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探索

摘要:校企合作是培养美术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做好美术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应该拓展合作内容,不断加强专业开发、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与信息以及文化建设;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推进合作模式的高效运行。同时,还要要提升合作需求,创造合作条件,营造合作环境。

关键词:美术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

美术人才包括美术创作性人才、美术教育人才与美术技能型人才。随着现代工业的大力推进,艺术设计、商业美术、电脑卡通与设计、广告绘画、装饰装潢都获得了显著发展,美术高技能人才灸手可热。一些企业如广告公司、装饰公司、卡通公司、画廊、绣品厂以及工艺品厂,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空前关注并积极投入。培养美术高技能人才,关键在于艺术实践技能训练以及与现代工艺的无缝对接。对于师资、硬件均有限的普通美术院系来说,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美术高技能人才,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熟悉真实生产环境,提高学生上岗能力,节约办学资源。做好美术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训,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一、合作内容的拓展

1、专业开发。美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根据相关企业用人需求与规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普修美术专业基础课及文化课基础上,要增加设计课、电脑设计课的课时,并尝试如何使艺术品走向市场的教学。美术院系应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相关企业技术权威与美术师、技师作为成员,请他们参与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课程开发以及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建设规划实施。同时,根据美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总的目标,校企双方依据协调统一、循序渐进的原则,划定不同阶段培养目标,并确定不同阶段的不同培养地点(校内或企业),指导教学实施。

2、教学合作。在教学实施中,无论美术院系还是企业,都应针对某一阶段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教学场所、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同优势,共同培养美术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对于美术创作课程教学,可以直接将企业生产工艺或产品设计引进美术实践教学内容中。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关院系应依据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计划执行、课堂教学秩序等教学基本环节的督查与监控,无论在校内或在企业,都派专人负责教学管理与学生日常管理,维护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校企双方还可以设立专门小组,根据岗位职责、任务,按照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学生在不同培养阶段的能力标准,并由企业专家小组以此标准对学生进行理论与技能两部分的质量评估。

3、师资队伍建设。美术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一支有实力特别是有动手能力的教师队伍。这里的师资包括学校专职教师、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师美术创作能力也需要不断得到加强。美术院系要完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培训,而企业要给合作院系专业教师美术实践经历与美术技能训练提供基地与岗位。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全职教学或兼职教学,特别是依靠企业高技能员工指导学生实践,将技能转化为美术生产能力,转化到产品之中。通过教学与共同技术开发,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与企业工艺师、美术师的专业进步。

4、资源与信息合作。同时,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企业生产与经营、学校办学都需要了解与掌握有价值的信息。企业有企业的优势,比方了解市场前沿与生产状态,学校有学校的优势,有不同的专业教师,有图书馆丰富的文本信息。各类美术技能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自如的表现自己的创意,学生可以通过企业传导或提供的信息来表现企业产品美术元素的构成。美术院系与相关企业向合作对方准确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信息与用人信息等行业信息,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5、校企文化合作。职业元素仅仅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元素不可缺少的途径,不同的元素需要不同的文化来陶冶,通过含有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与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最好通过校企文化合作的途径来进行。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所处的情景往往与进入企业后工作的场景存在巨大反差,学校与企业文化融和,容易使学生事先认同与接受企业文化。美术院系与企业文化建设合作,可以共享各有优势的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举办文化活动如体育、娱乐以及技能比赛等,通过主导文化交流与渗透,建设好文明和谐的校园与企业。美术教育既是重技术、重实践的学科,更是重个性、重创造的特殊教育,校企文化合作并相互影响,可以使学生感受不同的美术文化,并使自己向实用性方向转化。

二、校企结合模式选择

1、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美术院系与相关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按照工学结构分,主要有工学交替模式与工学并行模式。顾名思义,工学交替模式就是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一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我国一些美术院系采取的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学期是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与技能训练的长教学学期,一个学期到企业单位顶岗实践的短工作学期。我们将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时段比较明显的,都纳入工学交替模式。工学并行模式不具备企业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的明显的时段性,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在教学上的衔接比较紧密。按照合作就业模式分,主要有“订单”模式、定向培养模式与预就业模式。订单教育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美术院系与作为用人方的相关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交替”或“并行”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经过考核合格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定向培养模式实际上属于远期订单模式,将其独立出来是因为它具备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由相关企业出资资助学生学习,学生毕业后到资助单位定向就业。如果学生毕业前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学生在毕业前已经到企业就业,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同时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签订合作教育协议,则可称为预就业模式。

2、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美术院系要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学生基础以及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来选择合作模式。比方,“订单”培养模式,就需要有自身良好的品牌以及合作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有一定的规模,如果与相关企业合作水平不够紧密,就难以取得相应“订单”。同时,产学合作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同时运用不同的产学合作模式,或者采取相互衔接的方式进行。不同专业的学生,或者同一专业不同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同合作模式进行培养,比方一个专业中挑选一批学生组成“订单”班,另外一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同时,对于同一模式,也可以再进行相应的子模式选择。就拿工学并行模式,就有如下几种可继续选择的子模式:项目化模式、课程化模式与产学融合模式。

3、校企合作模式运行。当前,美术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微观的运行制度不够成熟和完善,与有些类别譬如机械高技能校企合作培养比,普遍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欠缺教学开发方面的合作。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一些美术院系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相关企业少而又少,并且开展教学合作的时间、规模都不够,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相去甚远。学校运行机制和企业运行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真正融合,导致运行的形式大都限于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因此,对于美术院系来说,首先应该进行教学改革,促进课程、实训条件与师资建设,促进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相互协调,并争取企业的支持。

三、校企合作培养的推进

1、提升合作需求。需求是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这样的需求需要美术院校和相关企业都存在。校企合作内容、模式以及规模的拓展都源于美术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与相关企业美术岗位真实且内在的需要。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相关企业内在动因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观念、人才卖方市场以及相关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要提升合作需求,首先应该是美术院系、相关企业转变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观念。当前,其他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多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且校企合作空间逐步扩大,为提升美术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正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包装、卡通、广告、装饰等产业规模扩大,设计技术应用升级,促使了美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无论是相关企业还是美术院校,都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不断创新产业生产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催生了“双赢”格局的形成,促进美术院系校企合作逐渐从人才安置走向产学合作,并尝试开展“订单”培养。

2、创造合作条件。有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合作企业才会主动向美术院系提供技术、设备来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提供真实的岗位环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并了解企业生产组织、产品设计状况,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增强职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校企合作培养美术高技能人才,需要良好的条件。首先是提升美术院系的知名度与企业的认可度,并与相关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提升知名度,除了培养高素质美术高技能人才以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宣传,进一步打响学校品牌。其次,选择一些可以对高技能人才使用和培养都比较重视的企业进行前期合作,积极将合作推向高一层次,对这些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规模、需求标准进行充分了解。再次,要准备好必要的实训条件。改变传统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技能培养并创造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其四,要有良好的师资条件。只有良好的师资,才可以设计出适合合作企业需要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按照企业用人标准评价教学活动。同时,只有良好的师资条件,才可以为企业进行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智力支持,提高企业的合作积极性。

3、营造合作环境。校企合作培养美术高技能人才环境,包含了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企业环境、教学环境、管理以及文化环境的营造。营造美术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环境,需要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包括加强经费统筹、资源统筹、信息统筹等。归纳起来,就是协调校企合作双方利益,推进校企合作双方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与保障政策,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监督校企合作协议的落实。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要发动本地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相关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美术院系与合作企业应该建立相关基础性文件,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同时,相关院校还要积极营造校内外环境,比方提升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协调与行业、企业的关系。

4、提升合作水平。合作水平的提高不仅依赖于美术院系与相关企业的双边关系发展、合作项目的拓展以及时间的积累,同时也依赖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目前,多数美术院系都尽量扩大合作企业数量,特别是知名企业的数量,以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未能真正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角度寻找合适的企业及其岗位。而一些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对于美术院系的合作要求来者不拒,可就是难以为合作院系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应有的条件。美术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的基础还不牢固,合作内容还很简单,合作空间还没有充分挖掘。作为横向合作,美术院系与相关企业合作的空间无限深远,前面也提到除了产学合作、产学研合作外,还可以进行管理合作、政治思想教育合作,还可以是单纯的经济合作。制约美术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水平提升的因素,比如企业发展状态与美术院系办学思想、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态度、教师教学水平都应该大幅度的上升。

参考文献:

[1]万叔钧、李海志.大众化阶段高等工程教育的社会合作[J].高等工程教育,2006,(4)。

[2]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3]马建.美术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12)。

[4]谈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推荐访问:高技能人才 探索 美术 培养 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