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适应未来的技术素养

“培养思想自由、学习自主、行为自觉的青年俊才”是海南省海南中学90多年来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学校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既涵养了教师从容大气的教育气质和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2004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海南是首批改革试验的省份,这让海南中学站在了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通用技术学科的增设是本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它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理念与海南中学的办学传统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我们认为,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内容载体的通识性,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的欲望;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实践性活动,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兴趣,培养其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

“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促进终身学习,形成适应未来的技术素养”,从此成为海南中学通用技术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将通用技术学科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设施一流的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使科技创新教育成为我校一大办学特色,是通用技术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

目标明确,行动还要果敢。2005年上半年,海南省最早的两间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在海南中学落成。2013年年底,海南中学科技活动中心落成揭幕,该中心建有创新设计室、创新实践室、航模活动室、机器人活动室等5间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这是海南省中学界唯一的科技活动中心。

硬件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则是学科建设的灵魂。作为新兴学科,通用技术学科组创建之初,教师多从计算机、物理专业“转行”而来,虽在原学科上教学多年,但专业的学科教育教学素养还有待提高、专业知识结构有待优化。于是,以教研促成长、向课堂要质量成为海南中学通用技术学科组建设的核心。海南中学通用技术学科组的老师们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积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课程建设是海南中学通用技术学科“软件”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们认为,若想实现“使科技创新教育成为我校一大办学特色”这一学科建设目标,必须紧紧抓住“实践”和“创新”这两个基本点,确定“基于手工的实践”“基于机械的实践”以及“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实践”三个梯级的整体实践体系,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加强创新方法的指导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用技术学科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既考虑了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和学校师资力量、设施条件,又整合了本地实际资源,开设了竞赛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创新思维训练、航模的设计与制作等校本课程,并将CAXA设计与建模入门、技术与创新设计、学生金工、木工操作基础及实践等课程列入常态课程计划,使之发展为具有代表性的校本课程。在课堂上,通用技术组的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学习,以引导者的身份创设了一种开放、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技术课程的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过程。

2013年新春伊始,《海南日报》和海南中学校园网上刊载了一条消息:海南中学高三(5)班学生陈镛凭借其创新项目《寻找见血封喉毒性的价值》在2012年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夺得大赛专项奖——英特尔英才奖。

陈镛的创新项目源自一次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细心的陈镛发现,在海南两三个人才能抱住的热带植物“见血封喉树”很少有病虫害,树体非常完好。“见血封喉树”是桑科植物,其主要成分是强心苷,具有很强的毒性。在冷兵器时代,它的汁液常常作为制作“毒箭”的药剂。陈镛猜想,也许就是这种“毒剂”具备了杀死病虫害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有可能开发出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的生物农药,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陈镛开始提取其中的成分进行研究。

陈镛的研究也并非一帆风顺。研究过程中,他很快发现利用目前书本上学习的知识,有些技术及专业问题无法解决。很快,他得到了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叶朝辉的指点,还得到了海南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的帮助。在海南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内,陈镛同学还可以免费使用实验室。通过利用体外杀线虫活性筛选的方法,陈镛证实了见血封喉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对线虫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

2011年7月,在第二十六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南中学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学校”。当时在全国包含港澳地区的五十多万所中小学中,只有十七所中学和小学获此殊荣,海南中学成为目前为止海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这一荣誉的获得,是对海南中学通用技术学科老师们十年探索和实践的肯定,并将通用技术课程的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使之成为海南中学学科建设的一个亮点。

作者单位系海南省海南中学

推荐访问:素养 拥有 未来 学生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