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长城教学反思-20210417001834

幼儿科学《长城》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长城》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教训,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一篇关于幼儿

科学《长城》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 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

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 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这两个特点时, 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

 一是抓住课文中 “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 ,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 508 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用 ? 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 “陡峭”“无数” “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 有了这样的对比, 学生对巨

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 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 ` 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 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 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

 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别妥当。在给长城题词时,有一学生说:“长城,你永远都不要倒啊 ! ”我只是敷衍了事,没能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 如果能继续引申:“长城真的不会倒吗 ?” 接着介绍长城的破损情况, 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城, 效果会更好。

3 、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

 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 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用,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长城的教学结束了,但这一课给我的触动也是比较大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这类的课文,喜欢它的大气,喜欢它的简洁明了,这也是今天对这一课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幼儿科学《长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 ,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幼儿教学反思 长城 反思 幼儿 幼儿科学长城教学反思-202104170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