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规避与应对策略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法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系统研究了阳光体育背景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因子,探究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规避策略,旨在探索最大限度降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应对策略,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开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切实推进阳光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伤害事故;风险规避;应对策略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随着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多年持续下滑而提出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入实施,学校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将越来越多元化。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学生因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经济和法律纠纷屡见不鲜,不但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也给学生、家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给体育教师也带来了巨大压力。由于没有法律保障和有效的解决机制,加之社会舆论压力,为了减少和避免体育伤害事故,学校也只能采取消极防范措施:封闭和停止使用有危险性的体育设施,降低体育教学内容的强度和难度。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却与体育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科学预防和妥善应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体育学、法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系统研究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规避与应对策略,对于保护校生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开展,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也为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界定的再审视

在涉及到的诸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不论学校是否与该案相关,是否具有法律责任,都经常会使学校陷于经济纠纷或法律纠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所致。即哪些案件属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哪些案件不属于体育伤害事故,学术界对此缺乏相关的系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也也尚未给予全面的界定,这也是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被严重泛化的关键因素。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范围的界定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但其科学性仍然值得商榷。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作了明确的界定,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界定提供了参照的法律依据。但是很多学者认为其法律效力层次较低,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做出规定,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局限。

依据法学相关理论,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释义》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本研究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界定为:在由学校组织实施的各种校内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堂教学、学校各类体育竞赛、课余体育训练和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运动场馆和其它体育教育教学设施内发生的,因过错或意外伤害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需要要指出的是,其过错或过失必须是法律意义上的过错或过失,以及纯属意外的体育伤害事故,不包括一般的运动损伤。因此,本文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界定如下:

第一,本研究中“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时所发生的因过错或过失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这里所指的在校期间具有时空特性,它既包括在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体育课教学活动和虽然不在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内,但在校园内进行的其他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内所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2〕。因此,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时空范围限定在:不仅包括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责任的体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范围内,造成在校学生因过错(故意或过失)或者因意外伤害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还包括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的空间内,造成在校学生因过错(故意或过失)或者因意外伤害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

第二,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受害人”必须是在校学生。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第37条第二款规定:“本办法所称学生是指上述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的需要,“受害人”即为国家公办学校和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另外,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39条第二款规定:“在学校注册的其他受教育者在学校管理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参照本办法处理。”本条款规定的“在学校注册的其他受教育者”,是指在全日制学校中就读的非全日制学生。因此,本文研究的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受害人”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在校学生也包括非全日制的在校学生。

同时,根据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特点的多样性,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分类作如下界定:从时间看,其伤害行为或者伤害结果必须有其一或者同时发生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指导、保护等职责的期间,或者是学生在校的业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期间;从空间看,其伤害行为或者伤害结果必须有其一或者同时发生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指导、保护等职责的地域范围内,或者是学生在校的业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地域范围内。体育伤害事故一般是发生在学校组织活动的范围内,如比赛、运动会和体育场馆内等。有时也会发生在校外学校组织的活动范围内,如越野比赛,郊游活动等。同时也有学生自己在球场、田径场等活动的范围内;从行为主体的主观方面看,它可以是因过错(故意或过失)引发的事故,也可以是没有过错的意外伤害;从事故的种类看,包括学生本人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死亡事故,以及学生造成的他人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死亡事故;从结果看,它必须造成了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事实。对于在体育教学或课外的体育活动中,由于身体接触而出现的一些扭伤、挫伤、拉伤、碰伤、摔伤等损伤,从主观构成来看应视为因过失行为而造成的一般运动损伤,不属于本文所研究的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从法律关系构成的角度来看,其性质必须构成法律要件的要求,除此之外的事故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因子调研分析

2.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

在1000名被调查学生中,共有325名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过伤害事故,占调查总数的30%,其中发生1次伤害事故的占受伤学生的52%,发生2次伤害事故的占受伤学生的44%,有4%的学生发生3次以上的伤害事故。本调研数据与近两年大部分研究者统计的数据基本相同。但2009年前研究数据比例有所下降,作者认为可能与学校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和学校对体育伤害事故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关。但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学校为了避免出现伤害事故,降低了体育课的危险项目教学。

2.2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项目

中小学和高校在体育课的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发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项目类型不尽相同。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学发生伤害事故的项目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足球占36.6%、篮球29.4%、田径11.2%,且中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的男女生比例约为3∶1。足球伤害事故排在第一位,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该项目身体对抗激烈、直接接触多等特点有关,另外,学生在练习中由于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保护帮助不当都可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而在高校的体育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多为运动量比较大、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篮球占38.6%,足球占26%,田径15.5%。资料显示,高校发生伤害事故的男女生比例约为4∶1。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些项目的比赛或活动中,男生更愿意表现自己,乐于投入更多的激情,因此在运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些安全隐患;而女生在体育课中更愿意进行一些运动量相对较小的项目,并且女生在运动时较男生更为谨慎、小心。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女生发生伤害事故的概率要较男生少得多。

2.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性质及部位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性质主要表现在外伤、骨折、韧带撕裂伤、脱臼,内脏受伤、脑震荡及其它。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外伤,占51.7%,其次是韧带撕裂伤占到了16.4%、骨折、脱臼、内脏受创、脑震荡等也有不小的比例。

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原因方面,其主要致因是学生自身,占据的比例高达50%,其次是综合因素和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原因。因学生自身造成的伤害原因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在主观上纪律性不强,技术动作完成不规范或动作突然性失常,体育教师没有预先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而产生伤害事故,也有部分是由于其他同伴的过错、自身心理素质差以及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救措施导致的。

而在体育教师方面,其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完成动作时缺乏全面的保护措施。此外,还有因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教法不当、教学手段不科学等原因而发生的事故;教师管理失职、教师体罚学生等造成的事故。场地设施方面具体原因,主要有因学校体育设施配置不合理、器材陈旧失修;部分原因是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安全教育不及时、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此外,由于其它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体育教学环境差(如风雨冰霜天气)等。

2.4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时段的活动组织方式

在体育活动组织方面发生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主要产生于体育比赛中,占到了41%,其他方面,依次是课外体育锻炼37%、体育课堂教学15%、课外训练7%。其原因主要是在体育比赛中,由于环境的影响,体育比赛往往身体对抗性激烈、运动强度大、技术动作容易变形,这些均极易导致体育伤害事故。此外,在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和保护,加之学生对体育伤害事故的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安全保护性差,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几率相对增加。

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规避与应对策略

3.1树立新型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新体系

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在体育活动过程发生伤害事故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就成为一种不确定性的事件。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管理,必须着力引入新型管理理论与理念,构建防范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新体系,对体育伤害事故着手事前的风险规避,最大程度上使其不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的频率,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3.2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安全责任制度

依据体育运动的特性,培养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日常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安全责任制度。形成由分管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学校体育工作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体育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实施者,各级部门参与的体育运动安全网络,可使体育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3.3强化体育教学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加强学生的安全纪律教育

体育教师对从事的体育教育职业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在日常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辅导中,应以身作责,高标准,严要求,自尊、自爱、自律、自信。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并适时提供帮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并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同时,体育老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必须提高其法律意识。教师要认真学法、知法,明确违法和合法的界限,要做到无责不揽,有责不推;教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用法律规范体育教学行为来保护自己,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加强学校的组织纪律教育实际是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不能为所欲为。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与训练时,一些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较差,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比赛规则,追逐打闹,不能完全按照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进行练习和比赛,尤其是未成年人,他们生性顽皮好动,但又由于他们尚不具备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和预见后果的能力,往往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学校可以通过采用多种主题教育的形式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让学生形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4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和器材管理的安全条例

为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其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并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制定严格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明确场馆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

3.5规范体育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常规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应熟知并必备的常识,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伤害事故都涉及体育教学常规。因此,体育教师和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体育教学常规,包括教师课前根据人、地、物、气候、教材的不同认真备课;课中要科学地安排练习如进行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安排负荷量与强度、运动结束必须进行放松整理活动;课后进行小结等。这些教学常规对降低伤害事故能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3.6制订体育课外活动或特殊体育项目的安全守则

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调查发现,许多伤害事故都是在学生自由活动时发生的,这给学校规避运动伤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制定课外活动或特殊体育项目如野外生存、攀岩、登山的安全守则,对大大降低事故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3.7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应包括(1)成立体育伤害事故处置的机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由学校有关领导牵头、学校有关部门参加的学生伤害事故善后处理小组。中小学校应当组成有学校负责人、法制副校长、安全辅导员、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小组,负责与家长协商处理事故善后事宜。(2)处置的原则: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3)处置的程序:学校及时救助、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报告、调查事实,分清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对事故处理的指导与协助、事故处理的方式、做好受伤害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等。这样,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伤害程度。

3.8建立健全学校体育保险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保险法规制度,可以使学校体育朝着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学校体育在出现责任纠纷时做到有法可依,确保学校体育健康、快速地发展和改革,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获得最佳化的法律效益。

3.9完善硬件设施,创建舒适体育运动环境

包括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校内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对已损坏的设施、器材立即维修或更换。对体育场地要做好护理,避免因积水、砂砾等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体育场馆内部存在危险的设施、物品、位置等应给予警示。同时在学校场地旁设立明显的标志牌,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体育设施,力争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都降到最低极限。加大投入,完善改造与扩建。要力争有关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场馆改造与扩建,更新体育器材和设施,确保提高器材使用的安全系数,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3.10张贴相关的安全守则或宣传画,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的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各体育场馆内,张贴相关的安全守则和注意事项或宣传画,不仅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同时这也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刘静春,费瑛.对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处理中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28-29.

〔2〕王润,丁红,姜文鹏.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在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5):15-18.

〔3〕韩孝栋.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现状及预防对策

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6):22-24.

〔4〕张育明.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机制的法

理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6.

〔5〕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

〔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6.

(责任编辑:李宏斌)

推荐访问:规避 风险 应对策略 伤害事故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