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探微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己任。中学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也应该突破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教法的改革,积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种做法及认识。

一、“以趣引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只有对某一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才可能作进一步的探究。如果一个学生对历史学习有兴趣,那么他在学习历史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状态,细心阅读、认真思考,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会逐渐发展起来。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产生和强化,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的奴隶社会时,我提出:“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用极残忍得手段对待奴隶,任意残杀,为何说它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我提出:“为什么说哥伦布、麦哲伦既是殖民强盗,又是杰出的航海家?”问题提出后,一下子就触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思维,学生思考出了多种答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爱因斯坦也讲:“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历史现象让学生去质疑,从中得出正确的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评价或历史结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在讲到有关明清强化封建专制制度的措施时,总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切表明封建制度已经走向衰落。有些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明清两朝使封建专制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为什么还说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衰落?”这个‘强化’与‘衰落’之间似乎不符合正常的逻辑?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这一疑问,我引导学生思考:“明清采取的这些措施以前出现过吗?”学生回答:没有。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情况?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和对教材的钻研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说明新的经济形态和思想已经出现了,靠正常的手段已难以维持其统治。对学生再做点拨:既然正常的手段无法维持封建专制统治,就要采取非常手段来维持。这恰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走向衰落。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用质疑教学法同样可以取得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授之以渔”,训练学生的科学性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讲具体的历史现象,哪怕天花乱坠,学生也不过是死记结论而已。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才能不断创新。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良好思维方法的传授,必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突出主体,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如,讲日本侵华时,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可能出现一些过激观点,对此,教师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现实分析: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肆意侵略邻国,妄图称霸亚洲,给邻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战后,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日本法西斯阴霾不散,右翼分子日益猖獗,比如,修改教科书问题、钓鱼岛事件、众多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仍在,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并对破坏中日友好的势力给予有力回击。通过讨论,学生既看到了问题本质、生发了爱国热情,也活跃了思维,增强了创造性。

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寓论于史、史论结合等方法传授给学生。而且,教师将自己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也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灵活性思维是思维能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不同内容的对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采用历史分析、阶级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不同方法去把握历史,不断提高运用和应变能力。如,学生在学习英、美、法、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容时,我从以下角度训练学生:①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原因。②从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原理分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特点和方式。③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去证明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量变引起质变。④从人民群众观点和杰出人物的作用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⑤从人类社会的演变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必然性、进步性、局限性。这类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向多个方面发散,思维过程灵活,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这既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历史教学的本质任务决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推荐访问:中学生 思维能力 创新 探微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