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及说课稿-推敲说课稿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PAGE

PAGE 4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推敲》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推敲》。

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便得以流传下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情结”,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精心打磨文本语言,让学生享受典范语言的熏染,感受母语的魅力,培植学生热爱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情感。《推敲》这一课,全文语言简单详实,在朴实的语言中却又透露着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做学问,贵在疑与改。编者又把它放到第三单元与《成语故事》、《嫦娥奔月》、《伊索寓言》三篇课文放在一起,这是一种理念的渗透,那就是:让学生感受文化,在学习课文中不自觉地接受中华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熏陶。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寻隐者不遇》,所以,学生对贾岛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课《推敲》旨在让学生学会推敲,在阅读或习作中更注重遣词用字,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水平,我确定了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语境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学习古人推敲字句,同时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中去。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设定的是: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学习古人推敲字句,同时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中去。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与发展的第三个关键阶段,即由“以扶为主”到“以放为主”的转变。因而,他们有着鲜明而又不允许忽视的特征:缺少勤动笔、勤思考、勤整理的习惯,被动而不积极;但通过前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

结合以上学生的基本学情分析,及本篇课文推敲的精神,我主要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着力体现《新课标》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提问权和评价权,同时也会以表演法和迁移训练法为辅,从而达到积累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而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预习导入法、勾画圈点法、小组探究法,集体研讨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我会准备幻灯片,因为幻灯片的直观性强,实用性大。

《新课标》中提到“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所以,对于《推敲》这一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初读交流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深入体验文本。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推敲》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而且,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养成自主复习也是需要掌握的一门技能。所以,首先我会抽查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词;其次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最后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走进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

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我打算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

第一个部分:走进贾岛。我会以幻灯片出示句子:也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来进行比较分析。《新课标》中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会请学生先默读再分组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讲、评故事。生生之间的互评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之后,对于“贾岛和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这一景象,让学生进行想象并画出此景象。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贾岛刻苦钻研的精神,更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衔接的特点。

这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个部分:走进韩愈。请一些同学进行表演,体会韩愈爱惜人才的特点和贾岛认真的态度。语文是有生命的,学生通过表演,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第三个部分:走进推敲。到了这个环节,学生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也都明白了什么叫推敲。《新课标》在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中提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所以,在这时,我会请学生来进行总结课文。这样,既能够知道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个环节:超越文本(实践“推敲”之法)

朱熹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推敲》一课的难点就是要求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要养成“推敲”的习惯,勤推敲,善推敲。所以,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诗人贾岛接受了韩愈的指点,后来的许多学者和文章大家也都认同了韩愈的观点。可是,现在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原诗中还是用“推”好。请同学们也来推敲推敲,他的依据是什么呢?”这样的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推敲”的过程,就势必会让学生再次捧起课本,深入的探究,使学生的读书活动就多了几个来回,掀起了学生的思维高潮。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明白:这就是推敲!而且要使学生具有“推敲”的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仅要怀疑自己的做法,还要敢于怀疑别人的做法,甚至是传统、名家的。这样,学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其实,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这一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推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逐步完善、螺旋提升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重要的是凭借课文这个例子,增强学生“推敲”的意识,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推敲”的习惯,这才是这一课真正应该教给学生的。在学生真正的明白学会推敲之后,根据《新课标》在第三学段习作目标中提出的“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的要求,我会将一些学生的习作片段拿出来为例,让学生来进行推敲。

第四个环节:课后作业(巩固“推敲”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背诵《题李凝幽居》。

同时,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所学的东西,还要多补充一些额外的“营养”。《新课标》中说“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文末说“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那么,在文学的海洋中,关于“推敲”文字的事不仅仅这一件。可以让学生回去自己搜集,这让学生不仅只学课本上的,还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进行课外拓展,以增加课外知识量,或者让学生找一篇自己的习作,进行斟酌推敲,将理论变为实践,学以致用。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板书设计:

9 推敲

贾岛

做学问

做学问

贵在疑与改

走进

推荐访问:说课稿 说课稿 推敲 教案 教案及说课稿-推敲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