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十三 朝鲜战争后勤经验感想_党员心得体会

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十三 朝鲜战争后勤经验感想_党员心得体会

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十三 朝鲜战争后勤经验感想_党员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十三 朝鲜战争后勤经验感想_党员心得体会

【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发的《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卫生勤务》记录中中国以轮…小编为您整理了《志原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座谈会心得之十三 朝鲜战争后勤经验感想》,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决战朝鲜》读后感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心得 朝鲜战争感想15篇浅析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给世人留下的启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意义和启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心得 朝鲜战争感想

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发的《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卫生勤务》记录中中国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共计190万,补充兵源近50万,共计240万。

另外,还有东北军区60万支前民工入朝出战勤。这《抗美援朝卫生工作经验总结》(以下简称《总结》),精装16开本,四个分册。(第一分册《卫生勤务》,第二分册《野战内科卫生防疫》,第三分册《战伤外科》,第四分册《卫生统计资料》。(一)韩战共军总参战兵力为190万;这包括少部分伤愈后重上战场的重复统计。

(二)战争总减员978122人,减员率约为51.5%;包括阵亡、伤残、失踪、被俘、疾病、事故伤亡等。

(三)战斗伤亡为952501人,减员率约为50.1%。

在一张《历次战役期间一些步兵师在各战役期间减员情况》的统计表上,所有表中所列的47个师中,阵亡与负伤的百分比两两相加,竟然全都是100%。也就是说,是100%的战斗减员。今举其125师为例:该师连续参加了入朝之初的前五次战役的前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时,该师从战斗序列中永远消失了。该师伤亡情况:

第一次战役参战人数13231人,阵亡30.1%,负伤69.9%;

第二次战役参战人数12384人,阵亡 26.9%,负伤73.1%;

第三次战役参战人数11441人,阵亡23.8%,负伤76.2%;

第四次战役参战8149人,阵亡29.4%,负伤 70.6%。

这说明了该师参战的四次战役,每次全部100%减员。而每次战役下来,又补充新生兵员。连续四次,该师消耗了四个师的兵源。这说明了,当时c.p几乎抽调了全国的大部分兵源,来不断补充前线士兵的生命消耗。

依据上述数据来计算:即以四次的参战人数乘以每次之阵亡比率,即:

第一次战役参战人数13231x阵亡30.1% = 3982

第二次战役参战人数12384x阵亡26.9% = 3331

第三次战役参战人数11441x阵亡23.8% = 2723

第四次战役参战人数8149x阵亡29.4% = 2396

计算出死亡人数如下:3982+3331+2723+2396=12432,其总共的死亡人数相当于共军125师的每次参战人数。即该师人数若未补充的话,是整师灭亡的。

志愿军入朝前,国家军队高层已经预见到后勤物资贮备,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做了充足的准备。成立东北军区后勤部,着手准备志愿军的后勤物资的储备,制定后勤供给的计划。1950年7月至9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举全国之力,储备了充足的被装,粮食,油料,军械物品,集结了大量医院、医疗队、手术队。并在通往战区的交通线上,部署了3条兵站线,将准备的物资分别囤积在各线上对志愿军进行保障。希望能够保证战役战斗的顺利进行。

志愿军入朝后,志愿军继续在后勤方面进行扩充,不断的补充物资、军械物品、人员用一切可能办法,保证粮弹、被服之供给。但是,志愿军从一开始作战,后勤供应的情况就很差,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可以说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问题一直拖着前线作战的后腿,严重影响了作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一下几点:

一是我军远程后勤补给经验不足,就地补给和取之于敌能力有限。入朝作战前,我军一直在国内进行战争,当时后勤补给主要依靠当地群众、依靠缴获进行补充。入朝后,我军对当地情况不熟,加之当地资源有限,就地补给也十分有限。战争过程中,由于美军意识到我军后勤补给情况比较差,一旦被我军击退,就会想方设法把不能带走的物资装备全部毁掉,不给我军留下任何东西。这样导致我军的后勤保障必须大部分依赖于国内的供给,但是我军根本没有进行过远程大规模的后勤保障活动,所以导致我军后勤保障十分吃力。

二是后勤保障的快速机动性差。由于我军是出国作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远程运输补给。当时空中运输几乎没有,主要依靠地面运输。但是,旧中国工业落后,运输工具如汽车无法靠自己生产,只能靠从苏联进口和国内战争中的缴获。战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汽车不过2.1万台,战争中运输工具的损失(尤其是运动战时期)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弥补,严重影响了后勤保障的快速机动。

三是后勤部队的防护能力不足,战时遭到严重破坏。当时我军的火力有限,对地面后勤部队的保护投入不多,加上那时候各方面条件不足,地面部队几乎没有其他较好的伪装且保障方式单一,致使后勤部队几乎是暴露在美军的优势空中火力之下,致使后勤部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本来就有限的后勤保障上更是被削弱的很多,无法更好的对作战部队进行保障。

抗美援朝战争,最然志愿军依靠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后勤部门的艰苦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后勤供应上的不足,取得了大大小小战役的胜利,为后来大量消耗敌军并最终转入坚守防御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通过这场战争要总结后勤补给的经验,改变后勤在后方的观念,培养后勤就是一线,后勤时刻能够保障的思想,超前准备,时刻为我国迎接外界的挑战做好准备,让一线指战员放心,让全国民安心。<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心得 朝鲜战争感想

浅谈朝鲜战争的政治局势

尽管我初中、高中历史学得很好,也看过不少历史书籍,我却从来没有详细了解过这段历史,当时一直很纳闷: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贫弱的新中国,面对的内忧外患还没有解决,毛泽东为何要帮朝鲜打美国?我隐约觉得,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国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决,但为何苏联老大哥没有插手,中国却急急插手?中国在当时做出的这个决策是否是必要的?老毛是否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直到读了本书,我才豁然开朗,书中没有过多的纯粹理论式的说教,像讲故事一样为我们娓娓道来。我才第一次知道,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毛泽东就开始积极准备攻打台湾,统一中国,南北朝鲜一触即发的战争,不光是两大意识形态的对决,还与中国的内政息息相关,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得意洋洋地派人秘密访问南朝鲜,露骨地表示,朝鲜战争对国民党来说百利而无一害,甚至可以说救蒋介石于水火之中,因为南朝鲜若战败,苏联和日本之间的战略要塞全部归入社会主义阵营,占领日本的美国在远东地区便孤立无援,美国断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彼时,即使美国不直接出兵干涉朝鲜,也定会怀着警醒的心理援助台湾,不让台湾变成另外一个南朝鲜。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如果南朝鲜取得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心中的蓝图是:由中国东北重返大陆指日可待。

这便是,朝鲜战争中国面临的紧迫的形式,迫使毛泽东暂时放弃统一台湾的决策,出兵朝鲜。

非常戏剧性的还有南北朝鲜演变的历史:二战后苏联军队先一步进入朝鲜,美国人很紧张,担心苏联独占朝鲜,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这时,一个美国年轻人对着朝鲜北纬三十八度划了一条线,提议苏军驻扎在北边,美军驻扎在南边,杜鲁门很快采纳了这条建议,而厚道的苏联老大哥也欣然同意了,没有再继续向南。二战结束三年后,金日成已经在北朝鲜建立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委员会,这个年轻人一次次地为朝鲜完成独立奔走呼号,此时,厚道的斯大林觉得,朝鲜已经具备了独立条件,美国和苏联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撤离朝鲜,美国当然不想这么干,因为彼时,不管在组织机构、思想、政治、经济上,北方社会意识形态已经趋于成熟,而南方在麦克阿瑟老头的统治下还是一盘散沙,若让它们自己完成独立,最后的结果必然向美国不想看到的那样发展,朝鲜整个成为“红色的朝鲜”。因此,在二战还没结束的时候,作为日本与中国、苏联之间的战略要塞,朝鲜这个弹丸之地,作为两种意识形态僵持不下的焦点已成定局。居住在北纬三十八度线横跨村庄中的居民,怎么也没有想到,此后七十年,他们的回家之路将要变得多么坎坷。<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心得 朝鲜战争感想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抗美援朝不仅重塑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延续百年之久的中国听任列强随意宰割的屈辱历史由此宣告终结,而向来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强大国家可以为所欲为的霸权体制也由此而发生根本性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这场战争之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来说,其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则愈发显得持久恒远。

八集政论片《长征》,其传递的深远影响遍及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一度将“抗美援朝”改成“朝鲜战争”的小插曲,又在《长征》政论片中得到恢复。正由于风向转变,因此,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已开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记忆时刻再获重视之际,就相关影响做一回顾,其主旨显然意向深远。情况很清楚,曾令国人热血沸腾的血与火的壮丽图景由一系列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而再度唤起人们对逝去岁月的回味和怀想,其深远价值并不限于历史记忆,更与中国未来构成密切关联。

自鸦片战争以来便留给世人的中国孱弱可欺的形象因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残酷血战而得到重新塑造,而战争的最终结果则拉开了全球非殖民化浪潮的序幕;尽管已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可泯灭无数记忆,但这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和重新勾画世界政治版图的由两个大国在二战后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则永远也不能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模糊。如果能将美国在朝鲜的首度受挫和其在八十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加以比较,志愿军官兵在朝鲜战场所展现的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精神着实令人荡气回肠,激动不已,而其屡屡创造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则更可为未来解决相关争端提供有益的启示。

抗美援朝重绘世情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自1840年以来开始的追求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艰辛历程时曾指出: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除赢得对日作战这唯一一场民族战争的胜利外,其余的对外战争皆以签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结束。然而,即便这唯一一场胜利,也不被西方承认;因为在他们看来,日本是被美国主导的太平洋海战和随后投掷的原子弹制服,中国在二次大战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因积贫积弱的往昔纪录而不被普遍承认。正因为背负着倍受欺凌的屈辱历史,以致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当时人口规模已达五亿的新中国的傲然独立并没被看成是世界力量对比即将发生深刻变化的开端,相反,她再次被视作可轻易予以扼杀的对象。美国公然作出的全面卷入朝鲜内战并将其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从而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的战略安排无疑是其蔑视中国主权和安全并企图随意凌辱中国的骄狂姿态的真切体现。

然而,具有超凡的军事胆魄和洞微悉见的政治智慧的新中国统帅不仅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鲜的惊人决定,而且其麾下既英勇无畏又多谋善断的将士更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变幻莫测的战略战术而使得这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非对称战争结出超越所有人意料的结果;能有效对抗在装备、补给等各方面远胜自己上百倍且训练有素的强大美军并最终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

可以认为,抗美援朝不仅重塑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延续百年之久的中国听任列强随意宰割的屈辱历史由此宣告终结,而向来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强大国家可以为所欲为的霸权体制也由此而发生根本性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这场战争之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来说,其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则愈发显得持久恒远。很难设想,如没有朝鲜战争所充分体现的中国人的勇气和战力,英国会心甘情愿的放弃对有东方明珠之誉的香港的控制;要知道,为了并不太知名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权,英国不惜对阿根廷发动跨越大西洋的激烈海战,并因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至今仍旧将该群岛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夸张地断言,香港与澳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相继顺利回归,在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从表面上看与其没有直接关系的抗美援朝的潜在影响的。

抗美援朝与港澳台有牵连

然而,中国努力近七十年的两岸统一问题却至今没获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尽管大陆为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已付出巨大努力,但岛内政局却出现了加速走向分裂的趋向;始终不接受九二共识的蔡英文以为,只要引进一些先进武器,然后再得到某国安全保障的承诺,其就可以在对抗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放心大胆地走下去而不必有任何顾忌。

其实,建立在如此判断基础上的政策制定不仅浅薄无知,同时更是对台湾民众命运的不负责任。近七十年前,中国刚刚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持续战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综合国力较之美国何止是霄壤之别;但经过全国解放后的多方面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较之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与美国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则更是大为缩短。过去,为新生的共和国不被扼杀,中国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兵朝鲜,而在如今能力已完全具备与任何强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能力的情况下,其又焉能不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而阻遏“台独”并走向统一?!

坦率而言,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的台海战争之所以始终没有启动,并不是因为中国在某国可能干预的压力下而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对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维护才是大陆在对台动武的问题上投鼠忌器的根源所在;然而,如果自己的国土面临着被分割或两岸统一的目标因台湾当局的坚决抵制而迟迟不能实现,那么,即便让中国再接受一场比朝鲜战争更残酷、破坏性更严重的由两岸内战演变成中外之间的新战争,中国都不仅将坦然承受,而且有充分的信心实现既完成统一大业同时又有效抵御外来干涉的既定目标。抗美援朝的积极意涵适用于台湾。

推荐访问:座谈会 抗美援朝 心得体会 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