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党性教育论文

党建与党性教育论文

新时期党性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摘 要 党性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新时期党性教育应把握时代性、实践性、系统性、人本性、分类性、持续性原则,深挖党性教育内容,创新党校教育方法、构建党校教育长效机制,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 党性教育 干部培训 党建工作

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更加突出党性教育”。党性教育作为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新时期,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革,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党性教育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何准确把握新时期党性教育的新特点、新原则、新方法,深入研究党性教育的内在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好党性教育工作,是党校干部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党校党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性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党性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性教育不仅要弘扬优良传统,更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当前,各级党校党性教育内容设置大同小异,存在传统内容多、抽象内容多、共性内容多、宣讲式的课程多等问题,从横向到纵向差异性不大。同时,党性教育内容研究不够深入透彻,存在就理想信念谈理想信念,就党性修养讲党性修养;专题设置不能完全做到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二党性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党性教育收效好的前提,有时形式上的变革会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学员的自觉参与度。当前一些党校在党性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创新不够、思路狭窄、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只满足于一般化的说教、灌输,在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习内生动力上缺乏有效措施。有的习惯“借鉴”,照搬,教育形式千篇一律,大同小异。高度雷同化的党性教育方式能够带来场面的热闹,但长此以往必然使受教育者产生审美疲劳,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的预期效果难以达到。

三党性教育缺乏科学评估体系和联动机制

党性教育既是理论问题,又是信仰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党性教育就是通过对党员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组织观念、提高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平。因此,对党性教育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各级党校党性教育缺乏一套权威、统一的定性、定量的考评规定和标准。党员干部对党性教育的接受程度、实践程度难以完全客观、准确评估,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难以得到有效反馈,改进党性教育教学内容设计、方式方法就难以实现,只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评估体系机制,才能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时期党性教育的原则

一时代性原则

不同时代党的中心工作和历史任务不同,则党性教育的方式和要求不同,甚至不同时代党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新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转型、社会的变革,导致社会多元价值形成,对党性的传统价值理念和党员干部自身党性修养提出了挑战。党性教育如何透过时代背景把握党的中心工作以及党性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是党性教育工作者必须解答的问题。新时期,党性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党的中心任务的调整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既要关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的教育,又要正视党性与个性、党性与人性之间不协调的地方,既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地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增强党性教育的时代性和原则性,体现党性教育的现实性和鲜活性。

二系统性原则

党性教育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和行为改造的系统工程,各级党校要不断加强和研究党性教育内容,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要把党性教育与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统筹考虑;把加强党性教育与党员干部自我教育、思想教育、实践锻炼相结合,与学员自我管理、制度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相衔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主动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严格坚持党内生活和政治纪律,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

三人本性原则

党性教育是有组织地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也是党员干部在组织引导下的自我教育。因此,党性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在发挥党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党员干部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形成和行为变化规律,尊重他们的意愿、思想、人格特征,与党员干部之间情感交流、平等对话、有效沟通,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参与性、积极性,从而实现思想的碰撞、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的学习、思考、实践的主体。因此,党性教育要强化对党员干部思想特点的调查研究,深刻分析、及时总结规律,准确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向,通过分析共性、掌握个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教育。

四分类性原则

由于党员干部所在地域环境、所处职务层级、所拥有的生活阅历等方面都不同,党员干部的教育需求也就不尽相同,而且呈现不同特点。只有对症下药,明确党性教育的方向,党性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因此,党性教育要根据学员学制和班次的不同,差异化开设相应的党性教育专题课程,要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实施教育,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层级采取不同方式。把党性教育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开展层次化、实际化、个性化的党性教育。

   五持续性原则

党性教育不同于单一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而是集知识、能力、态度三维一体的全面提升。因此,通过党性教育影响和确立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态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传输、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以及持之以恒的党性教育。新时期,我们党正处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时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一次党性教育,只能影响到一时,不可能解决党员干部终身的世界观改造问题,同时,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需要在实践中锤炼,并在实践中检验。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常抓不懈。要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的激励机制、运行机制、评估机制,以科学的制度来增强党性教育的持续性。

三、新时期党性教育方法探讨

一深挖党性教育内容,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

教育的感染力来源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受教育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党性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领导干部思想困惑,触及思想灵魂、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党性,从而实现由知而信、由信而行。因此,党性教育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干部思想认同和行为方式。

1.深化党性内容研究。新时期,党性教育,既要深入研究党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弘扬优良传统,又要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最新实践以及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党性内容研究,丰富党性学习读物,努力建设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注重党性教育与时代精神结合,注重党性教育与理论教育、知识教育融合,把党性教育与党的奋斗实践、追求先进性、纯洁性美好前景相结合,做到党性教育内容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突出实际问题研究。党性教育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问题导向。党性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广大党员干部在队伍建设、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关注最新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下基层、贴近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教学计划要从需求调研中制定、教学专题要从实践调研中制定。当前,党性教育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更加突出党风廉政教育以及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要通过党性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培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结合。要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思想疑虑,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创新党校教育方法,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要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不仅需要在增强党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上下功夫,还应该结合新形势、把握新规律,从改进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上多思考,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借鉴先进的培训方式,科学设计党性教育载体。一方面,党性教育既要坚持课堂灌输、专家讲授、讨论交流等常用方法,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结构化研讨、行为体验、论坛式教学等手段推动党性教育。另一方面,党性教育还要注重开展无形的、有形的教学形式,整合校内的、校外的资源,以音乐、历史纪录片、警示教育片以及微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员,真正达到触及灵魂、震撼心灵、提升素质、锤炼党性的目的。

三健全党校教育长效机制,增强党性教育的内生性

党性教育要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需要在总结党性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围绕党性教育规律,逐步构建党性教育长效机制。

1.强化党性教育学科体系。突出党性教育在党校整体教学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完善党性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制定不同学制班次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实施方案,明确组织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等具体要求,强化党员干部入学教育、期中和期末管理、学习考核等环节的流程管理,加强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和载体建设,统筹各种不同形式党性教育载体。

2.强化学员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党校行政院校学员管理的规定,严格实行学员管理部门、班主任、班级支部和学员个体四个层面相结合的学员管理机制,坚持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创新管理模式,严格教学管理,做到了全面了解学员学习培训情况,全程监督学风建设,零距离考察识别干部。

3.强化外力约束机制。为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党校、学员派出单位和各级党委组织等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发挥制度机制的外在约束作用,要明确党性教育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委抓党性教育责任制,并加大对落实党性教育情况的考核考评力度;广泛宣传党性教育内容,并借用组织、纪检监察等方面力量,巩固党性教育效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开辟群众建言献策渠道,增强党性教育的外力约束,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学习时报.2021-10-26.

[2]钟龙彪,赵晓呼.党性教育的困境与突破.中国共产党.20217.

[3]李景田.党校教学要把党性教育落到实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3.

[4]郑志飚.突出党性教育特色创新党性教育方式.党建研究.20213.

[5]凌德政.聚焦新时期党校党性教育.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14.

简论党性教育与执政能力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增强党性教育,有助于把握执政规律,有助于提高本领水平,有助于完善执政方略,有助于健全执政体制,有助于开发利用资源,有助于改善执政环境。

【关键词】党性教育;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要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就必须通过党性教育,全方位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规律包括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等不同的层次。通过有效的党性教育,可以促使党员干部从其他政党的产生和活动中,看到政党在功能、作用、活动方式等许多方面带有共性的东西,认识政党活动规律,增加执政能力。

第一,增强党性教育,有助于把握执政规律,这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执政能力包括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提高执政能力,是一个执政党应予回答的基本问题。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执政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通过有效的党性教育,可以促使党员干部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解决好为谁执政的问题。

第二,增强党性教育,有助于提高本领水平,这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概念

就各级党委和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执政能力则意味着对工作全局的驾驭和把握,以及解决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努力形成择优选才、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发挥干部人事制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第三,增强党性教育,有助于完善执政方略,这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执掌国家政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执政所需要的也必然是一种综合能力。历史证明,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进而巩固执政地位,需要具备理论思维、形势判断、科学决策、组织实施、化解矛盾、总揽全局以及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能力。这诸多方面的能力相辅相成,构成了党的综合执政能力。执政方针、方法、策略和战略,即执政方略。新时期党的执政方略,一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即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二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并实施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战略,更快更好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增强党性教育,有助于健全执政体制,这是增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之处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执政体制和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便捷,运转是否顺畅、灵活、高效,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发挥,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因此,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执政体制,广泛实行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供制度保证。一方面,必须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决策制度。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使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决策都建立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之上。

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各个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权力受到严格有效的制约与监督;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提高执政党拒腐防变的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五,增强党性教育,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这是增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手段

执政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理顺党政关系问题。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的基本要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符合国际惯例,又要保证党的领导权的实施。执政方式科学、合理,执政水平相对就高;反之,执政水平就低。党的执政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党的执政方式不断改进的过程。党的执政方式的改进主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要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明确党与人大、政府、政协、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关系,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第六,增强党性教育,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这是增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手段

党的执政资源包括物质、精神的资源,历史、现实的资源,国内、国际的资源。党的执政资源涵盖了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基础、执政方式等许多方面。执政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执政能力,只有执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权力配置和实施得合理、顺畅,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改革和创新,特别是理论和制度上的创新,促使党的执政资源不断涌流,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效用。

第七,增强党性教育,有助于改善执政环境,这是增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依据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联,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即与执政环境紧密相联。新世纪、新阶段,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我党正确应对;国外一些大党、老党的教训,需要我们引以为戒;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决策和领导能力。就国内来说,首先要把党内的事情处理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其次要处理好与其他政党及非党阶层的关系,搞好统一战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创造一种稳定和谐的政治生活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生活环境、宽裕的经济生活环境,为实现党的任务共同奋斗。就国外而言,需要我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准确地把握国际形势发展的大趋势,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掌握处理国家事务的主动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推荐访问:党建教育 党性 党建 论文 党建与党性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