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士 抗日游击战士

  他有八十岁左右,那辆小三轮车每天都被他扶着,他颤颤巍巍、一寸一寸地朝前挪动着。他以给人针灸为职业,没有固定摊点,冷集的日子在百货集市,这天所有的摊位都是空的,他不会被人撵逐;逢集日,他又到了菜市场逼仄的巷口。他真象一位游击战士,乡村集镇就是他游击的战场和舞台。他为肩负的使命而战。

  

  老人的"阵地"被设在小三轮的踏杠上。踏杠垫了些破烂的海绵,确切的说他是半靠半坐式的用尾椎蹭在那上面。不论天晴下雨,老人的身边都会围上一堆需要他帮助的"粉丝"。粉丝们把他团团围着,一般要十二点以后才散伙。对他来说,针和灸都是体力活,有时候扎一针得催用几次力才能把针刺进病人的肌体;艾灸要把火力注入穴道,就需紧紧按压住生姜片,有时候得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老人蹭在小三轮踏杠里,"粉丝"们挨个坐在他面前的塑料矮凳上,他高位俯身地为"粉丝"们针灸。粉丝们都是他的病人,这些病人们身上的疾病是他征战的对象,是他必须要面对的敌人。他的使命就是要么把那些敌人彻底消灭掉,要么就得想办法把它们俘虏住。

  

  金针翻转,火星遄动,宛若一对报喜的小鸟,绕着病患们的身体穿梭,仿佛忙着在为病患们啄除病害,播种希望。老人乐呵呵地,前鞠后躬、左摇右摆地舞蹈着。

  

  看来上肢用力下肢受限是他主要的作战方式,长年累月地,这应该就是老人眼下行走困难的主要原因。

  

  老人有相关的行业资格。每一位病患针灸一次收两块钱,一天有二十来块钱的收入。小三轮就是他的百宝箱,出门必备的用品都装在里面,下雨天的东西自然也少不了。在乡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没有退休金,也没有社会保险,每月有六百来块钱的收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冬至之后,好几天都没有见到老游击战士执着打拼的身影了。他是已经"退役"还是又开辟出了更为广阔的战场?因为也是他的病人,我对老人的踪迹很挂怀。

  

  不久就听说老人已经过世。

  

  我亲眼见证到老人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让一个半瘫的病人去掉了双拐。他给我带来过那么大的希望,他的离世,令我悲伤。

  

  想起来,老人虽没能帮我把疾病彻底消灭或者俘虏住,但我现在还是在按照他的方法和思路调理身体。就是说老人走了,还是把继续征伐疾病、战胜病魔的希望留给了我。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的价值是很难以拥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重要的在于别人的需要。人们真诚地需要,需要他的人越多,这个人的社会价值成正比,应该也就越大。

  

  "如彼雨雪,先集后霰"人生短暂就象那雪花,阳光一照就会改变其形态。作为生活竞技场中的游击战士,老人忠诚地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他没能成为正规兵团的一员,也没敛下足够多的金钱,然而他人生的战争却没有失败:需要他的人有那么多,眷念他人也有那么多

  

  尊敬的老游击战士,愿您一路走好!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游击 战士 女游击队长凌雪晴 游击战士汤巴索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