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

摘 要:职前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关键是让职前教师把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即针对一篇具体课文篇目设计出明确的语文教学内容。形成这样的教学设计技能,就需要通过多个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案例学习,明白教学内容的具体内涵与呈现方式,并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要点,在大量反复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中进行。因此精选案例、引导思考、指导方法、实践演练是指导职前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职前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作者简介:赵宏梅,女(1967-),辽宁省兴城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03

对于职前教师而言,通过理论学习,能够理解语文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而且清楚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但如何把这样的认识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即针对具体的一篇课文设计出明确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学习的关键。要指导职前教师学习这一内容,首先是让其通过多个案例的学习,明白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的具体内涵与呈现方式。其次,在案例比较的学习中发现设计语文教学内容的依据、方法等问题。再次,结合具体课文篇目,指导职前教师掌握与运用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方法。最后出示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演练习题,让其进行大量自主地练习。

一、学习示例,研读思考

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教学设计的示例,是指导职前教师学习的第一步。出示示例后,引导职前教师认真研读与思考。

示例一:罗诗孟老师的《散步》教学设计(有删节)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略)

(二)读文生情 整体感知

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三)研读入境 合作讨论

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四)涵泳入理 品味探究

思考: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2.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五)赏读入心 拓展运用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的原因?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4、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5、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6、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7、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课后作业: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思考题:你认为此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内容有几点,是什么?

示例二:余映潮老师的《散步》教学设计 (有删节)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能力的训练。

2.理解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设计

1.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课文

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介绍课文中的人物、课文的内容。

2.第二个教学板块:记诵文段

学生自由背读写景两段文字,老师对这两段文字“由实到虚”的结构略作讲析。

3.第三个教学板块:学用句式

(1)讲析 比较句式与反复句式。

(2)重点学习对称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上面这些句子的特点有:第一,每个句子中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显得特别精练、精神,形式美观,是句式中的精品。第二,这种句式讲究对称。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也传达出一种音乐美。第三,它们除了用于记叙之外,还可以用于议论,用于写出精辟的警句、格言。

(3)请同学们学用“对称句”,以“生日”为取材内容,写出一两个这样形式的句子。

思考题:你认为此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内容有几点,是什么?

示例三:郑桂华老师的《散步》教学设计 (有删节)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三、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 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 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4.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五)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思考题:你认为此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内容有几点,是什么?

案例四:程翔老师的《散步》课堂教学 [1](有删节)

一、师:现在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篇题目是“散步”的文章,大家先仔细阅读课文,然后组长组织大家讨论:文章的哪些地方最感动人?组长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督促每个人都发言,不能有旁观者。

二、师:这种暖暖的孝心和浓浓的亲情,作者是以怎样的构思方法来表达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组长指派代表发言,注意要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发言的机会。

三、师:太感动人了!现在同学们都明白了“分歧式构思”在讲述故事或者写作文章时的重要作用。(板书:1.预设分歧—2.出现分歧—3.解决分歧。)同学们现在根据黑板上提示的步骤,结合你们平时的生活,拟一个写作提纲。

四、师:这节课时间快到了,下节课同学们根据提纲,练习应用“分歧式构思法”完成写作任务。现在,请几位同学说说你对这节课的看法。

思考题:你认为此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个教学内容需要教吗?

二、讨论探究,梳理总结

在第一环节的职前教师个人研读思考的基础上,指导职前教师分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示例,梳理出其示例设计的语文教学内容,小组选代表汇报学习结果。要求是:归纳出的教学内容要具体落实到学生的“学点”上。其结果可从三维目标角度进行描述,归纳如下: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学习点、学用对称句式或品味文章“举轻若重”特点的言语学习点、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知识学习点、分歧式构思或记叙文写作模式的写作学习点。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学习点。

3.情感态度教育

理解与体会文中的亲情、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受中年人的责任等情感态度教育点。

几个设计的教学重点多集中在:情感态度教育点、学用对称句式的言语学习点、朗读法学习点等。

三、运用方法,设计教学

在第二环节学习优秀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之后,紧接引导职前教师思考:这些教师是依据什么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的?上述的几个教学设计确定的语文教学内容为什么是不同的?我们自己怎样才能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在这些问题引起职前教师学习的困惑的状态下,给出设计教学内容的步骤与方法,指导职前教师运用方法进行设计。方法如下:

1.把握课标

要了解课标对七-九年段阅读、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方向。如阅读教学目标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实施建议”中具体说明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里要注意课标强调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学习,要通过品味语言去体会作品情感,进而运用朗读技巧,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不是只一味地读而已。对于写作,课标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就是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2.熟悉教材

如果说把握课标是从宏观上了解各学段、各年级总的教学目标,那么熟悉教材就是把握各学段、各年级具体的教学目标。因为教材就是对课标要求的具体落实与展开,目前语文教材版本较多,每一版本在选文、编排体例与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熟悉教材就是了解教材编辑者的编写意图及其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在这里,熟悉教材不仅是指吃透具体课文篇目的特点,还要把握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甚至要了解单元所在的单册教材的教学要求,这样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及其对具体课文篇目的教学要求。为此可以采用一看单册教材要求,二看单元提示,三看课文特点,四看书后练习,再综合这些因素确定教学内容。

一看单册教材:

如《散步》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篇自读课文,编写者对七年级上册学习的要求是:(1)掌握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学习朗读方法;(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4)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看单元提示:

从第五单元的单元提示中分析此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情感与价值观:体验亲情,解决矛盾,维护亲情。

知识与能力: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过程与方法:学习朗诵和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

三看课文特点:

《散步》是一篇集语言美、人性美、诗意美于一身的叙事散文。具体来说,大词小用、对称句式等的“举轻若重”的独特语言以及分歧式构思的叙事方式,赋予了文章深层次的人性、生命、中年人的责任等哲理。同时富于起伏变化的写作方式与诗情画意般的景物描写成为写作方法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朗读法、写作方法的学习与情感教育都是本文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四看书后练习:

书后三道练习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文章的中心。

综上,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作者的写作意图,本课文应该教的内容有:通过朗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品味大词小用、对称句式等语言特点,以及“分歧式”的构思方法。

3. 分析学情

同一篇课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教学理解的不同所致,另一方面是所面临的学生不同,不同的学情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合宜的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认为应该教的内容,更应是学生认为需要学的内容。而不少新手教师之所以把握不住教学重点,恰恰就是缺乏对学情的了解。教师可采用调查、访谈、提问等方式,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方可确定学生需要学的教学内容。

如《散步》的学情分析:一是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独生子女对亲情的理解很狭隘,很难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二是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经验方面: 有一定阅读能力,但对文章中的写景、一些句子、语言特点等不能深入理解。

4. 综合各因素,确定基本的学点:

综合教师认为应该教的内容与学生认为应该学的内容,确定一篇课文基本的学点。

如《散步》的基本学点是:

(1)通过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品味大词小用、对称句式等语言特点,学用对称句式;

(4)学习“分歧式构思”、写景创境的写作方法。

四、出示练习,实践演练

职前教师经历了《散步》一文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学习,对设计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要安排大量的自主的练习,让职前教师进行充分的实践演练,才能形成教学设计技能。如安排这样的练习:请自选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或语文版均可)中一篇一课时的文章,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注释:

[1]靳健.赵晓霞.郭俊奇.李金云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的策略[J]语文建设,2012(3)

推荐访问: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 指导 教师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