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

================ 精选公文范文,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 工作计划类文档, 欢迎阅读下载 ==============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PAGE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PAGE

~

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钱学森同志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 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 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 副主席钱学森同志, 因病于 XX 年 10 月31 日 8 时 6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98 岁。

钱学森同志 19XX 年 12 月 11 日出

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杭州市。 1923

年 9 月,他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1929 年 9 月,他抱着科学救国和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以优异成绩考入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他在刻苦钻 研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国家和民 族的前途命运。1934 年 6 月大学毕业后, 他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 1935 年 9 月,他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 习,此前到杭州笕桥飞机场和南京、南

昌飞机修理厂实习 1 年。1936 年 9 月, 他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 界著名力学大师冯 ·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

究,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 年 7 月至 1955 年 8 月,钱学森

同志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 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 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 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 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 域的研究。他与导师共同完成的高速空 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 “卡门

-钱近似 ”公式,使他在 28 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独立完成的《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 ,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 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 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 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 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

领域的领先地位。

 他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 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同志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

始终心系祖国, 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 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1948 年,他为了准备回国, 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 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新中国 成立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 1950 年夏,为了顺利返回祖国,他向加州理 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 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 5 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 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 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 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于 1955 年 10 月回到祖国, 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1958 年 10 月,钱学森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 1955 年 11 月起,钱学森同志为

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深入东北 地区有关厂矿、 大学和研究所考察调研,

召集国内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座谈讨 论,统一建所思想,明确建所方针,在 不到 3 个月的时间,领导组建了力学研究所。

 1956 年 1 月,钱学森同志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同年 2 月, 在周恩来总理鼓励和支持下,他起草了

《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为

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 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3 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制定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1956-1967),钱学森同志担任综合组组长,主持起草建立 喷气和火箭技术项目的报告书,为推动 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业、农业、国防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钱学森同 志参与筹备组建我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 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受命负责组 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0 月,钱学森同志任国防部五局第一副局长、总工程师兼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后又兼任国防 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担负起新中

国导弹航天事业技术领导工作的重任。研究院成立之初,在组建液体导弹研制队伍的同时,钱学森同志预见性地组织科技人员探索固体复合推进剂,为后来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地地战略导弹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他还设立空气动力研究室,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

1957 年 9 月,钱学森同志作为科学

技术顾问随聂荣臻同志赴前苏联访问, 为中苏新技术协定的顺利签订做了大量 卓有成效的工作。访苏归来后,钱学森 同志遵照党中央提出的国防工业发展方 针,突出抓了技术消化、科研协作和制 度建设等工作,参加了导弹卫星发射试 验基地勘察选址,负责运载火箭、人造 卫星以及卫星探测仪器的设计、协调及 研究机构建立等工作。

 中苏关系破裂后, 面对前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的困难 局面,他团结带领科技人员艰苦奋斗, 联合攻关,依靠我国自身力量,实现了 导弹武器研制试验一系列重大突破。

1960 年 2 月,钱学森同志指导设计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同年 11 月,协助聂荣臻同志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 1964 年6 月,钱学森同志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同志一起组 织指挥了我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 地导弹飞行试验。

1965 年 1 月,钱学森同志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主持制定 了《火箭技术八年( 1965-1972)发展规划》,组织领导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 导弹、运载火箭以及卫星研制试验等任 务。1966 年 10 月,他作为技术总负责人, 协助聂荣臻同志组织实施了我国首次导 弹与原子弹 “两弹结合 ”试验,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68 年 2 月,钱学森同志兼任新成立的中国空间 技术研究院院长,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 领导同志的支持下, 他努力排除 “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狠抓研究院机构组建、工

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卫星研制质量, 指导地面发射和跟踪测量系统建设。1970 年 4 月,他牵头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成为新中 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同 年 5 月 1 日,钱学森同志与参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一起,在 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 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70 年 6 月至 1987 年 7 月,钱学森

同志先后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 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全身心投入国防科学技术领导工作, 参与组织实施我国导弹航天技术领域重 大型号研制和发射试验,并开始从更高 层次思考其他领域诸多重大科学和技术 问题,提出了许多创新、超前的思想。1971 年 3 月,组织完成 “实践一号 ”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我国空间环境探测 数据,为我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 积累了经验。

 1972 年至 1976 年,在 “四人帮”干扰破坏十分严重的情况下, 钱学

森同志参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提出了建立导弹航天测控网概念;领导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组织启动了远洋测量船基地建设工程;指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钱学森同志

先后于 1980 年 5 月、1982 年 10 月、1984 年 4 月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 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为 实现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 卓越功勋。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 系统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林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实践活

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敏锐把握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积极倡导信息技术研究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为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 年至 1991 年,钱学森同志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主席, 1991 年 5 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其间,他积极践行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开创、推动面向 企业的 “讲理想、比贡献 ”竞赛活动,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把振兴中华的理想与 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理想有机结合起

来,促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积极推动科技兴农活动,倡导发展沙草 产业,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 活动,帮助农民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 倡议设立 “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 ”(1994年更名为 “中国青年科技奖 ”),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 批优秀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主 持成立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倡导学科 交叉融合,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 盟,支持编纂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专家 传略》,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高度重视 科协工作的理论研究,推动理顺科协管

================

================ 精选公文范文,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 工作计划类文档, 欢迎阅读下载 ==============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PAGE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PAGE

~

理体制,加强科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发挥好科协组织横向联系广泛、组织网络健全的独特优势,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和普及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始终不辍耕耘,科学思想活跃,驰骋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时对社会科学研究也投入了很大精力。他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用以指导研究工作,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点上,诸如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领域,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1986 年至 1998 年,钱学森同志担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其间曾负责全国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在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钱学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

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 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是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 理事会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 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 理事长。

 1957 年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 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先后获 1956 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 年度国家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著有《工程控制论》、

《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1989 年 6 月获得 “小罗克韦尔奖章 ”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 ”、“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 ”称号。

 1991 年 10 月被国务院、 xx 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称号,被 xx 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9 年 9 月被党中央、国务院、xx 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XX 年 9 月被评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XX 年,江 --同志号召 “向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学习 ”。

钱学森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 想信念。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对马克 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 信念、对党的高度忠诚,不论遇到多少 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他 始终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 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紧密联系社会发展 和科学技术发展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和理论研究 工作。他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对祖国 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 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 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 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愧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

钱学森同志具有勇攀科技高峰的创

新精神。他对科学执着追求,青年时代就已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家,回国后勇敢承担起创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任,为中

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懈奋斗。他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从战略上思考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以渊博知识和超凡智慧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他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学科专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大力倡导培养科技帅才和将才,较早提出了尽快提高我军指挥员科学文化素质的建 议。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严谨作风、学风,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堪当历史重任的一流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

钱学森同志具有德馨品高的大家风

范。他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 原则、维护大局,严于律己、一身正气, 始终保持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他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心扑在事业上,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艰苦奋斗

的政治本色。他坚持真理、科学求实, 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不务虚名、不尚空谈,学术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同志, 在我国科技界享有崇高威望。

钱学森同志的一生, 是革命的一生, 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是为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是 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他为 中国科技事业、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 设建立的卓越功勋将永载史册!他的崇 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全国人 民的心中!

推荐访问:事迹材料 完整版 先进事迹材料 钱学森 (完整版)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