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简史30讲》读书笔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国简史30讲》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德国简史30讲》读书笔记

 

 《德国简史 30 讲》读书笔记 ● 老师简介

 ● 徐弃郁,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国际问题和战略史研究。

 著作《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被哈佛大学购买版权并翻译出版,《帝国定型:美国的 1890~1900》部分内容被收入到上海等多省市高考模拟试题。

 ● 课程亮点

 ● 1.德国简史是徐弃郁“大国简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徐弃郁老师研究最深的国家也正是德国。

 ●

 2.德国的崛起值得深思。两百年内被打垮三次,但每一次都能快速崛起,为什么?

 ●

 3.宗教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这些影响近现代史的历史大事,德国都处于漩涡的中心。为什么? ●

 4.德国的面积只相当于美国的 5%、小于中国的云南省,但工业实力长期处于欧洲第一、世界领先的位置。为什么?

 ● 5.徐弃郁老师的每一门课都值得反复听。你收获的不止是历史,还有战略思维。

 ●

 6.你将得到:30 讲正式课程+不定期答疑+每个月专题辅导。

 ● 课程大纲

 ● 发刊词(已更新 1 讲)

 ● 发刊词|这个国家咋就这么牛? ● 通过解剖一个个重要的专题,从历史大结构和关键细节来深挖这样一个特殊国家的底层秘密。

 ● 六大模块:1 源起;2 宗教改革;3 普鲁士崛起;4 从统一到大战;5 走向灾难 ;6 复兴之路。

 ● 一条主线:德意志或者说德国底层精神的演进和变化。

 ● 德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清朝的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包括定远号、致远号全是德国制造的。

 ● 从袁世凯练新军开始,中国军队的近代化都是以德国军队为蓝本。

 ●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源于德国的《威廉皇帝练兵歌》(有异议)

 ● 第一模块:源起(已更新 3 讲)

 探寻德国和德意志民族的源起,还原民族精神底层的演化过程,帮助你理解德国为什么是“德国”。

 ● 01|“蛮族”日耳曼有哪些精神基因? 武化、集体主义和服从意识 ● 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源起难考据 ● 首先,德意志民族的历史源头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是多个日耳曼部族迁移、融合而成,很难找到确定的历史标尺; ●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民族的起源和其他民族起源不一样,很重的政治包袱。

 ● 日耳曼人和德意志人 ● 日耳曼人是一个更大的族群范围 ● 日耳曼人(Germani)的含义 ● 和拉丁语里面的一个形容词“真实自然的”(Germanus)完全是同源的, ● 日耳曼人的本意,是古代文明高度发达的罗马人,用来指那些没有开化,自然状态的部族(蛮族)。

 ● 日耳曼人体貌特征:金发蓝眼,身材普遍高大 ● 日耳曼人的特点 ● 第一个特点武化 ● 把武力作为整个价值体系的内核 ● 第二个特点是集体主义和服从意识 ● 日耳曼人对私有财产不在意,他们更关心整体部族的生存 ● 对首领的服从意识 ● 第三个特点:强调自己文化的独立性 ● 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对罗马人和罗马制度的抵抗很激烈 ● 这些特点实际上构成了某种基因性质的东西 ● 德意志人实际上是日耳曼人中的一部分。

 ● 小结 ● 古代日耳曼人精神气质上体现出三大特点:武化、集体主义和服从意识,再加上强烈的文化独立性,这些特点实际上构成了某种基因性质的东西。在德意志民族和国家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一直在发酵,一直在起作用。

 ● 延伸资料 ●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名著《日耳曼尼亚志》

  ●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16356/ ●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弗尔的名著《莱茵河》

 ●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811950/ ● 02|基督教化:日耳曼的精神内核如何形成?

 宗教结合文化 ● 公元 4 世纪,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开始了欧洲的中世纪 ● 基督教对日耳曼人文化内核的影响 ● 第一,日耳曼人继承了基督教神学中思辨的、形而上的东西,后来的德国哲学和这个就很有关系; ● 第二,更重要的是,基督教使日耳曼人掌握文字。

 ● 基督教的教义是写在《圣经》里的,所以日耳曼人要接受基督教必须掌握文字。

 ● 古日耳曼语第一次以书面形式——乌尔菲拉译的《圣经》 ● 基督教对日耳曼人政治的影响 ● 基督教会的主教们帮助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财政制度 ● 查理曼大帝(扑克牌里红桃 K 的原型)让征服区的居民改信基督教 ● 欧洲历史上教会和国家之间最激烈的冲突、教会内部最激烈的冲突,都是发生在德意志 ● 小结 ● 基督教化是日耳曼人从蛮族走向文明的关键步骤,但这个步骤不仅没有消除日耳曼人底层精神的那些基因,反而还进一步强化了它们。

 ● 延伸资料 ● 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

 ●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428078/

 ● 03|“剑与火”:向东殖民为什么如此重要? 走出舒适区 ● 向东殖民对德意志的重要性 ● 第一个原因,物质层面 ● 向东殖民诞生了普鲁士国家 ● 由骑士团国家演化而来 ● 德意志境内的封建化在向东殖民和十字军东征中完成 ● 第二个原因,精神层面 ● 向东殖民进一步锻造了德意志国家的底层精神 ● 在重新向蛮荒进军的过程中,德意志有机会摆脱对神圣罗马帝国精神上的附庸状态,实现一种独立生长和自我强化。(类似美国西进运动)

 ● 骑士团对集体主义的影响 ● 骑士团 ● 骑士团是宗教军事组织(既是武士,又是基督教僧侣)

 ● 骑士团还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管理机构(管贸易、农业等等一系列事情)。

 ● 条顿骑士团 ● 条顿骑士团在顶峰时期统治面积达到了 17 万平方公里,人口 100 万人 ● 条顿骑士团的文化:纪律、苦行和协作 ● 条顿骑士团的极端化的集体主义不光让它成功地拓土开疆,而且骑士团国家由于它的高效率,被后来的学者认为是中世纪国家治理的典范。

 ● 小结 ● 向东殖民是德意志把重心从控制别人的财富向挖掘自己潜力转变的过程,也是从相对安稳与文明再度向蛮荒进军的过程,最终反而成就了德意志。换句话说,德意志是通过离开旧的舒适区,去创建新的舒适区,这个过程必然使人更加强大。这个道理在今天同样适用。

 ● 延伸资料 ● 【知识卡片】骑士团——三大骑士团

 https://mubu.com/doc/7oZyYIsbdcP ● 第二模块:分立·同一

 如果说宗教改革是一场改变全欧洲的大地震,那德意志就是震源。为什么从德国发端?又到底发生了什么? ● 04|宗教改革为什么从德意志发端? 精神独立

 ● 宗教改革是一场权力和财富的重新洗牌。

 ● 16 世纪天主教内部出现改革派——基督教新教 ● 两派之间的斗争形成欧洲的宗教改革 ● 天主教和新教的根本区别 在于圣经解经权的归属。

 ● 天主教认为,解经权归教会,并且整个教会只能有一种解释,且归于教皇,因此全世界天主教理论上是统一的(其实也未必,例如爱尔兰天主教就跟罗马天主教有差异); ● 新教要求打破教会对解经权的垄断,解经权归每个信徒。每个人对圣经的理解千差万别,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出现分裂是必然的。如果将新教的信条推向极端,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读圣经,别人无权干涉,有多少个新教徒就会有多少个派别,这跟信仰自由也就差不多了,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些宗教改革的领袖们虽然反对天主教对圣经的解释,但是对于别人反对自己的解释,也是不能容忍的。

 ● 为什么从德意志发端? ● 德意志的分裂和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控制 ● 德意志的分裂 ● 英法已经形成了比较有效的中央王权,教会干预不容易; ● 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神圣罗马帝国控制德意志,扶持政治军事代理人,而德意志不少实力派诸侯支持宗教改革 ● 大众的支持 ● 赎罪券在德意志压榨财富引起民愤 ●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深受民众拥护 ● “教随国定”原则 ● 说明世俗权力从此走到宗教权力之上,近代的国家体系开始形成。

 ● 小结 ● 德意志的分裂和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控制引发了宗教改革,这个宗教改革带有很强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色彩。实际上它和前一讲的向东殖民一样,最终效果都是打破德意志和罗马教会之间的那种捆绑,使德意志民族在精神上有更多独立发展的空间。

 ● 05|马丁·路德:一个人的作用怎么会如此关键? 德意志精神奠基人 ● Martin Luther,1483 年 11 月 10 日-1546 年 2 月 18 日)

  维 基 百 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AC%E4%B8%81%C2%B7%E8%B7%AF%E5%BE%B7 ● 马丁·路德的贡献 ● 宗教改革 ● 1517 年 10 月 31 日成为宗教改革的起点。

 ● 《九十五条论纲》批驳赎罪券 ● 把《圣经》从拉丁文翻成德文,奠定了标准德语的基础 ● 近现代的标准德语以路德的《圣经》德语为基础的。

 ● 如果没有这种语言上的统一,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感就不可能起来,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德国。

 ● 为德意志底层精神注入了新的特质 ● 1.决绝的理性主义 ● 往大了说,这种理性主义是要执着地去求真的,是要刨根问底的。这就开启了德意志人对科学、哲学领域那种执着钻研和探索,后来德国出现这么多哲学家和科学家绝不是偶然的; ● 往小了说,德国人做事情那种认真、讲究彻底性的风格,或者从反面来说有点执拗、一条路走到黑的风格,或多或少也是受到它的影响。

 ● 2.人的“天职”观 ● 日常的工作、成就、效率正是上帝要求我们去做的,工作就是一种世俗的对上帝的礼拜 ● 近现代意义上的职业精神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后来德国人那种出名的敬业、专注和工匠精神,如果要找源头的话,那主要就是马丁·路德的这种“天职”观。

 ● 小结

 ● 马丁·路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为德意志的底层精神注入了关键的东西。德意志的底层精神在马丁·路德时代完成了一个飞跃。

 ● 第三模块:普鲁士的崛起

 德意志崛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普鲁士。这个模块会带你破除成见,重新理解普鲁士如何崛起、如何全面腾飞、如何衰败、又如何重获势能。

 ● 06|被骂成“万恶之源”的普鲁士到底什么样? 精神整合 ● 外界对普鲁士的评价 ● 邱吉尔说:“普鲁士是万恶之源。” ● 苏联红军要铲除普鲁士的历史印记,把哥尼斯堡(康德的故乡)改造成加里宁格勒 ● 德国国内对普鲁士的态度 ● 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特别不喜欢普鲁士 ● 二战后的很多自由派知识分子都把普鲁士等同于军国主义,认为从普鲁士到希特勒有一条一脉相承的线,要防止纳粹卷土重来,就要挖断普鲁士的根子。

 ● 普鲁士的历史地位 ● 第一个原因:普鲁士统一了德国,或者说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德国是普鲁士创造的。

 ● 第二个原因:涉及到德国这个国家的底层精神,德意志底层精神从日耳曼时期开始萌芽,中世纪缓慢发展,最后是在普鲁士那里完成。

 ● 条顿骑士团的文化:

 ● 条顿骑士团在向东殖民扩张的过程当中建立了国家,但因为骑士团是天主教的,所以这个国家听命于罗马教廷。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时候,骑士团和罗马教会一刀两断,成立了骑士团国家。

 ● 最初普鲁士国家就是骑士团的继承者,所以它把骑士团那种组织文化,像比较极端的集体主义和服从意识,强调严格的纪律和自律,自然也吸收进来了。

 ● 新教精神 ● 新教立国:普鲁士建国的时候,明确国家信奉新教。

 ● 普鲁士公国和新教的发展也是一种绑定关系。路德新教的理性主义,还有那种彻底性,成为普鲁士底层精神的一部分。

 ●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发展道路 ● 普鲁士处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东部边陲,实际上是德意志文化圈和斯拉夫文化圈的交界处。

 ● 这样的地理环境一方面是艰苦,征战频繁,迫使它整合那些特质;另一方面是民族混杂,吸收了斯拉夫人那种坚忍、对国家的服从的特质

 ● 俾斯麦:“普鲁士存在着一种日耳曼因素和斯拉夫因素的强烈混合。”

 ● 小结 ● 普鲁士在德意志历史上的核心地位,不仅是因为它后来统一了德国,而且因为它在精神上成为了德意志底层精神的主体。

 ● 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底层精神的锻造不光要看它源头上吸收了哪些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的生长过程是不是能够将这些东西进一步激发出来,实现一种整合和强化。

 ● 延伸资料 ● 德国作家哈夫纳的《不含传说的普鲁士》

 ●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25933/ ● 07|边缘小国普鲁士凭什么崛起? 自上而下的监护 ● 普鲁士雏形 ● 1618 年普鲁士公国和勃兰登堡边区(就是今天德国首都柏林这一片)联合成一个国家 ● 普鲁士自上而下的国家主义 ● 普鲁士是通过高效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这个精确的国家机器,做到了大多数国家做不到的事情。

 ● 普鲁士崛起和英美的最大区别 ● 英美在崛起过程中的力量主要是从社会层面来的,更多的是自下而上、自我组织,国家只是负责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 普鲁士的崛起过程中,国家是主导力量,是个监护人的角色,整个制度环境、基础设施都是在国家监护下完成的,自上而下几乎就是普鲁士道路的一个特征。

 ● “大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的贡献 选侯指的是神圣罗马帝国有资格选举帝国皇帝的诸侯 ● 创立了普鲁士体制 ● 军事上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常备军 ● 政治上集权:通过行政改革,建立一个专业化的、高效率的官僚体系,包括一个统一的国家税收系统。

 ● 经济上推动经济,广开财源 ● 最明显的是搞基础设施建设,比方说国家来规划和资助开挖一条运河,改造道路和桥梁,这样方便交通和贸易。还有统一币制,建立全国性的邮政系统,等等。这些都是促进工商业的。

 ● 再比方说农业。土豆在德国是一种重要的主食,你要去德国吃饭就会感受到这一点。那土豆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主食呢?就是大选侯时期,他让他的夫人在柏林郊区办一家“模范农庄”,专门推广土豆种植。这属于国家引导。

 ● 还有国家强制规定,比如...

推荐访问:《德国简史30讲》读书笔记 德国 简史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