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认识。

一、提问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调动其历史思维的积极性。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想、问、辨。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学生急于知道的是“五四”运动的过程,尤其是对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感兴趣。而实际上,“五四”运动是在十分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这部分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材料。为此,我提出了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却被当做战败国被瓜分?”这一问,取得了很好的激疑效果。

二、以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

比如在讲解汉朝和唐朝文化的时候,可以将两个朝代结合起来讲解,因为它们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两个王朝,对于中国科技经济以及领土完整有着很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史有着里程碑的作用。而且这两个王朝的发展规律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通过这一惊人的相似来引起同学的思考,汉朝和唐朝都有明君诞生,都是有过中间的衰弱后有了后期的一个小段兴盛,中间也有过很混乱的政治状态。从社会发展角度讲,这两个王朝在中国历史中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从这点说起,可能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一个很直观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两个朝代的粗略历史,这是主线,理解了主线再去对其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填充就会比较简单,比如唐代的文化、诗歌等的发展。这种以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讲解,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利于开启学生思维

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例如在讲解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时,教师可重点分析“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使学生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样,学生就能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并能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创新意识,才能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遵义市忠庄初级中学)

推荐访问:浅谈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学历史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