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 高屋建瓴的意思

  假使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眷恋,为自己,也为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

  寂静的夜晚,独自坐在电脑桌前,沏上一杯香茗,如水的回忆,在指尖键盘间轻轻滑落;平静的心湖,漾起了涟漪,此起彼伏!苍黄的岁月,枯黄的不是那山坡上被风霜覆盖了的狗尾草,而是那一段发黄了的记忆

  高屋村,坐落在福建上杭县的茶地乡,这个村庄曾被我们知青戏称为《西游记》里的高老庄——是当年高老庄的高老头怕猪八戒跟随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后再来找他女儿的麻烦,举家迁来此地繁衍生息而形成的村庄。这个村庄并非只是在梦里(或在小说里)才见过的地方,我有五年又八个月的青春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如今,虽然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它时常还会出现在梦中。

  清晨,当天空还没有露出鱼肚白,空气中还弥漫着浓浓的乡土芳香时,家家户户的烟囱就已冒起了炊烟,当太阳还没能从东边的山头露出一缕阳光,村里的小道已有了行人。在田间自留地里,浇水、施肥、摘菜的;大水井旁,打水、挑水回家的;几个妇女、童养媳蹲在大水井旁的水沟边洗衣服的,老远就能听见她们甩动棒槌捶打在衣服上发出梆、梆的声音。

  早饭后,随着上工了!上工了!的吆喝声,一伙伙男女农友们扛着农具、赶着牛、挑着鸭子,带上中午饭,鱼贯似的一个跟着一个的脚步,一路走向生产队的层层梯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直到傍晚,一群群的人会从村外的几条小路陆续收工回家。路上,人们的交谈声夹杂着脚步声、牛叫声、鸭叫声;还有那男人挑着木柴、女人挑着超大捆的狗尾草晃动时发出有节奏的吱、吱的声响;这时,村里会热闹一阵子。

  黄昏,倘若你站在进村的路口南边,向北眺望,袅袅炊烟,你看到的是一座古老的村庄静静地躺在浅蓝色烟雾山中,山中隐隐约约地显露出一座座盖有暗灰瓦片的黄色土房,黄色土房四周错落有致的棵棵树木,酷似飘渺在山中的叠叠翠嶂,那些满是旧迹斑驳的黄色老土墙,宛如一幅折射着岁月沧桑的古山水画。

  夜幕降临,四周一片漆黑,家家户户点上了煤油灯,远远望去,密密麻麻,宛若一群萤火虫发出微弱的黄光。村里四处一片寂静,偶尔会听到几声汪、汪的狗叫,水田里会不断传来清脆的呱、呱、呱蛙叫声。晚饭后,会看到男人拿着手电筒出去串门的身影;会看到几个青壮人,一手拿着松香点燃的火把,一手拿着带叉子的木棍在附近的水田里插黄鳝;也会看到几个女人围坐在桌旁,在煤油灯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聊天说笑。

  过去的高屋,这些原始、朴实的生活画面再经常不过了,然而这一切,如今你想要见到已经是件很奢侈的事了!

  时光荏苒,四十多年过后,我曾两次回到了久别了的高屋:一次是我同夫人一起开车去的;另一次是我们同村的五个知青一起回高屋的。两次高屋之行,感觉高屋变了——似曾相识,却又陌生。

  我插队时曾住在一座叫着新屋里的土楼里——它跟永定土楼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它是方形的,小些,有二层楼,东西北三面都是用三合土夯成厚厚的土墙,南面有一大门、两个边门,典型的四合院户型。这座土楼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高屋村为数不多的大宅院,当时住着五户人家,人丁兴旺。

  当年下乡,我就住在东面二楼的一个厢房里,房间冬暖夏凉,透过东面的窗户,能看到大半个高屋村,我们有来自不同生产队的五个知青先后在这房间住过:最早是我们兄弟俩住,我哥调走后,来一姓郭的与我同住;他走后又来一姓陈的,我们都调走后又来一姓白的知青单住,最后他也调走了。我们都说这新屋里土楼风水好,它能给人带来好运。如今,这座土楼东面二楼的厢房塌去了一大半,土楼也早已人去楼空。

  望着这座伤痕累累的土楼,我仿佛看到一只庞然大物僵死在山坡上,心底油然升起了一丝忧伤!我似乎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这大宅院都无人要了,这村庄还能好吗?我问同来的农友土楼为何不修缮?农友说:房子是祖宗留给子孙的共同财产,修房子大家意见必须统一,现在谁也不想修,这破土楼只能任其日晒雨淋,自生自灭。村里类似这种情况不少,许多地方都会看到无人清理的残垣断壁,以前我们住过的知青楼就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村里,十几座三层楼高的新房淹没在这群古老的黄色土房里,有些新房就建在残垣断壁的边上,总让人感到不舒服。村里已通了电,村民有了电视、洗衣机、空调、抽油烟机等各种家电;以前村里的几口水井经过改造,用水泵将井水打到高处的水塔里,安装了水管,供每家每户用水。虽然,这里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但是,这些现代化的东西遮掩不住村庄衰败的迹象。

  在村里,能看到的人寥寥无几,只剩下一些老年人和在村里读小学的留守孩子,老人们在家附近种点田、种些菜、照顾孙子。

  白天,这里再也看不到三五成群打闹的年轻人,看不到男人去井边挑水,更看不到妇女在井边甩动棒槌捶打衣服的身影;夜晚,尽管村里有了电灯,但稀疏的灯光还不如过去的萤火虫亮点多;村里偶尔会传来几声凄然的狗叫声;偶尔也能听到几声稀疏的青蛙叫声,但这叫声似乎要消失殆尽。

  村外的农田已经荒芜!想当初,这里一年两季水稻,是稻米产粮区,这里的层层梯田收拾得平平整整,过去这片贫瘠的土地,不仅养育了高屋人,每年还挤出几千担的公粮上缴国家。而如今,这千亩层层梯田已长出碗般大的树和各种灌木,田埂小道竹子野草丛生,已无路可走了;山上已有穿山甲、野鸡和其他野生动物的足迹,许多地方快变成原始森林了。

  前段日子,在电视上看到报道说,某个地方的某个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听了很是感慨!我在想,再过几代,高屋村是否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一个村庄的生存发展,在于它赖以生存的条件,然而,高屋具备吗?这里和大寨一样,也有七沟八梁什么的,大部分是层层梯田,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机械化耕作,种稻米成本太高,根本就无人想种;这里山高路险,过去没有公路,现在修了一条通往茶地乡的小水泥路,有五公里长,路宽仅3.5米;这里没有工厂,也没有什么副业值得去搞,因此,村里绝大部分的青壮人都跑到厦门、龙岩、上杭等城市打工去了。目前,他们大部分人在外地根基还不稳,住的房子都是租的;如果他们一旦在外有了根基,买了房后,定会把家人带去一起住,那么,以后他们的子女就可以在城市读书、找工作、结婚生子,到了那时候,他们还需要回高屋吗?

  实际上,现在高屋村已经有很多人整家搬迁到厦门、龙岩、上杭等地居住了,我也曾去过他们的新居做客过。我在想,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高屋搬迁出去,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的话,任其这样下去,要不了几代,或许这里就已无人居住了,那时,只有在清明时节里,才能见到有人来高屋的身影

  在农民工进城打工浪潮的冲击下,为了生活,人们纷纷选择远离自己的家园,古村落的命运处在飘渺之中,这不禁让我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然而,这穿越时空的呼声似乎是那么的遥远、那么脆弱!

  夜深了,隔壁的电视里传来《中国好歌曲》第一季冠军得主霍尊用他那天籁般歌喉演唱哀怨的古乐曲《烟花易冷》: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听青春: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那史册,温柔不肯,下笔都太狠,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在问:我是否还——认真?

  千年后,累世情深,还有谁——在等

  祝福高屋吧!但愿它不仅仅是一幅折射着岁月沧桑的古山水画吧!

  2014年3月5日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成语高屋 高屋建瓴