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相约音乐盛宴

北京国际音乐节历经10年风雨,岁岁金秋累累硕果。现在,距离第10届开幕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本报记者近日专访艺术总监余隆。

余隆表示,从市场角度看,前期情况且喜且忧。因为,尽管许多人质疑25岁的郎朗是否能够撑得住8场10部协奏曲的“重头戏”,但是,郎朗为音乐节拉动票房的力量确实令人惊喜,但凡郎朗打头的场次,门票已全部售罄;而郎朗大师班,风头甚至也盖过迪图瓦、迪华特、巴伦博伊姆等几位世界顶级大师。无论别人说什么,时下郎朗在中国老百姓中被认同、受欢迎的程度,实在无人堪比。所以,郎朗为北京国际音乐节10年华诞庆典,奉送的不仅仅是参加8场音乐会,而是全线飘红的销售业绩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内容安排上,歌剧始终占有特殊的显要地位。本届《诗人李白》“一枝独秀”,总监刻意安排?还是另有隐情。余隆说,重要的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独立投资制作“中国歌剧之夜”,开国内歌剧演出市场风气之先,将国外音乐节委约的中国原创歌剧搬回国内舞台。如非此举,郭文景在荷兰现代艺术节出世的《狂人日记》、在英国伦敦歌剧节诞生的《夜宴》,在世界首演5年和9年之后,何以荣归故里光耀京华?温德清比郭文景幸运,他2003年9月在日内瓦参加瑞士莫扎特国际艺术节首演的《赌命》,仅一年后便在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实现国内首演。假如没有音乐节搭建平台,这3部处于“领跑”地位的中国现代歌剧,短期内“出口返销”,同国内歌剧爱好者见面,很可能至今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这次《诗人李白》,在7月7日美国科罗拉多世界首演仅3月之后,国内歌剧爱好者便可在家门口及时欣赏,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和进步。然而,从目前情况看,《诗人李白》的票房“热度”不及郎朗那几场音乐会。余隆说,这部歌剧完全不同于《狂人日记》和《夜宴》,《诗人李白》有非常好听的唱段,文学和音乐都具有强烈的舞台魅力,极富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外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余隆认为,有些歌剧爱好者存在某种“误区”,总以为只有西洋大歌剧才正宗,只有听国外名团演出的古典歌剧才过瘾。实际上,优秀的中国歌剧也有其独特之处,《诗人李白》就是证明,“新”且“好”。国内歌剧从业者和爱好者,应当珍惜音乐节提供的来之不易的机会,因为,郭文景在这一代中国作曲家中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的作品,国人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高度,他为此深感遗憾。

余隆引以为豪的是音乐节的委约创作,曾接受委约的包括被誉为“东欧贝多芬”的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和“简约派鼻祖”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在中国作曲界,两位现代作曲家的名字如雷贯耳。潘氏26岁以一部《诗节歌》在1959年“华沙之秋”现代音乐节首演一举成名,他欣然接受为2007年北京国际音乐节10年庆典委约创作的大型作品《第八交响曲》,将世界首演于10月24日的《谭盾与潘德列斯基:东西方的对话》音乐会,从“华沙之秋”步入乐坛的大师,在“北京之秋”挥洒激情与才华。艺术总监确立一个鲜明的艺术理念,世界的声音让中国听到,中国的声音让世界听到,并不断加大新的声音的比例,奋力推进音乐创作的繁荣。北京国际音乐节所有世界首演、亚洲首演、中国首演作品,使我们的观众不只是复习和重温贝多芬、莫扎特、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的遗作经典,还能见识和见证20世纪、21世纪活在当下的音乐家的最新创作成果。从而开阔艺术的眼光和胸怀,提高和健全艺术审美的能力。

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国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余隆的成就感还体现于他率领的乐团在音乐节的位置和表现。本届音乐节,中国爱乐乐团将担纲9月23日的《郭文景作品专场音乐会》《郎朗·余隆》《郎朗·迪图瓦》《当代作品》及奈杰尔·肯尼迪指挥的音乐会和《《谭盾与潘德列斯基:东西方的对话》等6场音乐会,大约占音乐节演出场次的四分之一。

推荐访问:金秋 盛宴 相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