

好在哪儿 ?找出有关词句。

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

的感性认识。

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

爱之情。

( 四 ) 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

情况。

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

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

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

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

补充。

4、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

( 五 ) 总结评价延伸课外

1、编儿歌或谜语

生畅所欲言

A 小小叶儿多又多 B 爬山虎呀真厉害 C 是虎

不是虎

春风吹来会跳舞 高楼大厦任你爬 有脚只

会爬

几根细丝长茎上 不怕高来不怕累 紧贴墙

上绿

使你疑是小蛟龙 勇往直前不退缩 离墙便

枯死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生上台展示 ( 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

培养表达能力 )

教师综合性评价。

  ( 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

面来谈 )

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

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

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 ( 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 ; 猫的脚垫等等 )

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

 ( 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 )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这篇精读课文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这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课文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通过叶子的变化来讲,侧重讲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排列、动态。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是分三个方面来讲。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巴住墙与没巴住墙的不同结果。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于是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

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我结合本课特点和本组课文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径,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放全脑为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

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 一 ) 、创设情景、审美欣赏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上好一节课好的开始。于是我以轻快的音乐和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全身心的放松,以饱

满的精神准备上课。

 ( 播放上课实录 )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了起来,个个精神抖擞。接着我出示图片,引导

学生说出马的脚可以奔跑、乌龟的脚可以爬行、小宝宝的脚可以走路。以此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知道大部分动物都长着脚。那你们想想看植物会长脚吗 ?今天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认识一种植物的脚。同时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再出示爬山虎图片。同学们这一片绿油油的攀援植物就是爬山虎。它同样也长着脚。想不想看看呢 ?通过这样的设悬念,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 二 ) 、细致观察,建构新知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教学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自学。于是在这节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比一比

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分队各组发爬山虎 ( 播放上课实录 )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了解,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按什

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到了些什么 ?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

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

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等等。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了。”通过这样比一比的环节,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找一找、读一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找出文中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并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这几个重点词进行分析讲解。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重音、反复多读,在读中感悟爬山虎叶子的色泽美、整齐美和微风吹拂时的动态美。这节内容较容易掌握,所以我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谈话导入 :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这样生机勃勃地爬满

墙, 跟它的脚有着密切的关系 . 它的脚又是怎样的呢 ?于是我让

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 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

样子、颜色。我同时板书。再让学生拿起画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随后播放课件予以对比。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

( 三 ) 、抓重难点、强化认知

在这节教学中,我以演一演、议一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我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并标出动词。

随后我出示句子及图片重点理解触、巴、拉、贴等词的准确性。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它并不是像

我们人这样左右脚交替着前进,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这样慢慢地爬满墙。然后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演一演,其

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 ?不好的地方怎样改 ?通过大家的表演和讨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满墙的。接着让学生从“触

着墙”与“没触着墙”入手,找出两个不同的结果。

 ( 同时板书) 再播放录象,朗读全文。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总结课文。

学生提着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看了“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作文 3 篇

爬山虎的脚的教学反思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

;

推荐访问:说课稿 爬山虎 教学设计 说课稿 爬山虎脚教学设计爬山虎脚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