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摘要:随着“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尤其是县城的优先发展,使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当前,云和县尚处在工业化初级向中级加速迈进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加速推进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许多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受限较多、农民增收难度较大、改善民生压力较大等方面。云和未来的发展,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以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要统筹城乡建设规划,致力于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社会进步一体化。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9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3-0112-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1998年底召开的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城市化作为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突破口。1999年5月11日,成立浙江省推进城市化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并于同年编制和发布全国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年9月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精神指引下,2001年,云和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适时提出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即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通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促进产业、人口、资源、要素向县城集聚,提升全县资源要素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将县城培育成引领、带动全县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增长极,使各种现实或潜在的优势得到科学、合理、优化组合,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格局,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推进城乡共同繁荣和进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云和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云和县通过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当前云和县尚处在工业化初级向中级加速迈进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云和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存在着许多具体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云和工业以木制玩具、金属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工业经济总量难以做大。全县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占37.5%。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城经济整体的发展。因此,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还非常繁重。

(二)企业发展基础较弱,面临诸多难题

虽然云和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但普遍存在底子薄、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尽管部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进行了技术改造,但质的提升还不够快,能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较少。许多企业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大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形式组织生产。企业整体素质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技术工人短缺,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较少。部分企业产值增长和运行质量不够稳定,生产销售的波动幅度较大,抵御外部风险能力较弱。

(三)改善民生面临较大压力

随着“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县城产业、人口的快速集聚,对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需求迅猛增加。但云和县经济总量小、财力有限,政府在推进各项民生项目建设中面临巨大财政压力。此外,目前浙江省的一些扶持项目,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实行相同的配套比例,配套资金压力大,处于一种不上项目失去机遇,上项目配套资金紧缺的尴尬局面。

三、加快推进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加快推进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县城、乡镇和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的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使城乡在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生活水平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广泛融合,形成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一)以发展生态产业为核心,强化产业支撑

生态是云和最大的优势,今后必须着眼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

要将木制玩具这一就业容量大、环保型的产业作为主导支柱产业来培育,继续推动木制玩具产业与幼教、动漫、影视等相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开展木制工艺品、木制礼品和非木制类玩具的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充分利用云和丰富的竹资源,引进相关的成熟技术和设备,发展以竹玩具、竹炭为主的竹产品。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继续培育专用阀门、轴承等金属加工业,在珍惜存量的提升、改造和升级的基础上,做好增量的选择。

要以农业市场化、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功能多样化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建设一批标准化、区域化、产业化的种植、养殖业基地,重点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做精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食用菌、云和雪梨、茶叶、板栗、淡水养殖、高山蔬菜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充分发挥云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优势,着眼于将旅游业和休闲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重点是加快推进云和湖开发及小顺钓鱼岛、狮山景区、星级大酒店等大景区、大配套、大服务项目建设,加快把云和建设成为集生态休闲、水上游玩、民俗风情、产业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此外,大力发展金融、创意、信息、咨询、运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城市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

(二)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协调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山水童话乡村”建设

要依托现有的玩具产业和前景广阔的新兴生态休闲旅游,将“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理念与追求体现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要充分利用好县城“三山(凤凰山、狮山、南山)三溪(浮云溪、安溪、黄溪)”的独特山水资源,做好山水整合文章,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山水特色、山水底色。在城市建设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多样性和美观性的统一,从塑造城市景观形象、环境形象、空间形象的角度提升城市建筑的品位。要精心考虑和布置城市建筑的立面、色彩、亮化,彰显城市风格,建设特色鲜明的山水家园。

童话是云和县的一张名片,具有一种独特性,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筑和园林绿化等方面要融入木制玩具文化和童话元素,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通村公路、联村公路、村内道路建设,完善农村交通道路、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我县农村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依托云和湖、云和梯田等大景区开发,按照农房改造景观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景观打造生态化等要求,加快“山水童话乡村”建设。

(三)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实现社会进步一体化

要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充分发挥城市的先发优势,推动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提高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要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保障责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城乡居民共享优质教育机会。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既要从农业经济转变到工业经济,又要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要实现这双重跨越,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加强人才保障,使后发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要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载体,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培育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文体休闲娱乐、文化产品流通等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打造民俗文化和玩具文化特色旅游,推动经济文化和旅游的互动发展。

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快人民医院、卫生监督大楼等项目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公共卫生需求。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数字卫生”工程。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事业服务水平。

以“平安云和”建设为抓手,推进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解决问题机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加大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和法律援助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安全事件,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景新,等.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陈秀山.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毕泗生.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前沿问题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5]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怀忠民.文明城市论[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0.

[7]苏泽群.农村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8]孙加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云和 城乡 加快推进 思考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