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方法,实现历史高效教学

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标教学理念实施初中历史教学。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再上新台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让历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或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学好历史的首要前提,兴趣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这是迈向成功的基础。所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三、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学习方法都很重要,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习探索出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学者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老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探寻未知晓的事物。现代教学论认为,应把教师的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如何学习法,我们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读懂书中的内容,领会其中的意义,才是打开知识这扇门的钥匙,进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步入新的学习阶段。在世界史中关于改革这一课题,日本、俄国等国发生过重大的历史改革,日本大化改新都有其历史背景内容、影响,使学生了解在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当时的社会得到了发展。而以后学习“明治维新”时,让学生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掌握了正确的分析的方法。前者主要是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后者是封建社会本身的危机,分析共性和个性;当讲完所有改革时,引导学生思其共同原因,通过从现象一直到本质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学会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真正地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学

我们要树立新课标教学新理念,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情感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利用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记录,其中掺杂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因素,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情感教学,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认知规律。比如在中国历史中,四大发明证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曾经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内心会升腾起一种自豪感;而在学习清政府割地赔款时,师生会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感到愤慨,对中华民族遭受的耻辱感到深深的痛心,从而树立起保家卫国的观念;初中历史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上课之前,在备课阶段首先应该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具体的把握,感受到情感的侧重,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将自己体会的感情传递给学生并以情动人,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风格表达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初中历史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照着课本念相关内容,那么学生会因为枯燥无味而打不起精神来,更不必说引起情感共鸣、培养情操了;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该运用有感情的语言,从语言中能够觉察出情感的倾向,是喜还是悲;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随着语言的起伏变化,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学的情境,更容易受到感染。通过此,可以传递特定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思考和变化,创设历史课情感教学的情境。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教师应该借助这些新的手段,进行情感教学,使学生的内心深处接受正确的思想,从而提高精神境界。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运用能力,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历史教学。抓住典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一些典型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呈现方式进行分类。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过程,提升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离不开实践和训练,只有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大家才可以帮助他去分析哪些是成功的,还存在哪些缺憾,通过不断地展示,去不断地丰富和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不断地鼓励和修补,使学生的能力达到螺旋式递进上升。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实践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讨论、争辩,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主动参与与实践教学的双边互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讨论、辨析有关历史问题,切实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发展;还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并让历史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做到这些,尽可能让学生在我们历史课堂中高效起来是唯一最好的选择。

(作者单位:河南省温县第二实验中学)

推荐访问:高效 教学方法 探索 教学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