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春》说课稿一获奖说课稿

《春》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在《春》这首诗中,诗人关注的并不是外在的春天蓬勃滋长的自有事物,诗人 更多地是倾心和专注于自己的直觉和知性,当然这种直觉是和知性的思辨紧密结合 的,也即思维智性的直觉。语言清新,意象奇特,特别这一切的融合无间。适合学 生用他们特有的激情和青春细细体味。

二、 说教学目标、車点、难点

(一) 教学目标:

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体会诗歌中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结合课文,领悟中国诗歌的奇特的思谁方式。

?4.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二) 教学重点:领悟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理解诗人所选意像的内涵。

(三)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于情感。

三、 说教法

针对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重在创造一种是指身临其境的氛围,同时结 合视频短片和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言

在一年四季中,有两个季节是最富有诗意的,那便是春与秋,因此它们也成为 了诗人的宠儿。关于秋的诗句我们学过不少,有毛泽东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 春.长沙》)更有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不同的 诗人带给我们的秋天是不同的。那么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关于春的诗,一起 走进穆旦的《春》。

(二) 关于作者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

1935年发表的杂

感《梦》,是他以穆旦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作品。1935年穆旦考入清华大学地 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1940年,留校(西南联大)任教,他的第一部诗集《探 险队》于1945年由昆明文聚社岀版。1947年,他在沈阳自印了《穆旦诗集》,次 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诗集《旗》1948年,穆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 攻读英美文学,1951年获硕士学位。1953年初,穆旦与夫人周与良一起回国,在 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从那时起,他开始大量翻译诗歌,至1958年,他 共翻译出版了雪莱,普希金,济慈,拜伦等人的诗集十余种° 1958年,他受到不 公正的对待,被错判为“历史反革命”,直到逝世前夕,穆但仍不懈的翻译创作, 翻译了《唐璜》《丘特切夫诗选》《欧根.奥涅金》等。

(三) 关于《春》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二行,但包含的诗意和诗情却是十分饱满的。穆旦友 人,翻译家王佐良曾评价这首诗:“出现了新的思辩,新的形象,总的效果则是感 性化,肉体化,”,从而使《春》截然不同于千白首一般的伤春咏怀之作。它强烈得 多,其实得多,同时形式上乂是那样完整”(《谈穆旦的诗》)

与传统的吟咏春天的诗作多好写景不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在春天的景物描写 中融入了人的眼光,人的感情,人的欲望,尤其是人的感觉。经过感觉的过滤纸后 呈现的景致,便显得结实有力。

袁可嘉如此概括此诗的特点:敏锐的知觉和玄学的思维,色彩和光影的交错, 语言的清新,意象的奇特,特别是这一切的融合无间。

(注:读诗时应注意此时的词语运用方面的特点)

(四)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这首诗的两个诗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的来说,第二节与第一切形成明显的并列于相互对应的关系,但是第二节在 主体上更深化了一步,由大自然春天的绚烂转向了生命的春天的迷惑和痛苦,这种 痛苦还是一种现代的自我意识的体现。

词语

推荐访问:说课稿 说课稿 获奖 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