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学专业课学习报告

专业课学习报告

序论

概念:粉末冶金是一种制取金属粉末,以及采用成形和烧结工艺将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制成制品的工艺技术。

粉末冶金的基本工序:1)原料粉末的制取和准备;2)将金属粉末制成所需形状的坯块;3)将坯块在物料主要熔点以下的温度进行烧结,使制品具有最终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粉末冶金技术的特点1)成本低;2)具有独特的性能和显微组织,如多孔材料、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陶瓷和硬质合金;3)可以制取其它工艺难以制取的材料,如活性金属、高熔点金属;4)经济效果只有在大规模生产时才能表现出来;5)粉末冶金材料和制品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粉末的制取

1.1机械粉碎法

1.1.1机械研磨法

1.1.1.1研磨规律

1)球磨时最有效的研磨制度时球体滚动和自由下落

2)要使球体起冲击作用,圆筒转速应为(0.7~0.75)n临界,

2影响球磨的因素

研磨硬脆材料时,课选用球筒直径D与长度L之比D/L>3的球磨机;

一般球磨机的装填系数取0.4~0.5为宜;

装填料为球磨筒容积的20%

2

表1金属和合金粉末的推荐制取方法

金属或合金

制取方法

气雾化,空气雾化,研磨

研磨,电解,化学沉积

氧化物还原,电解

电解,水雾化,氧化物还原,硫酸盐沉淀

铜合金

水雾化,机械研磨

氧化物还原,机械研磨,水雾化,羰基法,离心雾化,电解,气雾化

羰基法,电解,氧化物还原,水雾化,气雾化

精密合金

空气雾化,电解,混合还原

反应金属(钛,锆)

氧化物还原,离心雾化,化学沉积

高熔点金属(钒,钼,铼,钽,铪)

氧化物还原,化学沉积,离心雾化

特殊合金

气雾化,水雾化

水雾化,蒸汽雾化,气雾化

超合金

气雾化,离心雾化

氧化物还原,氢化-除氢法

2粉末的性能及其测定

1粉末及粉末性能

2.1.1粉末颗粒结晶构造和表面状态

一般来说粉末颗粒具有多晶结构,而晶粒大小取决于工艺特点和条件,对于极细粉末可能出现单晶颗粒。

粉末颗粒实际构造的复杂性在表现为晶体的严重不完整性,即存在许多结晶缺陷,如空隙,畸变,夹杂等。因此,粉末总是贮存较高的晶格即便能,具有较高的活性。

2.1.2粉末性能

单颗粒性质(1)由粉末材料决定的性质:点阵结构,理论密度,熔点,塑性,弹性,电磁性质,化学成分等;(2)粉末生产方法决定的性质,粒度,颗粒形状,密度,表面状态,晶粒结构,点阵缺陷,颗粒内气体含量,表面吸附的气体与氧化物,活性等。

粉末体性质:平均粒度,粒度组成,比表面,松装密度,振实密度,流动性和颗粒间的摩擦状态。

粉末的空隙性质:总孔隙体积,颗粒间的孔隙体积,颗粒内孔隙体积,颗粒间孔隙数量,平均孔隙大小,孔隙大小分布以及孔隙形状。

2.2化学检验

粉末的化学成分包括主要金属的含量和杂质的含量

含氧量的测定方法:库仑分析议,菲水滴定法和氢损测定法

2.3颗粒形状

表2颗粒形状与粉末生产方法的关系

颗粒形状

粉末生产方法

颗粒形状

粉末生产方法

球形

气相沉积,液相沉淀

树枝状

水溶液电解

近球形

气体雾化,溶液置换

多孔海绵状

金属氧化物还原

片状

塑性金属机械粉碎

碟状

金属漩涡研磨

多角形

机械粉碎

不规则形

水雾化,机械粉碎,化学沉淀

概念:表面形状因子,体积形状因子,比形状因子

2.4粉末的粒度及其测定

2.4.1粒度和粒度组成

2.4.1.1粒径基准:1)几何学粒径dg,名义粒径;2)当量粒径de;3)比表面粒径dsp;4)衍射粒径dsc

2.4.1.2粒度分布基准:个数基准分布,长度基准分布,面积基准分布,质量基准分布

2.4.2粉末粒度的测定方法

表3常用的一些粒度测定方法

测量原理

方法

使用的大致粒度范围/?m

机械或超生振动

筛分

5-800

显微镜

光学

0.5-100

电子

0.001-50

电阻率

库尔吐计数器

0.5-800

电敏感区

0.1-2000

沉降

沉降仪

0.1-100

罗勒分析器

5-40

空气粉尘粒度测定仪

2-300

光散射

光散射粒度测定仪

2-100

光遮蔽

光遮蔽粒度测定仪

1-9000

透过性

费歇尔亚筛粒度分析仪

0.2-50

表面积

气体吸附(BET)

0.01-20

2.5粉末的比表面及其测定

定义:1g质量的粉末所具有的总表面积

测定方法通常有吸附法和透过法

3成形

3.1成形前原料准备

1)退火

还原法,机械研磨法,电解法,雾化法及羰基离解法制得的粉末都要退火处理;

退火温度一般在(0.5-0.6)范围内

退火气氛一般用还原性气氛

2)合混合基本上有两种方法:机械法和化学法。机械混料法分为干混和湿混。化学法是将金属或化合物粉末与添加金属的盐溶液均匀混合

3)筛分4)制粒5)加润滑剂

3.2压制过程中力的分析

3.2.1侧压力

3.2.2外摩擦力

外摩擦力的影响1)损耗了一部分压制力2)引起压制压力的不均匀分布3)阻碍粉末体在压制过程中的运动

3.2.3脱模压力

3.2.4弹性后效

3.5成形剂

使用成形剂的目的

促经粉末颗粒变形,改善压制过程,降低单位压制压力

提高压坯强度,减少粉尘飞扬,改善劳动条件

提高压坯密度及其分布均匀性,改善压坯表面质量

提高压坯寿命

兼做造孔剂

4烧结

4.1烧结过程热力学

4.1.1烧结的热力学

1)金属粉末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表面能较高,粉末表面原子都力图成为内部原子,使其本身处于低能位置。因此,粉末粒度越细,表面越不规则,表面能越大,所贮存的能量越高,烧结也易于进行。

2)晶格畸变和处于活性状态的原子,在烧结过程中也要释放一定的能量,力图恢复其正常位置。

3)ΔA = ΔU - TΔS,ΔU为粉末说具有的全部过剩能量,ΔA为其自发进行烧结的能量,T为绝对温度,ΔS为粉末状态和烧结状态的熵差,一般来说,ΔA总是小于ΔU,但是一般认为这种能量使发生烧结的原动力。

4.1.2烧结的基本过程

等温烧结大致可分为三个界限不十分明显的阶段

1)开始阶段(粘结阶段)

颗粒间的原始接触点或接触面转变成晶粒结合,即通过形核,长大等原子迁移过程形成烧结颈。在这一阶段,颗粒内的晶粒不发生变化,颗粒外形也基本未变。但是烧结体的强度核导电性却由于颗粒结合面的增大而有明显增加。这阶段主要发生金属的回复,吸附气体核水分的挥发,压坯内成形剂的分解核排除。

2)中间阶段—烧结颈长大阶段

原子向颗粒粘结面的大量迁移使烧结颈扩大,颗粒间距离缩小,形成连续的孔隙网络。

同时,由于晶粒长大,晶界越过孔隙移动,被晶界扫过的地方,孔隙大量消失。

密度和强度增高使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这一阶段中,开始出现再结晶,同时颗粒的表面氧化物可能被完全还原。

3)最终阶段—闭孔隙球化和缩小阶段。此时,多数孔隙被完全分离,闭孔隙数量大为增加,孔隙形状趋于球形而且不断缩小。

这个阶段中,整个烧结体仍可缓慢收缩,但这是靠小孔的消失和孔隙数量的减少来实现的。但是仍有少量残留的隔离小孔不能被消除。

4.1.3烧结原动力

1)根据库钦斯基的简化烧结模型,作用于烧结颈的应力为:

孔隙网形成后对烧结起推动作用的有效力:

当Pv增大到超过表面张应力时,隔离孔隙就停止收缩,所以再烧结最终阶段,烧结体内总会残留少部分的闭孔隙。这种闭孔隙仅靠延长烧结时间时不能消除的。

2)烧结原动力的热力学表达式

如果具有过剩空位浓度ΔCv的区域仅在烧结颈表面下以ρ为半径的园内,则当发生空位扩散时,过剩空位浓度梯度是:

3)物质由颗粒表面向空间蒸发,导致的物质迁移

,P0—平面饱和蒸气压;r—曲面的曲率半径

4.3烧结中的物质迁移

4.3.1开始烧结阶段

1)烧结颈长大的一般通式:,x:烧结颈半径;R粉末颗粒半径;t等温烧结时间B:材料的几何参数和几何常数n烧结机构特征的指数项;m:由粉末颗粒大小决定的指数项。n,m,b,值取决于物质迁移机构

2)物质迁移机构:粘性流动机构,蒸发-凝聚机构,体积扩散机构,表面扩散机构,晶界扩散机构和塑性流动机构

4.3.2中间烧结阶段

是决定压坯性能的最重要阶段。特点是烧结体的致密化和晶粒长大

孔隙的结构变得光滑,但在最终阶段烧结之前还残存着相互的联系

晶粒边界和孔隙的几何形状控制着烧结的速率

孔隙与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由两种形式: = 1 \* GB3 ①孔隙可能在晶粒长大时被运动着的晶界所平直化 = 2 \* GB3 ②晶界可能从孔隙处中断

孔隙可以占据晶粒的棱边,从而发生烧结体的致密化,或者占据晶粒内部,成为闭孔隙,不会发生致密化。

希望孔隙与晶界不分离,可以通过控制温度,第二相杂质或者使用粒度分布较窄的粉末等途径,将这种分离减小到最低程度。

在粉末未加压烧结的致密化过程中,体积扩散,晶界扩散起主导作用。尤其时后期,晶界对致密化有很重要作用。

如欲提高空位或原子的扩散系数,就要求高温加热。

在致密化后期要防止晶粒长大和晶界减少,可以加入少量能阻碍晶粒长大而且在高温时稳定的碳化物,氧化物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粒度要尽量细,而且能很均匀的分布在物料中。

4.3.3最终烧结阶段

很缓慢的过程,在该阶段借助于体积扩散机构将发生孔隙的孤立,球化以及收缩

延长加热时间,孔隙的粗化会引起平均孔隙大小的增大,同时减少孔隙的数目

体积扩散机构对孔隙的收缩时需要的。

孔隙消失的速率取决于孔隙密度,孔隙半径,体积扩散,晶粒大小以及应力的作用

用烧结来达到100%的烧结体密度是困难的

4.3.4烧结体显微组织的变化

孔隙的变化

一开始孔隙是连通的,随着烧结进行,颗粒之间接触点增大,数量逐渐减少孔隙间的联系逐渐切断,最后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孔隙。随后,孔隙收缩,细小的孔隙消失,稍大的孔隙长大,其形状逐渐接近于球形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烧结时孔隙赌的变化时依靠开孔隙来进行的 。这些孔隙的一部分被物质迁移二完全填满;;另一部分转变为孤立的或者封闭的孔隙。但是这种封闭的孔隙非常少。

烧结过程种的再结晶及晶粒长大

粉末经过压制成形后,粉末颗粒发生了变形,颗粒的接触点或面上开始形核,随后的加热会使晶体的核心长大。

升高烧结温度或延长烧结时间,将使晶体长大,并且彼此相互接触形成晶界,而且还吧由于形变而处于高能状态的基体吸收。

与晶体长大的同时,颗粒间的孔隙将会缩小和球化。

孔隙,第二相和晶界沟都能够阻碍晶粒长大

4.4混合粉末的烧结

4.4.1多元系固相烧结

优点:容易改变成分,容易压制成形;有较高的压坯密度和强度;可能形成均匀的显微组织

特点:烧结温度和时间能够控制到保证成分的均匀化;最好使用细的粉末颗粒;适当控制烧结过程,避免形成有害相

包括无限互溶的混合粉末烧结,有限互溶的混合粉末烧结和互不溶解的混合粉末烧结

4.4.2液相烧结

4.4.2.1液相烧结的条件

液相具备完全或部分润湿固相的条件:润湿角小于90度,渗入颗粒的微孔,裂隙,甚至晶粒间界

固相再液相中有一定溶解度

4.4.2.2液相烧结的基本过程

生成液相和颗粒重新分布。如果粉末颗粒使球形,压坯中的孔隙相当于40%的压坯体积,当低熔点组元融化后,固相颗粒重新分布,并使固相颗粒占65%的体积,如果液相数量大于或等于35%体积,则在此阶段就可以使烧结体完全致密化。

溶解和析出阶段

固相的粘结或形成刚性骨架阶段。如果液相润湿固相使不完全的,则会有固体颗粒之间的接触。这阶段已固相烧结为主,致密化已显著减慢。

4.4.2.3液相烧结时的致密化和颗粒长大

在烧结的第一阶段由于液相的形成,伴随剧烈的收缩,此时的收缩主要取决于液相的数量。影响致密化的因素有:液相数量,液相对固相的润湿性,界面能,固相颗粒大小,固相与液相之间的溶解度等。

固相颗粒长大一般通过两个过程进行:细小的颗粒溶解在液相中,而后通过液相扩散在粗大的颗粒表面上析出;通过晶粒中晶界的移动来进行颗粒的聚积长大记忆通过溶解-析出过程来改变颗粒的外形。

液相烧结时,颗粒长大与烧结时间的关系为:

,rt:烧结后的颗粒半径;r0:烧结前的颗粒半径;n:指数,如果颗粒长大主要通过液相的体积扩散进行,则n=3,如果是由于颗粒界面上的反应,则n=2。

推荐访问:学习报告 冶金学 专业课 粉末 粉末冶金学专业课学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