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总结】温州市财政地税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优秀范文】

温州市财政(地税)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民理财、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理念,突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总结】温州市财政地税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总结】温州市财政地税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优秀范文】


温州市财政(地税)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
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民理财、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理念,突出生财、聚财、用财、理财、管财“五财”职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务实创新、积极有为,较好完成了既定的财税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推进 “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1年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85.6亿元,增长18.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0.9亿元,增长18.5%。全市财政支出370.4亿元,增长19.1%。全市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399.9亿元,增长22.6%,其中:税收收入246.2亿元,增长18.3%;非税收入153.7亿元,增长30.1%。

(一)服务发展积极主动。按照“生财有道”的要求,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大财源基础作为财税中心工作来抓。特别是针对近期温州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我局主动承责、敢于担当,迅速落实多项财税帮扶措施,打出财税“组合拳”,从企业融资、整合重组、项目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梳理和落实17条财税帮扶持政策措施,并专门设立10亿元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同时,以 “千名财税干部下千企”为主载体,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季”活动,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化危为机。认真贯彻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主动研究和制订市区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财税扶持政策,深入开展财税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专项行动,继续引导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及时下达财政专项补助(全市已累计分离服务性企业274户,全年新增地方税费收入1.51亿元);另外全市还争取到省海洋经济扶持资金1.9亿元,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我市“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要求,主动对接城建、国资等体制改革,着力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2011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安排财政资金20.5亿元,争取省下达地方政府债券3.7亿元,并支持做好市级十大国资营运公司(含建设集团)增资工作,还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上报加快土地出让、逾期地块清欠、城建资产处置等建议,特别是针对当前政策环境下的地方政府融资难问题,我局牵头召开多个层面的融资工作座谈会,提出多项对策措施。

(二)增收节支常抓不懈。按照“聚财有法”的要求,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趋势、宏观政策走向和税制改革动态,加强税收计划管理和政策效应分析,做好重点税源监控、税源分类管理和重点税种管理,开展专题税源调研和“房地两税”税源清查,扩大省级以上重点税源监控面,促进各税种增收及税收结构优化。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规定,全面推进社保费“五费合征”,确保收入平稳持续增长。我局还通过完善市对区财政体制配套制度和市级各功能区财政体制,出台市区企业财政收入划分实施办法,调整市区税收管辖范围,在全省率先对市区街道进行税收考核,发挥体制政策导向和考核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了各地抓收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牢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理念,连续三年为市委市政府代拟增收节支、厉行节约等政策,进一步规范市级财政资金审批程序,强化预算约束,明确除严格按照年度一般预算、专项资金预算及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执行外,年内将不再开财政支出新口子。

(三)民生保障切实有力。按照“用财有度”的要求,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和质量,提高群众的民生满意度,支持打造“三生融合·幸福温州”。高度重视住房和社会保障,2011年分别拨付市区廉租房保障资金2.07亿元、 “新医改”、“新农保”9.89亿元,还落实5000万元支持社会保障卡·市民卡建设。加大对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建设投入,支持组建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农业等一批投融资平台,并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大力支持“六城联创”(2011年市级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和“城市转型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其中仅“四小车综合整治”,据初步估算,市、区两级财政共需落实车辆及牌照回收、置换等补偿资金3.3亿元,其中2011年需2亿多元),有力促进城乡环境再造。加大“三农”投入,安排农业和农村发展平台扶持资金1.7亿元,着重支持改善中心镇和农村新社区配套设施,推动“三分三改”、村居“转、并、联”和农房集聚改造,并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2000万元)支持农业“两区”建设,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平安大市”建设,加强政法经费和公共安全投入,并落实稳定物价措施,支持“米袋子”、“菜篮子”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外,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推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已报省待批。

(四)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围绕“理财有方”的要求,加快以 “三个子”和 “三位一体”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将原预算外收入(除教育收费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对外投资收益外)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将25个部门预算报市人代会审查(今年起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都要报市人代会审查),并首次接受人大专题询问。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增量资产实行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政府采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改革稳步推进,财政项目预算审核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初见成效。依法做好经人代会审批的政府预、决算公开工作,教育等5家部门预算已率先实现公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市级已实现“全覆盖”,全市已有770家预算单位实施试点改革;公务卡试点改革已扩面至252家,超完成年度任务。开发应用市区财政新体制软件,继续完善支农资金、行事资产等信息管理系统,政府采购、会计管理、会计核算及其他财政资金监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围绕 “信息管税”要求,加快推进发票换版,积极推广应用网络发票(全市非双定户网络发票应用率达100%),受省局委托出色完成《数据清理业务需求》编写、软件开发及试点应用,并成功开发应用运维监控平台。以搭建“三位一体”组织框架为重点,积极推进财税机构及职能配置改革,《三定方案》已上报市编办。此外,各县(市、区)还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意见》,结合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积极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五)科学监管全面实施。按照“管财有效”的要求,努力提升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把握总量、严控增量、设定年限、调整方向”的原则,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和分类(共分六大类),逐步将财政扶持资金引向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环境和公共平台建设等宏观领域,并同步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财政资金和账户安全监管,特别是自江苏、江西等地相继发生财政资金安全案件后,我局迅速向市政府作专题汇报,发布案件警示录,市级财政专户通过清理由原70个归并为42个。全面清理核实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及时向市政府汇报财政资金运行情况,努力防范财政潜在风险。认真迎接国家审计署对政府性债务、廉租住房保障及社保、工业转型升级等财政资金专项审计和同级审计工作,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加强对财税政策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小金库”治理复查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专项核查,并做好机构改革涉及部门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严明财经纪律。会同公安等部门打击整治发票违法行为,查处虚假发票买方市场案件118件,有力净化了税收法治环境。此外,我局还高度重视财税法制建设,开展依法行政考核,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完成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修订及出台配套制度,不断提高财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六)队伍建设亮点纷呈。围绕 “持续、平稳、健康”的要求,以“互学互比”为动力,以“十大项目”和“五型机关”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财税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财税工作成效和社会形象。出台财税考绩法,全面落实“即办制”和“绩效公开制”,广泛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促进财税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积极实施“求知、文艺、健康、宣传、服务、激励”六大工程,财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成果不断显现(如鹿城分局合唱团在全国屡获大奖;财税干部文学作品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等)。以地税系统迎接 “三解三评三创”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三访三问”活动和行风自查、互查、专查、督查及邀请第三方检查,行风评议成绩排名全省第三,纳税满意度测评成绩更是跃居全省首位。以推行党员公开承诺为重点,深入开展财税窗口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受到中组部领导高度好评,拟被树为典型推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测评成绩连续数年居市直机关首位。配合省厅省局上线运行融财政、地税、国税三家于一体的12366语音特服系统,“同心汇聚”服务平台初见成效。高度重视队伍廉政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和典型案例剖析活动,并围绕规范财税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二、2012年我市财税工作的初步思路

(一)围绕大局,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服务发展。积极主动应对当前复杂的金融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企业帮扶政策,切实加大企业服务力度,特别是要用好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努力帮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以创建全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积极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和争取上级支持,助推金融业创新发展,并支持做大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资投向。加强产业转型财税政策和资金整合,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空港经济、海洋经济等都市新型经济,努力构建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并支持推进各大功能区、工业园区及产业集聚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培植和丰富后续财源。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放大政府融资能力,分摊筹资责任,多方筹集资金,以政府主导性投入带动全社会投入,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以城市转型促进经济转型,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

(二)紧扣中心,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抓好收入。认真做好经济税源调研和收入分析调控,建立财税运行定期分析制度,准确把握后续财税收入变化趋势,切实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促进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完善“五位一体”税源管理互动机制,加强税源监控分析和税收风险管理,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快推进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充分发挥《税友龙版》上线运行的信息化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推广应用新版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健全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突出抓好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认真贯彻《社会保险法》,积极抓好社保费等各项规费征缴工作,多方增强政府财力。

(三)突出重点,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普惠民生。围绕“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要求,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公共财政供给范围,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平衡社会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对教育、水利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严格按规定比例从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各项资金。深化落实“新医改”、“新农保”等国家惠民、富民政策,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的救助和帮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环境建设投入,继续支持“六城联创”、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区创建及生态市建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以支持农房集聚改造和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加大“三农”投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切实加强政法和基层基础经费保障。认真贯彻增收节支、厉行节约有关政策,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民生改善上,用到基本公共品供给和公共平台建设上。

(四)规范运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推进改革。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搭建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为重点的公共财政组织框架,实现“一体化运作”。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有机结合起来,健全部门预、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并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逐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探索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严格执行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要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综合监督理念,提升财政监督合力。依法推进预算公开,逐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适时推进“三公经费”及其他专项支出公开。此外,还将指导各地加强乡镇财政建设,规范乡镇财政运行,并进一步优化地税职能配置,规范做好基层税务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调整工作,不断激发财税运行活力。

(五)健全机制,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实施监管。认真落实修订后的市级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化专项资金投向,进一步将财政资金引向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环境和公共平台建设等宏观领域,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落实财政资金安全责任制,构建财政资金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监管。充实技术力量,建立专业咨询人才库和相关数据指标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管理。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实施、财政重点资金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配合推进党政机关公车改革,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及社会各方面监督。高度重视财税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财税自身执法水平。

(六)创先争优,以更加严格的要求管好队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财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为统领,全面拓展财税文化建设,发挥财政地税一家的体制机制优势,持续深入地推进系统班子建设、行风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积极向上的优良环境,加快形成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即办制”和“互学互比”有关要求,推进全局工作提质提速。按照“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财税队伍自身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廉政制度,不断探索个性化的廉政教育方式,以系统内发生的典型案例为素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细化深化富有财税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形成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使勤政廉政善政成为财政地税干部的一种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推荐访问:温州市 财政 工作总结 【财政总结】温州市财政地税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