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个性动态生成资源发现与运用研究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效的发现动态生成资源并进行运用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教学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性探索和创新性学习,实现学生能力与素养的不断提升。动态生成资源发现与运用需要以教学课堂的互动为基础,从学生发展的观点进行知识的生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动态生成;教学资源;发现;运用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高中数学教与学的理念与方法都随之改变,以往的被动模仿、记忆和灌输的方式已经逐渐的被自主探究、互动合作、建模操作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所代替。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在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了数学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互动,善于发现教学与学生个性动态生成资源并进行有效的运用,对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互动,营造动态生成资源氛围

基于生命学说的互动是动态生成的基础,教师和学生都是生命的载体,只有在互动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演绎出源头的活水,不断动态生成教学资源,谱写出壮丽的生命之歌。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的情感体验,思考和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在与知识的互动中更能掌握知识,提高效率。因此,课堂互动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动态生成资源的源泉,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知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等层展开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多进行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也能构建出和谐、互动,充满乐趣和韵律的教学课堂,为教师与学生个性动态生成资源奠定基础。

二、高中学习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发现与运用

在张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课堂中,学生不仅乐于去进行思考,而且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活动充满变化,各种个性动态生成资源也就随之生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打造互动精彩课堂,发现并运用学生个性动态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预设问题,迎接生成

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预设是展示学生个性,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基础和前提。高中数学教师要立足课堂,從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出发,精心的预设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因势利导,运用于教学课堂中,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的形成。

比如在进行“圆锥曲线”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预设一道试题:已知(x+2)2+y24=1,那么,x2+y2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呢?学生一般会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化简,得到y2=4-(x+2)2=-4x2-16x-12,然后带入x2+y2中进行化简,得出x2+y2=-3x+832+283,因此,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知道,当x取-83的时候,x2+y2的最大值为283,因此所求x2+y2的取值范围是-∞,283。当大家认为问题圆满解决的时候,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不可能是小于零的数,因此应该是0,283。教师问学生还有不同意见吗?一个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发现这个函数是有界限性的,在考虑已知范围的限制情况下,在当x取-1的时候,x2+y2的最小值为1,因此所求x2+y2的取值范围是1,283。

这样,通过问题预设,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过程,不仅能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函数隐含条件的挖掘,意识到数学思想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发现数学知识中的规律,理解数学本质。

(二)善待意外,发现生成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互动和思考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意外,将这些非预设的生成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发挥教学的引导者作用,对教学过程及时的调整,让意外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等差数列”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数列,4,8,12,16,20,24……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个数列中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果m+n=p+q,(m、n、p、q∈N*)那么,可以得到am+an=ap+aq”的规律,一个学生突然想到,数列不一定是2项和等于2项和,如果m+n=p,(m、n、p∈N*)那么,也可以得到am+an=ap的规律,如4+8=12;8+12=20。面对教学中的意外,教师要善于把握,引导学生思考一下,这个结论成立吗?有的学生认为,在奇数组成的数列中不会成立,如:1,5,9,13,17……,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所以明显不能成立。教师对学生继续引导,那么,大家想一想在满足什么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结论可以成立?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一个学生胸有成竹的说,在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中,这个结论成立,可以设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都为d,如果m+n=p,(m、n、p∈N*),则am+an=d+(m-1)d+d+(n-1)d=d+(m+n-1)d,则am+an=ap。

课堂教学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意外,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随机应变,将意外转化为有用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因势利导,通过问题预设迎接生成,善于发现意外,捕捉生成,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充分的绽放,以动态生成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佟海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有效应用研究[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11).

[2]刘雪亮.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下),2016(10).

推荐访问:生成 发现 教师 学生个性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