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坚守、创新,开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天地

--赴北京市七所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 考察报告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总校副校长 朱长政

一经验与特色

短短的几天学习考察,给我们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 这七所学校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追求执着、理 念先进、体系完备、特色鲜明、途径丰富、方法科学、成果 显著,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指导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 点:

持之以恒的德育坚守

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各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但是,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坚持把德育放 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强调育人先于育才,坚决克服重智轻德 的倾向。

1、人大附中:德育是“根”的教育。

人大附中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

刘彭芝校长指出:德育是学校的战略问题、原则问题、方向 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做得好,是国家和人民之福,反之,是 国家和人民之祸。人大附中制定校训时把 “崇德”放在首位, 对学生的评价突出强调高尚品德,在评估教师工作时实行

“一票否决制”。

在对人才标准的阐述上, 刘彭芝校长认为,何为人才? 重点是两条,一是局尚品德,二是聪明才智。而局尚品德与 聪明才智相比,高尚品德更重要。高尚品德是灵魂,是精神, 有了高尚品德,聪明才智才可以服务于祖国,造福于人民。

所以,高尚品德是“道”,聪明才智是“器”,道在器之上。

因此,人大附中对德育之坚守更重于教学工作,在人 大附中德育工作的五项原则的第一项原则就规定:始终坚持 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

2、 北京四中: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基 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

四中从建校之初直至今日始终把“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四中就在 学生中倡导“三个为重”的做人准则,要求学生做到“四个 关心”。四中提出,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点高 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完成高考任务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之 间的关系。

3、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先做人、再成才。

校长蔡晓东说: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育人的理念,那 就是让我们每个孩子要有这样的意识,先做人、再成才。先 做人是什么意思?我觉得我们的孩子要在品格上做高尚的 人,包括要有自己的理想,要有目标,要有责任感。这是从 大的方面,说起来空洞,但实际上有和没有对于这个人的成 长动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面对我们的学生的时候,我始 终强调你们要有高一点的理想、目标和责任感,这么高端的 学生,你作为国家的英才,没有这么高位一点的追求,你想 成为英才不容易。另外,我觉得要强调我们的孩子要有爱心, 要诚实,要真诚。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 重,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要注意礼仪。我觉得这些东西都 是做人之道。

与时俱进的德育理念

我们学习考察的这七所学校,大都是具有深厚底蕴的

传统老校,正如他们在办学思想上坚持 “继承借鉴融合创 新” 一样,他们在德育工作上也坚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形成了一系列贴近时代脉搏的先进的德育理念,从而使德育 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1、 北京四中:“以人育人、共同发展”。

具体可以概括或表现为: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 养品德;以能力培养能力;以理想培养理想;以情操陶冶情 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这种“以人育人、 共同发展”的德育理念区别于传统德育简单说教思想,具有 很强的效果。

2、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改革学生评价,完善全面发

展的育人机制。

3、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知音文化”。

贺士榕校长告诉我们,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当中,通 过普通高中步入大学校门是人们心目中成功的标准,人们对 普教抱有极大的希望,而对于职业高中学生而言,社会上能 够理解他们,正确认识他们的人不多,他们的父母也往往认 为自己的孩子从此再无成功的希望,我们学校这些孩子的内 心其实也承受很大的压力,是让这些学生就此沉沦下去还是 重新为他们燃起成功的希望,我们老师选择了后者,要做学 生们的知音!在劲松职高老师点燃激情工作中,学生们重新 拾起信心和尊严,得到理解和宽容,获得知己般的理解与信 任。每个人找到闪光点,找到到自信的源泉。北京市劲松职 业高中的这种德育理念,对普通中学学力滞后生的转变具有 很好指导意义。

4、 人大附中:“守住底线”。

刘彭芝校长指出,守底线,就是打基础。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底线守不住,一切都无从谈起。她认为德育的底 线有两条;一条是遵纪守法,一条是珍爱生命。人大附中这 种德育理念,摒弃了过去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德育模式, 而赋予德育工作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领风骚的德育特色

1、北京市景山学校:课程德育特色。

北京市景山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建设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 体系。先后开设了生活技能课、健康课、人民防空与灾害预 防课、综合实践课等几十门校本课程,有力地推进了课程德 育工作。

此外,科研先行,用科研提升德育品牌,也是景山学

校一大特色。北京市景山学校, 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

研兴教”的办学方针,采取边学习培训,边实验的科研方式, 建立德育科研队伍,开展德育课题研究。一年一度的“德育

论坛”,成为全校教职员工聚焦德育, 深入研讨,认真反思,

共同提高的重要契机。该校将教师德育研究的成果用“德育 工作经验汇编”的形式收集编纂,目前已编纂到第四册。

2、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玩美学做文化特色。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围绕“以爱育爱”打造的“玩学 美做”的学生文化,精彩地诠释了 “以爱育爱”培养目标的 基本要求,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德育品牌。 玩、美、学、

做包括:“玩”出健康和情趣、 “学”出习惯和兴趣、 “美”

出修养与特长、“做”出责任与奇思妙想。通过“玩美学做” 的学生文化的演绎,为培养有健康、有情趣、有品位、有责 任、肯上进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手段和方法。

该校创新校园文化环境,引领学生成长特色也很有个 性。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但该校的路 面文化更引入注目。

 走入校园,无论是在脚下,还是在路边, 随处可见镌刻的名言、警句,从而形成了北京市第二实验小 学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景线。路面文化、楼面文化、走廊文化 共同构建起学校立体文化网络,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释放尽 在,这在许多学校是不多见的。

3、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特色。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从

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为重点, 以“手拉手”活动为基本途径, 紧密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实际需求,全面贯彻落实《学校 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 动,成效显著,为中小学尤其是汉族学生集中的中小学中开 展民族团结教育,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校园,探索了 一条新路子。该校国防教育和维和教育也开展得很有声色。

健全完善的德育体系

各学校除了在德育队伍、德育制度等方面体系健全外, 在德育内容的层次性、系列化方面做得也很成功。

1、北京四中:一条主线,四个层次。

北京四中根据《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

系的意见》,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以四中的校园文化为依托, 以各类活动为载体,遵照德育目标分层递进的原则,构建了 分层递进的北京四中德育内容体系, 概括起来是:一条主线,

四个层次。

一条主线:“成年教育主线”,把学生从高一到高三,

也就是从16岁到18岁的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统一 称为“成人预备期教育。其中高一围绕“学会关心”开展成 人教育活动;高二围绕“学会负责”,树立集体主义的人生 观价值观开展成人教育活动;高三围绕“全面创优、高考夺 标、报效祖国、报答父母、争做四中优秀毕业生”开展成人 教育活动。

四个层次:“生命教育”、“养成教育”、“以集体 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政治方向教 育”。

北京四中科学构建高中德育内容,对于提高德育工作 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北京市景山学校:德育序列纲要及实施细则。

北京市景山学校以遵循各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思想 品德发展为依托,整体规划构建小一至高三年级德育工作体 系,并制定了小一至高三年级德育序列纲要和实施细则。每 个年级德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是:

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 特点;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主要特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 主要特点。

德育目标,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方面;道德行为方面; 心理品质方面;学习态度、方法指导等方面。

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良好 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实施细则,每学年共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 侧重点。

北京市景山学校德育序列纲要及实施细则,既考虑了 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特殊性,注意各教 育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乂考虑了十二年一 贯制德育的统一性,注意各个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的完 成性和连续性,较好地将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与德育具 体目标和内容有机结合,使学校德育工作的系列化、制度化 做到了有章可循,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了更新的发展层面。这 一德育序列纲要及实施细则涵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 全部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对各教 育阶段学校都有参考价值。

其他各学校都制定了本校德育工作的原则、内容和方 法等,不一一阐述。

扎实有效的德育阵地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元素,班级也是学校德育的最 基本阵地。可以说,没有每一个班级的自主教育、 自我发展,

学校层面上的自主教育、自我发展就如同空中楼阁。因此, 德育工作必须依托于班级建设。我们所参观的几所学校,都

十分重视班级建设,并通过班级活动,让学生得到德育的教

育和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人大附中的班主任告诉我们,他们在利用学生参与制 定班规的过程中,有机激发自主意识,效果不错。他们的做 法是: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学 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 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 为“立法者”;通过学生周记〈〈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础上, 征集“金点子”,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 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 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起 来效果还不错。

2、 “轮流执政”的值日班长,坚持自我管理。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许多班级都采取了让学生公开 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班干部,开展“轮流执政”的值日班长 制。班级除常务班委、值日班长外,还给予每名学生当“干 部”的锻炼机会,建设一支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 督导检查机构,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责任感,每个学生既是 管理者、参与者乂是被管理者,为每名学生参与班级自我管 理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

识,从而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3、 开展各小组综合评比,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的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团队精 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十分重视在班级开展小组综合 评比活动,通过在各种比赛,各组员间相互尊重、 互相学习, 从而形成浓厚的民主平等的探索气氛,学生的独立性、判断 力、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都得到了培 养。

4、 通过班会,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在这 里布置相关任务,了解学生情况,并与学生交流思想,解决 问题。传统的班会课只注重老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学生 是班会课的主人。北京四中在班会课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 他们坚持把班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班会帮助提高学生 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增强了同学 友情,也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富有创意的德育载体

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元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德育, 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共识。我们参观的七所学校也不例 外。但是,这些学校的活动教育十分注重有导、 有序、有效'

北京四中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他们的活动教育围绕“正 确导航,把握方向”、“序列清晰,由浅入深”、 “有深度、 重内容、见实效”开展,使活动这一德育的载体功能发挥得 淋漓尽致。归纳七所学校的活动教育,主要有三类:

一是常规教育活动常抓不懈。各学校把学生常规管理 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下气力抓好抓实。充分利用 晨夕会、班队会、国旗下教育等进行日常教育,通过新生军 训、开学典礼、学生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专题报告会、法制 安全教育大会等,做好专题教育,做到了 “制度健全、措施 落实,全面覆盖、坚持经常,以人为本、方式灵活”。

二是主题教育活动与时俱进。结合形势相继开展了 “杰 出儿童少年”评选活动、节水环保教育活动、“感恩社会、 感恩父母、奉献爱心”书信文化活动、建设书香校园读书活 动、公民道德宣传日系列活动、“我与祖国共奋进”、“与 时代同行”、“与奥运同行”、“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等 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实效。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让学生在不间断的活动中 养成习惯、学习知识、增长体验、锻炼能力。开展并持续组 织多年的杰出儿童少年评选活动、小手拉大手读书展示活 动、亲情援助行动、少年军校等,已成为各学校德育工作的 品牌。

二反思与完善 为期四天的北京市七所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学习考察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释放了我们的困惑,坚 定了我们的信念,也促进了我们的反思。我们从参观学校的 校园文化氛围,从弥漫于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师生共同的价 值追求中,特别是从这些学校对教育理想的追寻及实践中, 我们看到了德育工作的希望和未来。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我 市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北京七所名校相比, 既有我们成功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足,值得我们思考。

1、 德育目标与功能不够清晰。

一是德育的目标取向偏差,德育过多地强调既定的道 德规范知识,忽视对学生基础德性、品格的培养。人大附中 刘彭芝校长的“守住底线”思想我们应该很好去研究把握。

 二是德育的功能取向偏差,德育不是大胆地激励引导学生, 而是设法约束、防范学生,这样的德育在信息传递上带有明 显的单向灌输性,其动力是外在的,不会内化为学生需求。

 北京市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提出的“双主体育人”教育思想中 学生主体的功能值得我们去实践。

2、 德育被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各学校都能够比较清醒地认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 的基础性地位,也为德育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与学科课 程教学相比,德育仍然被摆在次要地位。德育机构的人员和 力虽都十分单薄,仅仅依靠德育课程、团队组织、班主任和 专门的德育机构开展德育。作为德育最重要力虽的班主任,

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上,较少关注学生品德教 养。其他科任教师基本不关心德育,没有形成学校全部门、 全员在全时空抓德育的合力。

3、 德育实效性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

尽管各学校大都积极进行了德育实效性的探索,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但与学科教学相比,各学校的探索还处在各 自为政的状态,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德育方法和途径还不成 熟,研究不透彻,更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

4、 道德评价两极分化现象愈演愈烈。

一极是对学生的道德评价过于简单草率,一个个活生 生的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道德表现千差万别,但在老师 的评价体系中,就表现为成绩通知书上的寥寥几言,内容却 大同小异。另一极是,有的学校忽视了学生道德的质性评价, 片面追求对学生进行道德表现的虽化评价。

5、 德育的社会环境没有真正形成。

从学校外部环境看,德育依然没有得到地方政府和全 社会的真正重视。政府对于德育的重视,一般只限于发几个 文件,搞几次检查,不具体研究和解决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实 际困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 题大喊大叫”。新闻媒体对于学生道德失范的问题,热衷于 炒作,把问题的根源完全归于学校的德育失误,而不做深层 次的分析。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学校工作包括德育动 辄横加指责。学校在夹缝中进行德育,校长教师成了 “救火 队长”。

上述现象,既有学校原因,也有社会和家庭原因。但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从 学校层面加强学习和研究,以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成长 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提 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习考察结束后, 我将北京七所校的经验和特色与我市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 做法进行了比较和思考,觉得我们还有很多方面存在不足, 需要重构或完善。

1、 强化主要领导的精神引领、高尚人格魅力的感召和 践行能力。

人大附中刘彭芝、劲松职业高中贺士榕、第二实验小 学李烈、北京四中蔡晓东、景山学校范禄燕等校长,他们有 思想且能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全体干部和教师的教育 教学行为。领导志同道合、目标一致,干群互相信任、关系 融洽,学校对教师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挥 出巨大潜能,实现了学校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这对我们 担任学校领导干部的同志来说是一种鞭策。

2、 加强环境建设,提高育人功能。在学校基础建筑无 法改变的情况下,从一草一木、一廊一路、班级教研组、知 识牌、宣传标语等入手,整体构思,注入文化氛围,让学校

像个学校的样子,提高环境的育人功能。

3、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 一支为人师表、热心育人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要 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业务能力。要关心爱护他们,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 作条件,激发他们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构建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 培养和基础道德教育,为校园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学质虽提供 保证,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作为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在这 一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和中学生心理行为阶 段特点,制定年级目标,班级目标和个体目标,提高德育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5、 不断丰富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坚持基础德育内容 的同时,根据时代社会现状和学生人格缺失,丰富德育的内 容和形式。

要形成序列,重点突破。优秀的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 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需要长时间的“抓细节、抓反复” 来培养,需要活动开展制度化,养成内容序列化,培养方法 科学化。从学生入校起,围绕饮食起居、卫生纪律、坐立行 走、读书写字等行为、习惯,循序渐进、反复督查,依次强 化。

6、树立大德育思想,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6、树立大德育思想,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分管领导、

政教领导、班主任应进行系统的德育培训,学校也应组织全 体教职工学一点德育基础理论,提高德育渗透能力。学校应 激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开发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 育资源,尤其是政治课。

7、 坚持“低重心、抓基础”的指导思想,选择习惯培 养的内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是什么?应是学生身 上最为缺失和学校生活最为需要的对学生持续发展、终生有 益的。应从人生最基础的坐立行走、言行举止、仪表礼貌、 待人接物、交际交往抓起,从校园集体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 抓起,从当代中学生的共性缺点抓起,从见怪不怪的行为细 节抓起,只要引导的好,生活中处处是德育的资源。

8、 坚持“重落实、求实效”的原则,把习惯培养的内

容落到实处。如“迈好中学第一步”、 “迈好青春第一步”、

“迈好人生第一步”等框架主题,将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 培养的具体内容填充至每个框架内,每学期每月甚至每周培 养的习惯形成系列,采用“每周一重点”的形式,反复督促 直至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推荐访问:考察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考察报告 学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