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抄经者对书法发展的影响

摘 要:印刷术尚未发明时,佛教传播只能以书法为媒介,采用抄经的方式。文章通过分析佛教入华时出现的抄经者现象,探讨不同类型的抄经者对于书法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佛教传播时出现的抄经者队伍,从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书法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抄经者;书法;传播

1 佛教传入时间

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东渐入华时间确凿有记载的有两种:一是《魏书·释老志》载“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泰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佛屠经”;二是“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明帝遣使前往天竺取经带回中原,佛教及大量佛经自此传入中国。

2 抄经者的出现

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进入大流行时期。《南史·郭祖深传》记载:“郡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南朝梁武帝萧衍甚至亲自抄写经书,以获福报。“陈高祖武帝写一切经一十二藏。陈世祖文帝写五十藏。陈高宗宣帝写十二藏。魏太祖道武皇帝写一切经。齐肃宗孝明帝为先皇写一切经十二藏,合三万八千四十七卷。”贵族和民众中信佛者也数量繁多,“抄经热”风靡,衍生出抄经者队伍。

3 不同类型抄经者对书法发展的影响

3.1 政府经生

当时抄经者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政府经生,二是民间经生,服务对象分别是朝廷官员和普通民众。唐朝时抄经现象最盛,官方政府经生抄写规模达到最大,并设置专门抄写佛经的机构,政府不仅提供抄经样本,并且补贴粮、钱、纸。“专业经手,寺院经生或僧侣,他们一般都是接受过书法的基本训练或严格考核的,尤其是官经生,一般都是受过政府部门统一而严格的训练,系统学习钟、王书风甚至得到虞世南及其弟子的直接传授。”政府经生必须经过专业学习才能上岗,书法水平必须过硬才能抄经,要求严格程度可见一斑。部分经生的书法已经可以和当时名家书法相媲美,达到了高度职业化标准,唐人写经遗存至今,大多为书法珍品,是书法史上一筆宝贵财富。

3.2 民间经生

民间经生又分为两类,第一类将抄经视为生存手段,通过替施主抄经维持生计。《魏书·刘芳》记载:“芳曾为诸僧佣写经论,笔迹称善,卷直以一缣,岁中能入百余篇。”南朝梁诗人王僧孺幼时家贫,常佣书以养母。一些书家抄写数量庞大,气韵流畅恣肆,不囿于古板。第二类指一些自身学佛,自愿抄写,以修身为目的,旨不在求功利的书家或佛教徒。他们抄写的经书,兼备宗教和书法的双重性质,自身对抄经行为的崇敬程度较高,不属于机械性书写。有的书者抄经前还要焚香、沐浴、斋戒等,以表虔诚。这类抄经行为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仅起到了传播佛法的作用,而且还留下众多书法珍品供后人观摩学习。这类行为在当今仍然能见到,书家将它看作感受佛法的一种宗教活动,一种再现古人情怀的方式。

4 结语

抄经现象在古代成为书法发展的一种重要影响力量,在频繁且数量庞大的经本誊写过程中,许多书工已成为书家,逐渐从被动的理性书写转化为主动感性的情感抒发,写经作品已经从实用价值上升到艺术审美价值,作品中表达了书家自身对于佛教思想的阐释。

参考文献

[1]路云亭.书法的人文传播[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浅析 书法 影响 发展 抄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